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大賽冠軍的獎杯逃離了費德勒與納達爾的聯合“魔掌”。盡管顛覆霸權的依舊是三巨頭之一德約科維奇,但當四強里同時出現達維登科、西蒙、穆雷的名字,最后的上海大師杯成了新人們的饕餮大餐。
2008年的男子網壇以德約科維奇澳網盛裝登頂作為最奪人眼球的開篇,接著卻依舊上演費納二人轉,好在,大師杯上演的顛覆之作又賦予我們繼續尋找新偶像的動力。
翻開單打大師名單,四張新鮮面孔,穆雷、西蒙、特松加和波特羅,最年長的西蒙不過23歲,還有21歲的二年級生小德。曾幾何時,我們還在感慨和費德勒身處同一時代生不逢時,如今,費德勒早已王座不保,甚至連第二的位置也得看德約科維奇的臉色。


雙打賽場同樣充滿了顛覆,澤蒙季奇和內斯特這對跨國搭檔不僅擊敗了人氣超高的布萊恩兄弟,也一并完成了世界排名的大逆轉,在賽季末的最后一刻成為年終第一。
諾里的救贖
德約科維奇如釋重負跪倒在地,雙手將球拍高高地舉向天空,以一種宗教儀式般的方式與過去六個月慘淡的冠軍荒揮手作別,同時也宣告一位大師中的大師誕生于亞洲東方。
看臺上死忠的塞爾維亞球迷搖曳著國旗一邊歡快地擺動一邊歇斯底里地大吼著“Serbia、Serbia”。德約科維奇接過奔馳車鑰匙,按響三聲車喇叭,既像是對球迷的回應,也像是貝爾格萊德紅星奔向未來的啟航聲。
獲勝后,諾里把護腕、球衣,甚至兩把球拍扔向看臺,感謝球迷的全力支持,而頒獎典禮上,行動轉化為言語,“我從未在任何地方享受到這種總統般的待遇,每天回酒店都有很多球迷在門外等我,有些人站了20多個小時,每天我都能得到至少三件禮物!”
奪冠后,德約科維奇與費德勒的世界排名積分差距縮小到10分,而冠軍排行榜只落后2分而已。事實上,若不是小組賽第三場他輸給特松加,世界第二將再次易主。隨著穆雷的崛起,大家熱議小德被踢下前三的危險,但現在,他又重新回到爭奪世界第一的行列。
接受完球迷的掌聲和攝影師的洗禮,小德跨過擋板,來到親友團身邊,和教練、女友和朋友們一起分享水晶獎杯的榮耀,女友葉蓮娜拍了拍諾里的頭,仿佛老師表揚自己的得意門生。的確,德約科維奇交了一份近乎完美的2008答卷。
澳網驚艷后,德約科維奇在北美硬地和歐洲紅土一路強勢,直到漢堡成為分水嶺。來到上海前,大家看好的是穆雷和費德勒,而不是這個去年三場全敗的世界第三,但諾里卻以并不完美的狀態和超乎想象的低調重拾尊嚴。即便在奪冠之路上,他沒有遭遇費德勒或穆雷,甚至連續第三次輸給特松加,但你不能否認,他絕對配得上分貝最高的掌聲。



“這個冠軍對我意味良多,我甚至愿意把它和大滿貫獎杯并列,因為這個賽事只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八名選手才能參加。毫無疑問,這已經充分說明了比賽的質量,每個人都有很多動力在年終用最好的成績來結束整個賽季。”在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小德總結陳詞。
可以說,這樣一個冠軍,對德約科維奇原本虎頭蛇尾的2008年,堪稱最好的交待,而對他迎接2009年澳網衛冕戰役,無疑是莫大的鼓舞。
小人物的快樂
達維登科并沒有表現出人們想象中的失落,漫天飛舞的五彩紙屑中,他的一抹清澈微笑點亮了整個頒獎典禮。俄羅斯人一改過往的呆板形象,自嘲中流露出的幽默,成為大師杯上的最大發現。
“奔馳公司就由德約科維奇來感謝吧,反正這輛車也不會讓我開走。”達維登科的賽后感言不僅化解了勝負論英雄的緊張氣氛,同樣也逗樂久久不愿散場的觀眾。自從三年前進入法網半決賽繼而躋身世界Top 5之后,達維登科的成績一直很穩定,但無論是形象還是性格都略顯保守的他甚至沒有穩定的贊助商,也許是經歷了去年的“疑似賭球”事件,讓勞模徹底看清,人生如夢,何不干脆釋懷。
26歲的達維登科以心如止水的淡定心態保住了中生代最后一絲顏面。面對勞模,炙手可熱的特松加、波特羅、乃至穆雷,都灰頭土臉地吃了敗仗,唯一能夠擊敗他的只有德約科維奇,但不要忘記,小組賽上正是俄羅斯人以一枚偌大的鴨蛋給了塞爾維亞紅星一記響亮的耳光。
首次亮相大師杯的穆雷和西蒙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歷史數據表明,凡是費德勒所在的小組,其他三人頭破血流地爭奪另外一張四強席位即可。因此,兩位新人能將神一般的費大師拉下馬,實屬不易。無怪乎擊敗穆雷闖進決賽后,達維登科調侃道:“為了戰勝費德勒,穆雷連冠軍都不要了。”
比起小組賽三戰三勝的穆雷,西蒙的上海之行更加傳奇,誰能想到,這個本屆大師杯上最瘦弱的身影卻創造了最大的冷門。與西蒙同乘一架航班飛抵上海的特松加,在關鍵時刻并沒有如同胞一樣神勇翻盤,不過網壇阿里華麗的全場強攻依然為觀眾們帶來最震撼的視覺沖擊。
漸散的大時代
費德勒輸掉首場比賽后,大多數人對他的出線形勢依然樂觀。他們自有道理,2007年大師杯,費德勒便上演首場告負后全勝的好戲。只是今年小組賽最后一戰的對手穆雷并不好對付,受到背傷困擾的天王在比賽中又一次表現出對抗年輕一代的力不從心。
“Let Roger in”的標語和吶喊震撼全場,卻不能動搖穆雷擊敗費德勒的決心。穆雷沒有食言,他毫無保留地全力狙擊了費德勒。雖然先后錯失七個賽點,但最終,穆雷用正確的“比賽態度”換取了想要的結果,完成了對費德勒的絕殺。
一場原本可以戰術性放水的小組賽,正是穆雷的“舍身刺費”,讓我們認識了這支日后將稱霸網壇的“蘇格蘭潛力股”。 較之美網決賽,穆雷在大師杯與天王的對決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他本可以放生費德勒,如果他會更“聰明地”考慮接下來的半決賽的話。但他深諳全力以赴應對費德勒的價值所在,對于一個志存高遠、前途無量的年輕人來說,與高手的每一次對決都是一次價值連城的歷練。
七年大師杯,費德勒第一次沒有闖過小組賽的關卡,帶著一勝兩負,小組第三的戰績結束了最后一次上海大師杯之旅,也以66勝15負,4個冠軍,一個大滿貫的糟糕表現結束了整個賽季。
沒有費德勒的半決賽,不可避免地少了很多關注的焦點。但我們應該慶幸,費德勒的出局只是讓我們感到遺憾,而不至于感到失望。他整場的表現足以贏得我們為之喝彩的掌聲,因為他的頑強、他的堅韌,他的永不放棄,還有,他的優雅淡定。
費德勒的出局只是讓我們感到遺憾,而不至于感到失望。他整場的表現足以贏得我們為之喝彩的掌聲,因為他的頑強、他的堅韌,他的永不放棄,還有,他的優雅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