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賽季之后,大師杯功成身退,大師賽接踫而至。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并不需要為了離別而傷感,褪去大師杯光鮮亮麗的外衣,上海乃至全中國網球迷將會得到的卻是一份網球世界賽程最緊湊,內容最豐富的大餐。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開始投身這項曾經的“貴族運動”。
于是當2004年,上海再次提出大師杯申辦請求的時候,ATP、ITF和大滿貫委員會的評委們毫不猶豫的拋開了來自紐約、休斯敦、東京、里斯本等城市遞交的申請表,把2005年到2007年的三屆大師杯交給了中國人。對此,大師杯賽事總監,ATP執行副總裁德拉維特直言:“誰都無法否認,2002年在上海的賽事是大師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屆,2002年上海大師杯的成功讓人們對這座城市滿懷憧憬。”
2005年,大師杯如約重回上海,等待它的不再是在展覽館里搭建的臨時球場,而是全新建成的旗忠網球中心。就在這座被無數溢美之詞縈繞的賽場上,上海的網球市場經歷了新的考驗。那是年終總決賽歷史上最可怕的一場退賽風波。羅迪克、薩芬在大師杯開始前一周宣布因傷放棄上海之行,緊接著休伊特為了陪伴臨產的妻子,決定在賽事期間留守澳大利亞。大師杯開賽后的第二比賽日,納達爾身穿T恤牛仔褲走上中央球場,向全場希望首次目睹新任紅土之王風采的觀眾宣布因傷退賽的決定。與此同時就在賽場隔壁的新聞發布廳,剛剛在自己的第一場小組賽中輸給達維登科的阿加西突然召開新聞發布會,留下一個舊傷復發的消息之后就默然離去……
一夜之間,重回上海的第一屆大師杯被籠罩在了陰郁而緊張的氣氛中,這項以球星作為最大賣點的賽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然而就在拍完桌子罵完娘之后,上海的賽事承辦方和推廣方立刻啟動應急方案。以巴士集團和新新體育的班底所組成的工作組連夜與ATP磋商決定了一系列包括賽事舉辦權延期一年、球票打折銷售等在內的補償措施,并在一天之后通過媒體進行公告。后來的一系列數據證明,上海大師杯的這次危機公關取得了極大的成功,2005年小組賽周四、周五兩天的賽場上座率達到了84%和88%,而退賽事件發生后的兩天上座率一度跌到了69%和75%,而在半決賽和決賽兩天,上座率已經上升到了92%和97%。當2006年,大師杯連續第二個賽季落戶上海時,一年前的不愉快早已被淡忘,賽事的平均上座率從82%上升到87%,六天小組賽中有四天上座率在85%以上,半決賽和決賽兩天旗忠網球中心的中央球場甚至達到了99%的滿座。
2005年上海大師杯經歷的波折讓ATP真正意識到了這座城市的賽事運作能力以及整個中國范圍內龐大的網球市場,也最終促使他們做出了下一步的抉擇。隨著南非人德維利爾斯從馬克·邁爾斯手中接過ATP的權杖,大師杯被決定從2009年開始遷回代表著網壇正宗的歐洲本土,而亞洲大陸則將作為職業網球的處女地去接受更大規模的開墾。在2009年ATP巡回賽的新賽程表上,本就被認為過于漫長的賽程居然從46周變成了47周,這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一周正是來自亞洲——原本兩周的亞洲巡回賽被延長到了三周。這個改變足以體現ATP擴張亞洲版圖,打開亞洲市場的決心,而這個擴張計劃的核心地點則理所當然的選擇在了那座最初賜予ATP決心的東方都市。
就這樣,在即將到來的2009賽季,上海旗忠網球中心將送別大師杯這道網球盛宴,取而代之的是一項在亞洲巡回賽里處于中心地位的1000級賽事——或者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說法——上海大師賽。相比于大師杯,明年登陸旗忠網球中心的上海大師賽的參賽陣容從世界前八增加到強制包含世界前20球員在內的56人:比賽場次從15場增加到55場。褪去大師杯光鮮亮麗的外衣,上海乃至全中國網球迷將會得到的卻是一份網球世界里賽程最緊湊,內容最豐富的大餐。
從華麗的外形到扎實的內在,這樣的轉變完美的詮釋著從1998年到2008年,上海在職業網球圈中十年摸索后的必然成果。從1998年開始的ATP上海喜力公開賽讓上海人第一次把張德培,里奧斯,伊萬諾尼塞維奇這些遙遠的名字變成了眼前真實的存在。以美元六位數計算的出場費換來阿加西在2001年的喜力一輪游,也只是在網球普及初級階段里所付出的小小代價。2002年,大師杯的轟轟烈烈之下,有媒體在費德勒的名字上方配上了費雷羅的大幅照片;有近乎半數的現場觀眾不能理解在比賽進行過程中不能隨意進場的網球禮儀。然而當時間進入21世紀后半葉,網球對于上海而言已經不再是一個時髦卻空洞的符號。早在2006年上海體育學院進行的一項調查中顯示,上海的網球人口已經達到了54萬,每25個上海人中就有1人會頻繁的,周期性的拿起球拍走上球場,而這個數字目前還在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遞增。
從2002年,到2005年,再到2008年,在上海舉辦的五屆大師杯賽深深的改變了網球世界對中國的印象,也改變了中國民眾對網球的認知。2008賽季之后,大師杯功成身退,大師賽接踵而至。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并不需要為了離別而傷感,因為離別只是為了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