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祖籍蘇州,35歲中進士,在杭州錢塘做過兩年官。因看不慣官場里黑暗,不愿逢迎權貴,便棄官在家,一邊教書,一邊寫《水滸傳》。
這天,施耐庵正在書房讀書,忽聽家人說,外邊有個少年求見。施耐庵走出去一看,只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正站在門外的荷花池邊。少年見了施耐庵,一沒問好,二沒行禮,只是呆呆站在那里忸怩地問道:“你就是施老先生?”施耐庵點點頭。少年接著說:“學生羅貫中,久仰先生大名,今特來登門求教。”說完又低頭不語。施耐庵一看這個孩子少言寡語,像個榆木疙瘩,不知才思如何。就對羅貫中說:“拜我為師,得先和我對對聯兒。”羅貫中沒吭聲,只是點了點頭。施耐庵瞧了一下身邊的荷花池,但見尾尾金魚在荷葉下戲游,便出上聯道:“池中荷葉魚兒傘。”羅貫中抬頭一看,正巧有一雙燕子在池邊翻飛,而且不遠外有蜘蛛網的殘跡,立即隨口對出下聯:“梁上蛛絲燕子簾。”施對庵見羅貫中文思敏捷,出語不凡,非常高興,當即將他請到屋里敘談。
來到屋中,施耐庵看見墻上掛著的《赤壁賦》,又出了一上聯:“蘇子泛舟游赤壁。”羅貫中見書桌上放有筆硯,隨即對出下聯:“羲之執筆寫黃庭。”施耐庵一聽,不由稱贊道:“對得好!”忙叫家里人炒菜上酒,招待羅貫中。等酒菜上來了,施耐庵看著廚房中的火爐,念道:“房中紅泥小火爐,”羅貫中指著桌上的酒杯說:“桌上黃金大酒杯。”喜得施耐庵開懷大笑,邊暢飲邊興致勃勃地對羅貫中道:“今日相見,真是難得,我索性停筆一日,與你去游游錢塘江吧。”
施耐庵與羅貫中來到錢塘江邊,看見路上一個官兵,正騎馬奔跑,施耐庵隨出一聯:“風吹馬尾千條線。”羅貫中看了看錢塘江水,心情激動地回答:“日照龍鱗萬點金。”走著看著,江邊松樹底下有人正在對棋,施耐庵不由一動,脫口而出:“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羅貫中見江邊柳樹下,有人在釣魚,頓時有了靈感,爽朗地吟道:“柳邊垂釣,柳絲長伴釣絲懸。”施耐庵又抬頭看了看江面,吟道:“渺渺茫茫浪拍水。”羅貫中也看了下江面,接道:“霏霏雨含煙。”施耐庵向遠處一看,又道:“蒼蒼翠翠山遮寺。”羅貫中朝近處一瞧,隨即道:“白白紅紅花滿川。”施耐庵越說越有興趣,越聽越歡喜,指著錢塘沙灘又說:“整整齊齊沙上雁,”羅貫中看著江上的行船對曰:“來來往往渡頭船。”施耐庵又補了一句:“行行坐坐看不盡,”羅貫中笑答:“生生世世作畫傳。”
二人一出一對,不僅是四副佳聯,而且還是一首妙趣橫生、充滿著詩情畫意的疊詞詩。施耐庵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大有前途的少年才子,馬上答應收他為徒。
不久,為躲避戰亂,找個清靜的地方,專心致志完成《水滸傳》的創作,施耐庵遷居蘇北興化縣,亦把羅貫中帶在身邊。終于,羅貫中在施耐庵的教育熏陶下,在協助施耐庵完成巨著《水滸傳》以后,又獨立寫出了舉世聞名的《三國演義》,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小說家。
(責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