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生,在國內業余網壇絕對是個響當當的名號。在龍卡業余大師杯總決賽上,他和他的同伴們通力協作,奪得了團體冠軍。在上海大師杯的現場,這位來自臺灣的業余網球高手一身運動裝束,目光炯炯有神。
“網球需要堅持不懈的練習,否則你放一段時間狀態就下去了。”林哲生說,他從小就接觸網球,初中高中都沒有中斷,大學時自然就進入了大學校隊。也難怪,在記者和他握手時,就明顯感覺得到他的手相當粗糙,顯然有很多繭子。
在臺灣輔仁大學研究生畢業后,林哲生只身一人到了北京,目前正在攻讀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我從熱愛網球到投身于運動專業管理研究,網球早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線,就連我的畢業論文都是以網球產業鏈為對象,探求網球產業管理運營的科學方式的。”



其實,林哲生是今年才復出參加比賽的,能在短短的幾個月里恢復到較高競技狀態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當一個球員在練球或者比賽時,可以有意識地讓自己專注在擊球上,但是要做到流暢的過程甚至出神入化的境界,通常這些意識是起不到作用的,臨場反應多是那種很簡單的本能反應,而這個本能反應,又是要靠經常性的練習才能形成的。盡管你曾經有一個很好的狀態,但很久沒有打了,再回到球場,要找到“本能反應”這種感覺,是有些困難的。不過如果你底子好,再加上有教練的旁觀指點,會恢復會比較快一些。”
說到中國大陸網球為什么與臺灣差距這么大時,林哲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實,我跟很多人閑聊時也都聊過,說什么的都有,比如體制問題、教練水平問題、群眾基礎問題、經濟問題,林林種種,到頭來,真沒看清到底是哪塊或者哪幾塊出了問題。但我個人感覺,時間是最主要問題。畢竟網球這個項目我們真正興起、開展的時間還很短,而臺灣至少比大陸早了20年。所以我堅信,照目前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不遠的將來,超越臺灣趕上日韓,不是沒有可能的。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男網不要像男足那樣做扶不起的阿斗,花了無數時間,無數金錢,想了無數辦法,又打了無數歪注意,到頭來,大家還是只看英超、只看西甲,只看巴西、意大利。”
濟南:態度決定一切
9月25日—26日,濟南分站賽在山東省體育中心網球場激情上演。有近百名業余網球選手參加比賽,活動現場精彩紛呈。最終,萌萌網球俱樂部一隊獲得了團體賽冠軍,而個人挑戰賽冠軍則由常瑞遠奪得。
選手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殺,志在必得,比賽打得難分難舍,緊張激烈。球場上處處可以看見選手為擊打每一拍球而奮力追逐的身影,時時可以聽見觀眾為每一次精彩回擊而爆發出的滿堂喝彩。許多觀眾說,此次賽事不僅體現了體育競技精神和網球帶來的快樂,更展示出了健康時尚、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文/梁程)
福州:報名費捐希望工程
如果說11月8日和9日的決賽是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業余網球大師的較量,那么分站賽則是這些大師們精彩表演的開始。當我們回顧起這些在各個城市之間舉行的賽事,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10月25日—26日,2008龍卡信用卡業余網球大師賽福州站比賽舉行,12個團體隊和32名個人選手經過2天激烈競爭,希望網球俱樂部和福建農林大學隊分獲團體冠亞軍,福州大學朱慶和華僑大學吳經偉獲得個人挑戰賽冠亞軍。
福州站不僅比賽精彩,而且現場活動也豐富多樣。球友們不僅看到了福建省網隊專業隊員和選手們進行游戲擂臺挑戰賽,還欣賞到了專業隊員與業余高手的雙打表演賽。活動期間,賽事承辦方福建旗山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還將網球與公益慈善事業鏈接在了一起,率先將一千元比賽報名費捐給了希望工程,充分體現了網球業余大師賽“健康、參予、快樂、分享”的本質。(文/阿發)
杭州:風雨無阻為進決賽
11月1日—2日,龍卡業余大師賽杭州分站賽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舉行。受到雨水困擾以及大霧造成的高速路封閉,一些參賽隊不得不棄權。但讓人欣慰的是,仍有不少隊伍驅車前來參賽,比如從數百公里之外趕到杭州的麗水市網球協會代表隊。
首日比賽改到室內球場進行,共有12支代表隊報名參與了激烈爭奪。在比賽中,盡管室內場地地面不平影響跑動、光線昏暗看不清球、頂棚還不時的漏雨,但困難并沒有讓選手們止步。來自中國計量學院的兩位選手樓喜中和唐紅新說:“天有點冷,多熱身一下;底線后面不平,多打打網前”周日的決賽雖然改到了室外球場,仍細雨紛飛、地面濕滑,但杭州站勇士們用行動捍衛了不離不棄的網球精神,讓大家看到了網球的魅力。(文/小博)
上海站:誠信制讓選手當裁判
從上海站的比賽看,誠信制并沒有出現原先預想的雙方選手可能發生爭執的場面,選手們在比賽中都能“以和為貴”,讓比賽比以前更加流暢了。
11月1日—2日舉行的還有上海分站賽,和杭州一樣,也是在雨中進行。不同的是,這次上海分站賽的比賽采用的是“誠信制”。即比賽中每一分的歸屬不再由裁判判定,而由參賽選手們自己裁定;每個球是否出界等,也都由參賽選手們自己判斷。
誠信制在國內的業余比賽中屬于新鮮事物,這種賽制所考驗的不僅是選手們的球技,還考驗著選手們的心理素質、人品等。從上海站的比賽看,這種制度并沒有出現原先預想的雙方選手可能發生爭執的場面,選手們在比賽中都能“以和為貴”,讓比賽比以前更加流暢了。在談到這種賽制的時候,大家認為,參加比賽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一個氛圍,達到交流、交際的目的,比賽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文/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