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廣大農村的行政村,逐步建設農家書屋工程,是黨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到目前為止,各地已投入數億資金,建成農家書屋2萬多個(包括新農村書屋、益民書屋)、社區書屋4萬個,受到了農民朋友廣泛的擁護和歡迎。
然而,如何解決好農家書屋的經常化管理問題,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把黨和政府的關心真正送到農民群眾的心坎上,把好事辦好,切實解決農民的借書難、看書難問題,并持之以恒,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應當承認,在建設農家書屋過程中,有關部門為農家書屋的建后管理動了不少腦筋,想了不少辦法,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但是,畢竟農家書屋工程牽涉面廣量大,面臨的情況紛繁復雜,想一蹴而就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發現新問題,分析新情況,對管理問題進行思考,及時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筆者是縣新華書店經理,直接參與了農家書屋的援建和管理工作。通過調查,發現當前農家書屋管理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圖書的添置和常換常新工作責任不夠明確。書屋的完善需要不斷充實新圖書,這些圖書由誰來充實?用什么辦法來充實?是誰的經費來充實?目前各級還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說法。2、有的書屋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大多數書屋建成時,對圖書登記、借閱、開放、圖書流轉等是有章可循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圖書流轉的加快,有的圖書登記帳物不相符合了,有的借閱手續不規范,造成圖書流失。有的書屋開放不及時,有的則擔心圖書流失,關門了事,造成農民群眾借書難。3、圖書管理員素質亟待提高。現在圖書管理員不少是村干部兼職,事情多,抽不出時間管理;其次,有的管理員業務不夠熟練;再次,管理員的激勵措施欠缺,多做少做沒什么區別。
上述問題,嚴重影響農家書屋的正常運行,要解決問題,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誰援建,誰負責添置新書。以援建單位為主體,不斷向農家書屋輸送新鮮血液,增添新圖書,保證農家書屋圖書常換常新。省、市、縣有關部門、宣傳文化系統、新聞出版發行系統等援建單位在書屋建設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努力,在運行過程中,理應負有一定的義務和責任。江蘇新華發行集團是援建書屋合作者也是圖書的主要提供者。2、鼓勵社會各界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捐助。一方面興辦新的農家書屋,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圖書更換流轉的問題。3、理順關系,強化管理。一是必須明確書屋的管理責任在于所在鄉(鎮)黨委政府,由鄉(鎮)黨委政府制定和落實圖書的登記、借閱、開放等各項管理制度。村里進行逐條逐項落實。二是由縣(區)委宣傳部門將書屋建設和管理納入對鄉鎮宣傳文化工作的考核目標,設專人負責,專門檢查,形成富有成效的管理機制與體制。4、提高圖書管理員的素質和工作效率。主管部門應當對管理員定期培訓,統一標準,統一考核,頒發證書。除了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外,還應當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每月以50元左右為宜。至于經費來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是農家書屋作為公益事業,可以列入村民的“一事一議”議題進行解決,每年600元左右,數額不大;二是條件許可的縣(區),可以由縣(區)委宣傳部協調統一給付;三是可以納入援建單位的總盤子給付。5、創新運行模式,讓農家書屋“活”起來。一是通過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激發農民朋友的學習熱情。二是注重培養宣傳農家書屋典型??h(區)級黨委宣傳部門,應及時發現培養典型,通過組織參觀,學習觀摩,規范每一個農家書屋的管理細節。三是資源共享。各書屋可以每季度拿出30本圖書相互交換借閱。還可以通過辦理通用的借書證或閱覽證等,讓農民朋友既可以在書屋閱讀,也可以到鄉鎮圖書室閱讀,還可以到縣(區)級圖書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