
T臺上,“肯尼亞女郎”的舉首投足間,依然披著種植園里夕陽的昏黃;曾經的海輪里已不聞奴隸鐐銬顫抖的聲響,而酋長的頭飾上也少了火烈鳥的羽毛,回歸到眼前的衣裙與項鏈間,空氣中婆娑著的全是草原上雨后的芬芳。
設計大師們的手筆,賦予本季女裝流行指標新的奇跡。非洲印象不管活躍多少年都始終鮮活,一如YSL帶給我們的第一場秀,而這個生動狂放的靈感所饋贈給全球女性的時尚標簽,在美麗之余依舊回味無窮:它的名字,叫做“野”艷。
YSL非洲靈感的起源<<<
時尚界永遠不乏巧合。
即便沒有未卜先知的預示,但2008春夏眾多品牌和設計師們運用在女裝上的非洲靈感,卻都有些許向剛剛逝去的Yves Saint Laurent先生致敬的意思。
作為YSL先生設計作品中最經典的系列之一,“非洲”是他生前屢次搬上時裝舞臺的重要主題,單以年代背景而論,時裝界的非洲靈感浪潮,確是由他而起。這位出生于北非阿爾及利亞的天才設計師,在成名前度過了一段很不快樂的童年歲月。也正是由于出生地的地域文化對他影響深遠,促使他在成為DIOR主設計師后一心要將非洲文化發揚光大。
非洲主題的首個時裝系列,誕生于1967年。YSL先生將大量源自斑馬、獵豹等非洲特有動物的特征,轉變為時尚符號,運用圖案、色彩、剪裁等多種不同的形式,賦予了當年一成不變的女裝界以新的生命力。次年在圣羅蘭個人品牌發布的成衣新品中,非洲元素依然大行其道,至今依然是凸現女性英武氣質范本的狩獵裝,這一年首度出現在女裝系列中。
與日后埃及風、南印度風等其他民族元素的普及有所不同,在將近半個世紀前那個幾乎由白人統帥時裝界的時代里非洲元素之所以會迅速博得青睞,除了在YSL先生不遺余力的推廣、DIOR與YSL兩大品牌的耀眼光環不容置疑之外,自然還另外有著多種足以影響世人審美的外在因素。

殖民地文化情結
殖民情結向來影響時裝界。上世紀末,波多黎各文化率先被西班牙設計師們給搬上了T臺,昔日波多黎各殖民時代灰色基調中流露出的典雅風格,隱隱于包邊的袖口中傾瀉出來。前年一干美國設計師又大玩古巴風情,絨邊帽和呢大衣入侵女裝風尚,古舊情韻顯露無遺。至于整整流行了好幾季的墨西哥風,豪放與性感中所要釋放的,正是殖民時代不同文化融合后誕生出的“混搭”態度。
非洲的殖民歷史漫長,甚至可以說如今的非洲文化中,必然有著當年西方文化的植入部分。也正是這種被殖民后的文化融合,使得現在的非洲文化里充滿著能夠被歐洲迅速接納的多元化包容性。像是由非洲殖民時代軍裝(bush jacket)演變而來的狩獵外套(safari Jacket),主色調為卡其色,特征是單排扣至腰際,胸前與下擺車縫有4個口袋,肩上縫有肩章帶,袖口縫著可反折固定的縫帶等,這就重現了殖民地時代非洲文化中最鮮明的西方元素,在復古浪潮的驅使下讓人著迷。
原始風貌讓人神往
作為有人類居住的陸地中開發率最低的板塊,非洲遼闊無際的大草原上生活著數以萬計的珍奇鳥獸花草。這些生物所具備的獨有特征,在看膩了都市鋼筋水泥的設計師們眼中,全是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炫目的色彩是首先被引入設計的元素,即便像Prada、Miu Miu這種向來不刻意提出明確民俗符號的品牌,也會大膽地將色彩豐富的鳥類、羽毛印花等作為主題,讓不落俗套的新銳流行理念得到傳播。
民俗自成一派
非洲土著的部落文化,是時裝設計師們大為贊賞的素材。這種與現代文明截然不同的民俗,其原始和質樸的程度更接近于人類社會的早期形態,帶著無盡的神秘和深邃,與藝術的原生態息息相關。換到女裝設計中,以Matthew Williamson和Salvatore Ferragamo近幾年的嘗試為例,他們利用重疊菱形的波普圖案,來模擬原住民對于圖騰的信仰。再將大地的滄桑荒涼借助無規則的條紋色塊來還原,用大地色等低沉色調彰顯出非洲特殊的人文特色和歷史厚重感——對比以動植物為靈感的鮮艷非洲風,滄桑人文的非洲設計靈感也自成一派。

時裝 非洲的另一部歷史 <<<
1985年的Out of Africa(《遠離非洲》),讓非洲靈感又一次成為了女裝設計中炙手可熱的元素。影片中Meryl Streep與Robert Redford身穿的狩獵裝,將差不多20年前YSL先生作品的神髓展現得淋漓盡致,恰好YSL先生于同年推出高級成衣系列再度選中非洲作為主題,把他童年對于非洲的記憶用時裝語言進行呈現,引發了世人的關注和時裝界的群起效仿,女裝高級成衣的“Out of Africa”時代就此拉開帷幕。
與上世紀60年代注重體現非洲自然環境的設計相比,80年代的非洲風更注重于強調民族情調和人文主義,這也是本季非洲靈感回歸的重要原因之一——混搭民族風,在世界漸成一體的文化融合環境中,無論何時都顯得那么率性迷人。
這一時期,以中非民族服裝為藍本重新建構的寬松無領罩袍大為熱門,Versace和Etro等品牌尤其喜愛以這種罩袍作為基礎,在佳績布、絲棉布等彈性合身的材質上大玩印花時尚。Kenzo的設計師們則繼承了高田賢三的設計意向,把薩丁尼亞傳統服飾延伸的輪廓混入到非洲傳統民族服裝中,形成了這一時期異域風情的中堅力量。而同期還出現了典型的殖民者式的貴族心態,將非洲視為上流社會的狩獵樂園,突破以往非洲風中一味的豪放路線,改以優雅奢華的方式重現非洲被殖民后的歷史韻味。比如Hermès就陸續推出了色彩艷麗的毛氈大衣、卡其色的狩獵上裝,用大地色作為基調的凱莉包,完美體現出文化交融后的新時代特征。
進入21世紀,跨時代的設計師們越發體會到“混搭”一詞的精妙之處。繼原始野性、優雅非洲之后,又一個引發時尚界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新趨勢是:都會街頭風X非洲民族風。

玩夠了海島性感的Dolce Gabbana,將印花、皮革、街頭HIP-HOP、西部牛仔、古典蕾絲等多種原本互不相干的元素重新整合,在張力十足的非洲攝影面前獲得靈感,最終拼接出桀驁迷人的都市流行女王形象。這兩位設計師看似玩笑一般的舉動,反倒讓時裝界的設計革命一觸即發。另一邊印花天王Roberto Cavalli,則以水晶刺繡和皮革編織重新打造土著部落的面具和圖騰,這些元素被請上了華麗的晚禮服,惹得眾多好萊塢女星紛紛折腰,以極高的曝光率推波助瀾地促使非洲風暴襲擊全球。
非洲元素的搭配靈感
重金屬質感但不做拋光處理的飾品配件是本季不容錯過的重點,凸顯出金屬古樸的面貌,并以故意做出笨拙效果的浮雕和紋理增添全身搭配的時尚度。
復古味道濃郁的包邊夾克搭配游牧感十足的T恤,即便是針對年輕女孩,設計師們也早已做好準備。流蘇和蕾絲如期而至,映襯在印花棉、卡其、水洗亞麻、絲質雪紡以及粘纖和針織布等訴求環保的天然面料之上,野性與優雅和諧共存,淑女也可以散發原始魅惑。
傳統的動植物印花依然不會失約,只不過除了無領套衫之外,新躥紅的吊帶短裙與束身洋裝都被噴涂上了狂野的色彩,搭配今年彩妝界力推的大地系濃重妝容,滿分時尚度就此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