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定居溫哥華,因此我經常旅居加拿大,同時也到過美國和其他國家。在周游列國中,我發現國外對中國成功的改革開放刮目相看,有越來越多的事物與中國相聯。
我在溫哥華居住的公寓,街前是中國領事館。館前曾經長年被“法輪功”分子占據,兩旁掛著攻擊誣蔑中國的大標語。他們搭建木房,席地而坐,袒胸露背地表演,散發“法輪功”的報紙和傳單。
新上任的坐在輪椅上的白人市長蘇利文,要求“法輪功”分子3日內清除木房、標語,但他們拒不執行。于是,只好動用警力強制拆除。一群“法輪功”“代表”前往市府“抗議”,電視臺直播市長接見。“法輪功”頭頭質問:“歷屆市長都保護人權,你為何倒行逆施?”另一位“代表”還語含挑撥:“中國踐踏人權,迫害殘疾人,你是殘疾人,難道不憤恨嗎?”面對無理指責,蘇利文市長從容不迫,義正辭嚴:“你們不感到自己的行為與美麗的溫哥華不相稱嗎?我下清除命令是履行市長的職責。”蘇利文市長又說,正因為我是殘疾人,我尤其關注中國殘疾人的動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權事業健康發展,關愛殘疾人,成效感人。他請“法輪功”代表不妨去看看正在溫哥華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出,并說,由20多名聾啞姑娘演出的《千手觀音》,那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她們的美麗形象,就是對你們剛才提問最好的回答。
如今,中國領事館前的大標語已被掃進垃圾箱,街道再現昔日的寧靜。
一次,我出席加華作家協會,結識了詩人洛夫先生。這位被譽為“一代詩魔”的大詩人,早年對中國共產黨不甚了解,于1949年先去臺灣,后定居海外。改革開放后,他每年回中國三五次,交流詩藝、施善辦學、舉辦書法展、到大學講課,為弘揚中華文化奔走不倦。我問他對中國印象如何?他說,最深刻的印象是改革開放后三件歷史大事已獲解決,讓他五體投地:一是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代都有不少國人餓肚子,現在中國人民衣食無憂,溫飽有加;二是從漢代起,農民年年責無旁貸交“皇糧”,當今中國政府莊嚴地宣布免除農業稅,農民再不用交“皇糧”了;三是過去中國落后,列強入侵,任意瓜分,如今沒哪個霸強敢入侵中國。中國終于為恥辱的昨天畫上輝煌的句號,向世界展示發展的奇跡。
洛夫先生的思想轉變,在海外華人尤其是知識階層有共鳴,這應歸功于改革開放。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走出一條強國富民之路,這是包括海外華僑華人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世世代代夢寐以求的理想。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國外掀起了一股學中文、講國語的熱潮,也有人形容是“漢風”。近年溫哥華“漢風”來得快。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各大專科學校大都增設課外中文班,報名者異常踴躍。我居住的公寓大樓,每周日下午在大廳由社團主辦免費教華語,自愿參加,學者幾十號人,熱情非常高。一次,我去超市買菜,一對白人情侶主動問我:“Are you Chinese?(你是中國人嗎?)”我說是,他倆高興地遞出一張紙,上面寫有漢字:“你好、謝謝、我愛中國、加中友好萬歲。”請我教其朗讀,我欣然同意。去年大年三十,女兒驅車接我和妻去西雅圖過春節,過美國海關時,沒想到警察驗看護照后,用中國話笑說:“春節好!”“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祝你健康,回頭再來!”笑得我們前傾后仰,既感動又驚訝。
不久前,我乘飛機回國,鄰座一對美國夫妻知道我是中國人,家居廣州,高興地說,他在廣州開辦一家電腦軟件公司發了財,又在汕頭、東莞增設了分公司,這次攜兒帶女來廣州安家,決定在中國長期大干。他又說,如今,天天都有很多老外往中國跑,做生意、搞經濟交流。中國改革開放、和平發展,成為許多國家學習的榜樣。
古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視角不同,感受不一。置身國外看中國,風從東方來,中國改革開放成了全球熱點。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