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初和唐堂夫婦都十分喜歡孩子,10多年來。老天不負期望地給了這對夫妻4個孩子——兩個乖巧可人的女兒和兩個帥氣懂事的兒子。而這4個孩子中,老三是最令父母牽腸掛肚的一個。剛剛生下老三的時候,陳穎初并沒有發現什么異樣。但憑她前兩次生育孩子的經驗,發現孩子溫度37.1℃,她有些隱約的擔心。很快,兒子的溫度上升到了39.8℃。第七天,老三被檢驗是臍帶感染、新生兒肺炎、敗血癥和腦膜炎后遺癥。醫生的話仍然在耳邊,“患臍帶感染、敗血癥和腦膜炎后遺癥的孩子,大多都會有自理障礙、運動障礙和壓迫性腦神經甚至半身不遂。這樣的孩子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而活下來的孩子卻是百分之百有后遺癥的。”
“無論怎樣,一定要他活下來。”那時候,老三躺在一個暖箱里,瘦瘦弱弱的,陳穎初看著格外心疼。醫生說,要看他的抗藥性,現在只有羅氏芬一種藥可以救活它,如果他對這種藥產生抗拒的話,那么他就沒有希望了。聽完這句話,陳穎初緊張極了。
漫長的治療大約需要一個月,那是陳穎初最難熬的日子,好像一個犯人在等候審判一樣。終于一個月下來了。老三并沒有異樣,他能活下來了。那一刻,陳穎初恨不得跪在地上說一萬聲“阿彌陀佛”。但是,不久后遺癥顯示出來了,老三的眼睛變得無神,還對眼,而且一個勁兒地尖叫往后挺,他好像很痛苦,陳穎初看了更是心碎了。于是,全家老少開始每天給老三做按摩,從頭到腳長達4個小時,希望他能趕緊好起來。到了1歲的時候,老三仍然不能走路。這個時候,陳穎初又開始著急了,她擔心孩子永遠都不會走路。于是,她又開始用傳統的按摩方法,到東直門醫院請醫生給孩子刮痧刮背,使他經絡通暢,同時刺激他的運動穴位,隔一天一次,每次50元,大約需要40分鐘。老三一直哭,一直掙扎,陳穎初、丈夫、鄰居老奶奶和醫生全部上陣,一個按頭。一個按胳膊,一個按腿。每次下來,陳穎初的汗水和淚水總是濕了一身,但作為母親,她覺得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終于,刮痧持續了半年之后,老三的腳不拖了,不過還是有些踮腳走路。一到陰天,他的一條腿只能拖著走。從5歲起,陳穎初開始給老三穿矯正鞋,強行讓他踮著的腿給拉到地面上來。他的鞋子一個大一個小,這個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自己跟別人不太一樣,于是陳穎初給他做思想工作:“寶貝,你只要穿上矯正鞋,很快就能和他們一起跑步了,要相信媽媽喲!”
同時,為了提高孩子的身體平衡力,陳穎初讓老三學習滑旱冰。其實,就算普通的小孩,剛開始學旱冰的時候都會摔倒,更別說一個右腳跟落不了地、雙腿粗細不一樣的孩子。每次看到他摔得青一塊紫一塊的,陳穎初的心就比孩子更疼。好在老大和老二都特別懂事,只要弟弟一穿上旱冰鞋,他們兩個就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像影子一樣緊隨在老三的身后,只要老三稍微身子傾斜,哥哥姐姐就會飛快地沖上來扶弟弟一把,弟弟站穩之后繼續往前滑,老大和老二又默默地跟隨。每當滑得很流暢的時候,哥哥和姐姐就會鼓勵弟弟:“弟弟!你好棒喲!”看到此番景象,陳穎初既欣慰又感動,孩子們之間已經有著一份異常堅定的愛。
因為自己孩子的遭遇,為了幫助其他下肢畸形家境貧困的孩子,唐堂先生拿出100萬元作為奔跑天使基金的啟動資金。迄今為止,已經有20多名下肢畸形兒童得到成功救助。
奔跑天使基金
據專家介紹,3—17歲是下肢畸形患者最佳的治療時機。“奔跑天使基金”是由企業家唐堂先生倡導并捐款發起,為改善中國貧困殘疾患兒的健康水平和救助貧困家庭下肢肢體畸形的兒童而設立的專項公益基金,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倡導實施的“紅十字天使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奔跑天使基金”以“自由、自如、圓孩子一個奔跑的夢想”為主題,希望能喚起社會更多的個人與機構對于下肢畸形兒童的關注。奔跑天使基金網站
www.crcf.org.cn/gb/bpts/求助、捐款電話:010-58701885 010-65599176E-mail:crcf_bpt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