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笑話:從前,有個自作聰明的人,有一次聽別人講生梨和棗(zǎo)的藥性,說是吃生梨對牙齒好可是傷脾(pí)胃(wèi),吃棗對脾胃好但會傷牙齒。他聽了以后想了想,然后很得意地說:“這個好辦,以后吃生梨的時候,我只嚼[jiáo]不咽[yàn];吃棗子時,我只咽不嚼。這樣,就有益無害了,既傷不到牙齒,又傷不到脾胃!”旁人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吃生梨只嚼不咽可以做到,吃棗子只咽不嚼卻很難辦到,你那樣囫圇(húlún)吞棗,可受不了啊!”人怎么可能把棗整個吞下去連核[hú]也不吐出來,連嚼也不嚼呢?這真是個自作聰明的傻瓜。
我來說意思:
囫圇吞棗:把棗兒整個兒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我來造句子:
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讀書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shèn)解,而要邊讀邊想,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