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英俱樂部,十個指頭涂滿鮮紅油彩的鄭潔以東方俠女的神奇形象,在將伊萬諾維奇推向絕望深淵的同時,也將中國網球的發展推向了最高潮。
伊萬諾維奇、扎維、瓦伊迪索娃,對于中國女單,每一個名字似乎都難以翻越,但鄭潔沒有懼怕,她用瘦小的身軀和巨大的能量在溫布爾登掀起中國風暴。一個大滿貫四強,川妹子把中國網球帶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好戲遠未結束。
也許你驚訝于雅典奧運會孫甜甜/李婷奇跡般的奪冠之路,但北京奧運會上,金花們亮出的絕對實力,絕對讓你信服。


縱使鄭潔/晏紫并未如愿在本土衛冕女雙金牌,但是她們胸前閃閃發亮的“銅鑲玉”和李娜單打第四名的成績,已經出色完成中國網球在2008年的最佳落筆。
這個時候,人們才會覺得,或許2007年中國網球的大退燒更像是一次爆發前的沉寂。去年晏紫在多倫多和曼谷都打進四強,現在看來,她并不是拯救了中國人的2007賽季,而是提早點燃了中國網球2008年怒放的火焰。
我們拼了!
北京奧運會女雙賽場1/4決賽,鄭潔/晏紫迎戰俄羅斯組合薩芬娜/庫茲涅佐娃,她們一直打到凌晨4點才以2-1艱難戰勝對手。這場鏖戰激勵了兩名四川姑娘,“不睡覺也要上去跟她們拼了!”在女雙半決賽之前,向來溫柔的晏紫放出狠話。
身體畢竟不是機器,這場比賽消耗了姐妹倆太多精力,再加上鄭潔單雙打兩線作戰,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半決賽中她們1-2不敵加里奎斯/帕斯奎爾。“我們已經盡力了,幾乎用到120%的力量。這次奧運會強手如云,實力相當的太多,每場比賽都很費勁。”
盡管如此,在銅牌爭奪戰中兩名川妹子還是抖擻精神,以兩個6-2橫掃2008年澳網冠軍邦達連科姐妹,摘得一枚寶貴的銅牌。“沒有拿到金牌,不能奏國歌,但是拿到銅牌同樣可以升國旗,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榮耀,也是對我們多年來努力的一種回報。”
另外,在女單三四名決戰中,李娜以1-2敗給
賽會9號種子俄羅斯名將茲沃納列娃,與女單銅牌擦肩而過,但已經創造了中國網球單打的奧運最好成績。
奧運前,在溫布爾登,鄭潔帶著一百開外的排名,一路過關斬將擊敗眾多高手闖入四強,尤其是她淘汰頭號種子伊萬諾維奇的比賽更是讓整個網球界都為之震驚。在度過了2007年的傷病調整期后,中國網球在2008年里重新上路,并在過去薄弱的單打方面取得相當大的突破。
“可以說在女子層面中國與世界一流水平已經越來越接近。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們在訓練方式和選材理念上的創新和突破,我們已經基本把握住了網球運動的發展規律,在頂尖選手方面形成了一個小的集團,當然這個集團還需要進一步擴大。”網球中心主任孫晉芳在深圳出席亞洲網球教練員峰會時總結說。
自信的力量
從2006年溫網女單李娜的八強到2008年鄭潔的四強,中國金花們在大滿貫的賽場上不斷取得突破,她們已經成為女子網壇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但很多時候,姑娘們都是放低姿態抱著去沖擊對手的心態參加比賽,從某種角度說,看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比提高技術更加重要。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球員身上還有一些不足。”孫晉芳說,“首先是心理抗壓能力不能適應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比賽要求。近年來重要比賽中的失利充分暴露了我們的隊員在需要在特定的比賽場次中出狀態、拿成績的要求面前,心理不堪重負,想贏怕輸,導致緊張、焦慮、恐慌和動作失調,使比賽中技戰術發揮大打折扣。其次是比賽中自信心不強,霸氣不夠,未能把高排名變成真正的優勢和強勢。在心理上和作風上,經不住低排名選手在比賽中不斷施加的壓力和沖擊。”
北京奧運會1/4決賽,李娜戰勝美國名將大威,讓悉尼奧運會女單冠軍黯然離場。但下一場對陣薩芬娜,中國金花沒能延續神勇狀態。面對體能充沛,爆發力驚人的俄羅斯姑娘,李娜在第一盤以搶七憾負。第二盤一上來情況有所好轉,李娜利用多變的落點來調動對手,一度取得5-4的領先優勢并獲得盤點。
但正是因為看到將比分扳平的希望,她的心情變得急躁,多次出現主動失誤。再加上現場觀眾過分熱情的加油聲,最終她喪失了網前高壓得分的機會并被對手破發并以5-7輸掉整場比賽。比賽期間李娜一度因為情緒波動對著看臺用英文大喊“閉嘴”,走出球場時她也流下了眼淚。
而在2008年上半賽季,彭帥曾經連續6次在比賽中首輪出局,直到3月份的班加羅爾公開賽上才贏得自己首場勝利。針對自己“一輪游”的表現,彭帥自己解釋說是為了賺取足夠的奧運參賽積分而承擔了太大的壓力。但是,想贏怕輸的心態卻在她的比賽中一再出現。
彭帥在WTA官方公布的正手擊球力量排行榜中曾位列十,在不到20歲的時候她曾多次戰勝世界TOP 10選手,其中包括德門蒂耶娃和克里斯特爾斯。但在2008賽季她卻敗給排名第154位的克雷巴諾娃、第163位的維克馬耶爾等球員手下,狀態不穩定是她最大的問題。
中國特色職業化
未來幾年,“走中國特色職業化道路”將被保留下來,和以往不同的是,“職業化”這個中心詞被著重突出出來。在10月份的全國網球訓練工作會議上,網球管理中心副主任高沈陽進一步強調了這一點。
“隨著社會化網球俱樂部和個體投入培養球員的出現,運動員的培養也由體育系統獨家完成逐漸向社會化多元投入轉變。因此,新國家隊組建,也將確定一個基本原則:不論何種方式培養的運動員,只要技術水平和人品素質達到相應標準,都可進入國家網球隊得到強化培養。按照國家隊運動員的水平和潛力,我們將國家隊運動員分為大滿貫組和巡回賽組兩個組別,并制訂了不同的投入計劃。”
“不拘一格降人才”將成為網球中心選拔國家隊球員的宗旨,“個體戶”也有機會進入國家隊。另外,在國家隊教練組的構成上也會有所變化。國外球員很多都是有私人教練,而中國隊以往實行的是總教練負責制。隨著中國網球在過去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出現了“李娜-姜山”、“鄭潔-張宇”這樣的球員教練一對一制。
高沈陽表示,“新一屆國家隊實行總教練領導下的主帶教練負責制,總教練主要負責宏觀把握和組織協調,運動員的具體訓練參賽工作主要由主帶教練負責。在主帶教練的選擇上,更加注重聽取運動員的意見,更加尊重主體投入方的意見。”
在職業化道路上最引人關心的球員獎金分配環節,對此高沈陽表示新一屆國家隊對球員獎金、商業收益將有大幅提高。即國家主體投入的選手,所獲賽事獎金的70%歸運動員和省市所有(過去與運動員所屬省市沒關系),10%獎勵國家隊教練員,20%上交中華體育基金會。非國家主體投入的運動員賽事獎金95%歸運動員和主體投入方所有,5%上交中華體育基金會。
新措施、新管理方式、新面孔,未來四年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網球尤其是女子網球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可以說在女子層面中國與世界一流水平已經越來越接近,我們已經基本把握住了網球運動的發展規律,在頂尖選手方面形成了一個小的集團。——孫晉芳
去年晏紫在多倫多和曼谷都打進四強,現在看來,她并不是拯救了中國人的2007賽季,而是提早點燃了中國網球2008年怒放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