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我認識了國旗;20年前,我倡議制定《國旗法》;16年前,我結識了天安門國旗班首任班長趙新風;12年前,我與國旗設計者曾聯松面對面暢談對國旗的一片深情。近年來,我赴部隊、機關、工廠、學校、企事業單位作《國旗法》知識講座180多場,聽眾達20多萬人次。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數萬同胞遇難,我建議國家下半旗志哀——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
我今年62歲,住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系第七、八、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第十屆、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88年,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了一條建議,經各方努力,兩年后誕生了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地震,我建議國家下半旗為數萬遇難同胞志哀,被國務院采納。
從童年時代至今,我與國旗結緣的那一幕幕場景仍歷歷在目……
國旗·外公
50多年前的一個夏夜,在忽明忽暗的油燈下,外公指著年畫上的一幅國旗圖案,教我認識國旗。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五星紅旗為長方形,紅色象征中國革命;紅旗上方綴有5顆黃色五角星,黃色是我們中國人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征。5顆星,較大的1顆在左邊,象征中國共產黨;4顆小星環繞在大星之右,像星拱北斗,并各有一尖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外公的語調慷慨而激昂。
“什么是北斗呀?”我依偎在外公懷里,看著國旗圖案,心中懵懵懂懂。

“北斗,就是北斗星呀!”外公將我抱到屋外。他指著滿天的星星教我辨認:“看,那排列成‘斗’形的7顆亮星就是北斗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判別星座的重要標志呀!”那個寂靜的夜晚,我認識了國旗,也認識了北斗星……
那時,全國剛剛解放,外公經營著一家叫“鄧廣潤”的老字號嫁妝店。每逢元旦、春節、“五一”等節日,甚而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外公都會在店門外掛起五星紅旗,那團紅就深深印在了我心里。但對我童年來說,更有趣的則是看“掛國旗”。
每次,外公一說“掛國旗”,我就手忙腳亂地端著板凳前去幫忙,但無論怎樣爭取,矮小的我都是配角。那面用紅布手縫而成的國旗,總是經過別人的手,最終高高掛在店門前,國旗光彩奪目,迎風飄揚。解放初期,人們的生活總是充滿愛國主義教育的色彩。
國旗通常連續掛10多天,一眼望去,老街各店面前一派火紅,映紅了一張張笑臉。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那童年的記憶一直刻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國旗·老師
1985年6月,我在如皋接待了一位重要客人。她是我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時的任課老師羅斯·卡爾女士。她是美籍華人,被查出身患癌癥。
在彌留人間的最后幾個月,羅斯·卡爾女士帶著3個子女重返祖國,重溫對祖國的深情。我陪同老師走在城鎮的大街上,老師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我的心情百味雜陳。老師沒說一句話,她進了一家又一家店,可總是失望地走出來。我猜不透她到底要買什么,緊跟其后,卻不敢多問。終于,在如皋百貨公司,老師買到了她想買的禮物——3面五星紅旗。
當老師從營業員手中接過鮮艷的旗幟時,眼眶里滾動著晶瑩的淚花。她像女兒見到久別的母親一般,不住地親吻。瞬間,淚水浸濕了旗的一角。老師鄭重地把旗子分別交給3位已加入美國國籍的子女,千叮萬囑:“這是我送給你們最珍貴的禮物。記住,你們根在中國,不管走到哪里,我們永遠是炎黃子孫!”是的,每一個龍的傳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心系著祖國。祖國的國旗就是祖國的象征!我在一旁也忍不住落下淚來。當天,我們一起站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拍照留念。
3個月后,噩耗傳來,羅斯·卡爾女士離別人世。我眼前不時浮現老師購買五星紅旗和向子女贈送的場景。國旗代表國家尊嚴,象征國家主權。于是,我萌發了建議國家制定一部升掛國旗法規的念頭,要讓五星紅旗深入人心,飄揚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以喚起公民的國家觀念,增強公民的愛國主義意識,振奮民族精神。
國旗·《國旗法》
1988年初,我光榮地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一年10月1日國慶節,我帶著孩子漫步在城鎮街頭。街上車水馬龍,店內商品琳瑯滿目,但我仍覺得缺了點什么,我不禁想起前不久在美國考察時所見到的場景。在美國,無論博物館、藝術館,還是工廠、機關、學校,星條旗無所不在,甚至連老百姓的郵箱里、郵遞員的車架前,都插著美國國旗。美國人對國旗如此重視,美國人的國家意識讓我震撼。而我們國家在這樣隆重的節日里,整條街上都見不到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我心里有著說不出的滋味。
回家后,我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世界各國對象征國家的國旗、國徽、國歌,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而我國還沒有一條與國旗有關的法規。當晚,我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強烈的民族意識一次次撞擊著我的心。我翻身下床,扭亮臺燈,奮筆疾書,寫下了《加強愛國教育,喚起人民的國家觀念,盡快制定張掛國旗具體辦法的建議》。10月6日,幾經修改,我將這封約1000字的建議書裝入人民代表專用信封,寄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一位普通人大代表的建議,驚動了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兩個月后,我收到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寄來的一封信函。信中還附著國務院有關部門請示制定《國旗法》的報告。報道寫道:“李玉坤代表提出的建議很重要,我國至今還沒有懸掛國旗的法律依據,制定這方面的法規刻不容緩,建議由國務院法制局、全國人大和政協草擬懸掛國旗的法律或辦法。”
信里還告知了我一些情況:已陸續有人民群眾對國旗、國歌的規范提出了建議,而你是人大代表中第一個提出來的,也只有人大代表提出議案,才有可能為國旗立法。
這是一部遲到的法律。信中介紹道:1950年上半年,中國政協第六小組就起草過《關于國旗升掛辦法和國歌演奏辦法》的法規草案,由當時國務院秘書長林伯渠交給毛澤東主席,請求批準。1950年9月7日,毛主席在文件末尾批了“同意”兩字,并簽上“毛澤東”;到了9月9日又在“同意”兩字上畫了“×”,在后面寫上“緩辦”二字,隨后簽上“毛澤東”。38年前,這項立法就此擱置了。
五十余載光陰,彈指一揮間。38年后,因為我的一條建議,國旗立法將變為現實。就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來信后不久,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第十三次會議反復審議了《國旗法草案》。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簽發28號主席令,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并于同年10月1日實施。很短時間內,我的名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聯系在一起,以較高的頻率出現于大眾傳媒。
國旗·趙新風
1992年3月26日,我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來到天安門廣場看望國旗班戰士。身材魁梧、儀表端莊的國旗班戰士以標準的軍禮迎接我的到來。此后不久,國旗班就改為國旗護衛隊,人數由30人增加到100多人。
“國旗班戰士幾十年如一日,不怕酷暑嚴寒,護衛國旗,充分體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我作為人大代表,向你們致敬!”一陣親切的問候后,我從包里掏出一疊“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紀念封”贈送給國旗班的戰士。
“《國旗法》的頒布實施,使我們很受鼓舞!”國旗班班長趙新風在陪同我參觀駐地時,興致勃勃地向我介紹戰士們護旗執勤的情況。趙新風說,以前群眾來看升降國旗,雖然熱情很高,但什么姿勢都有。《國旗法》實施后,情況大為改觀,軍人自動敬禮,群眾肅立注目,就連小朋友們也自動行舉手禮。我不住地點頭:“好,這就好,愛國主義意識增強了!”
趙新風介紹,自開國大典之后的20多年里,天安門廣場一直沒有專業升旗手,升降國旗的任務一直由北京市供電局負責。自1951年10月1日之后的25年間,負責為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就是電工胡其俊。那時升旗沒有國歌伴奏,而且也不是天天升旗,只有逢節假日或外國重要元首來訪時,才會通知胡其俊去升旗。他總是提前一天到天安門管理處領國旗,第二天騎車到天安門廣場升旗,升完國旗后再到供電局上班。那會兒升降旗的時間也完全靠他個人估計。1976年5月,北京衛戍區部隊接替了胡其俊升降國旗的任務。

趙新風是1989年春天參軍到天安門國旗班的。1991年4月15日,使用了41個春秋的老國旗旗桿光榮“退役”,趙新風與兩位戰友為它完成了最后一次降旗。4月16日,天安門新國旗旗桿啟用,趙新風親手按動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5月1日,“天安門國旗班”擴建為“天安門國旗護衛隊”。趙新風由此成為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國旗班的第一任班長。
從趙新風的談話中得知,為了保持國旗的莊嚴神圣,戰士們每天都要換上一面嶄新的國旗。而目前少數單位國旗破損、褪色后不及時更換,仍升掛在高空,影響了國旗的尊嚴。我當即表示:“這個問題提得很及時,也很重要,我將盡快向全國人大反映這個情況!”
從北京回來后,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于大力宣傳《國旗法》,并指定有關部門研制牢固耐用、不易褪色的國旗的建議”。國家司法部、紡織工業部接受了我的建議,并作了答復。中國社會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承擔了此項任務。該所在對各地采集來的國旗樣品進行分光測定,選出30多種候選顏色,然后經過專家篩選和廣泛征求民眾意見,確定了最適合五星紅旗的紅色和黃色,并研制出不易褪色的布料。
國旗·曾聯松
1996年國慶前夕,我在國旗徽章設計專利獲得者徐大公等人的陪同下,赴上海市山陰路拜訪德高望重、79歲高齡的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曾聯松先生。
我握著曾老的手說:“謝謝您為我們國家設計了國旗,我早就盼著來拜訪您。您是國旗的設計人,我因為提了一條建議,誕生了一部《國旗法》,我們兩代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都與國旗結下了不解之緣!”
曾老很是興奮:“你們來看我,我很高興。一提起五星紅旗,我的心情就難以平靜,不論談多久總不覺得累,記憶猶新啊!”曾老說著,便小心翼翼地取出他珍藏近半個世紀的一份國旗設計圖案樣稿,像展示傳家寶似的,慢慢地打開,展現在大家面前。
接著,曾老滔滔不絕地講述他設計國旗的過程:
1949年7月,上海人民沉浸在剛剛解放的喜悅之中。當時我在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工作,我從報紙上看到征集國旗圖案啟事后,思緒萬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應是偉大祖國的象征、中華兒女的寄托,炎黃子孫的驕傲!自己雖然不是專業畫家,但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應積極投身到這一具有偉大意義的設計工作中去。
7月的上海,一片火熱。為設計最佳國旗圖案,我日夜揮汗,伏案描繪,到了癡迷的程度。有一天,已到午夜時分,面對一堆畫著各種圖案的稿紙,我推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稍作休息。我抬頭仰望窗外滿天的繁星,忽然來了靈感,我從人們常說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啟發: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就像圍著北斗的4顆小星。想到這里,我迅速返回房間,重新設計方案。
我先用紅色作為國旗的基礎色,代表解放、光明、熱烈,再剪出一個大的五角星,象征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并以大星導引于前,后又剪出4顆小星環繞于大星,像星拱北斗。小星象征廣大人民,人民緊緊地環繞在黨的周圍,團結戰斗,從勝利走向勝利。我還把五角星設計為三原色中最亮的黃色,這不僅與象征革命的紅色旗面相協調,也像早晨彩霞中的金光,燦爛輝煌,色調簡練而莊嚴大氣,而且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征。
經過近一個月的設計構圖,我制作了兩份五星紅旗圖案,一份寄出去應征,一份保留家中。我最終確定的五星紅旗圖案為:紅色油光紙做成的旗面,旗面左上角貼著1顆黃色的大五角星,大星上貼著用紅色油光紙制作的“鐮刀斧頭”標志,大星右側呈半圓形貼著4顆黃色小五角星。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親手升起了象征新中國誕生的國旗。這面特制的大國旗,長5米多、寬3米多,飄揚在天安門廣場蔚藍的上空。
我從報紙上看到公布的國旗圖案時,既激動又驚詫,因為五星紅旗和自己設計的國旗圖案幾乎相同,但又無法確定是否是自己的作品。因為在我設計的國旗圖案中,大星中嵌有“鐮刀斧頭”。

1950年9月27日,我意外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寄來的一封信。來信說:“曾聯松先生,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采用,茲贈送人民政協紀念刊一冊,人民幣500萬元(合現在500元)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此時,已整整過去一年零四個月。我心中的結終于解開了,五星紅旗正是自己設計的作品,我一連激動了好幾天。
我從來信中得知:1949年秋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收到了國旗應征圖案2992幅,從中篩選了38幅作候選圖案,并編輯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發給政協與會人員閱評。我的五星紅旗圖案位列32號,首先被田漢、郭沫若等名家看中,由田漢送呈毛澤東主席審閱。毛主席同意選為國旗,但建議刪去“鐮刀斧頭”,成為一幅純潔亮麗的五星紅旗,交由政協會議討論。毛主席說:“五星紅旗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通過了我設計的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曾老越說越激動。突然,他扔掉拐杖,扶著藤椅站起來,兩眼盯著前方,炯炯有神。他亮開嗓門,模仿毛澤東開國大典上的語調大聲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曾老面色紅潤,語調慷慨激昂。此時此景,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眼眶中跳動著晶瑩的淚花……
我連忙扶著曾老說:“曾老,五星紅旗既美觀端莊,又寓意深刻,當時你能設計這樣的圖案真不簡單啊!”
曾老不因為設計了國旗而沾沾自喜。他話鋒一轉,笑著對我說:“小李,我在報上看到關于你的報道,極為高興。從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親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到1990年10月1日,橫跨了41個年頭,中國才產生了一部《國旗法》,你的一條建議可為國家做了一件大好事呀!”
我連連擺手:“我僅僅盡了一名人大代表應盡的職責,出于強烈的愛國心和參政意識,才寫了關于盡快制定懸掛國旗具體辦法的建議,沒想到這條建議竟引起了這么大的反響,并誕生了《國旗法》。我能得到這么高的榮譽,與您這位國旗設計者的貢獻是永遠分不開的,我再次向您表示致敬!”
臨別時,曾聯松老先生飽蘸濃墨,為我揮毫題字:“壯哉,長城萬里;偉兮,旗海千秋!”
國旗·責任
國旗代表國家尊嚴,象征國家主權,愛國旗就是愛國家,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國旗的尊嚴。自《國旗法》頒布實施以來,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工廠學校,到處都飄揚著一面面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然而,在《國旗法》的實施過程中,尚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影響了國旗的尊嚴。我作為人大代表,有責任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使之得到糾正。
2000年3月,我赴京參加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會議期間,我鄭重地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議案組提交了“建議盡快制定《國旗法》實施細則的建議”。
“建議”提出:“《國旗法》自1990年公布實施至今已有近10年。從北京、上海、江蘇等部分省市以及香港、澳門回歸及國慶50周年等重大活動來看,這一重要法律的實施發揮了巨大的重用。在開展國旗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人民的國家觀點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其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對一些條款的執行還缺少具體規定,導致某些單位在升掛國旗時缺乏法律依據。例如,中外合資企業需要掛3種旗幟,中國國旗、合資對方國的國旗、企業專有旗幟,這三者位置怎么擺?相差高度為多少?應當有具體規定。因此,特建議制定《國旗法》實施細則。”
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將此項建議列為“第3447號議案”。同年6月下旬,我收到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寄來的第78號函,來函說:“您提出的關于‘建議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實施細則》的建議’將在國務院有關部門即將研究制定的國旗升掛使用的具體規定中予以采納。”
數十年來,我堅持收藏關于五星紅旗的一切。我作為《國旗法》的首倡者,不斷接受媒體的采訪,每每說起國旗的故事,我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渺小。國旗中,凝聚著太多人對祖國的心潮澎湃,太多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源泉。
《國旗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去部隊、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作《國旗法》知識講座180多場,聽眾達20多萬人次。我樂于為宣傳國旗作貢獻、盡義務,我認為這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
國旗·汶川

2008年5月19日下午2時28分,國旗半垂,汽笛嗚咽,山河失色,草木含悲。在這一刻,為深切懷念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遇難同胞,萬眾肅穆,舉國默哀。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為自然災難的逝者設立全國哀悼日,也是首次為遇難平民降半旗志哀。此時此刻,我為國務院采納我的《關于對汶川大地震遇難者下半旗志哀的建議》感到由衷的欣慰。
5月12日下午2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地震,短短幾天時間死亡3萬多人,受傷2萬多人,我每天飽含淚水看著電視畫面上關于汶川大地震的滾動報道。看著那揪人心肺的一幅幅場景,我反復思忖:面對數以萬計遇難同胞和遭遇不幸的家庭,我們不僅需要全力搶救、關懷和幫助幸存者,也要給那些不幸遇難的同胞以最高的禮遇。雖然社會上有各種哀悼方式,但抗震救災到了關鍵時刻,我們需要一次全國性的哀悼,以凝聚過度的悲痛人心。由此,我產生了向國務院建議下半旗志哀的想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14條第4款規定: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的,可以下半旗志哀。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由國務院決定。
5月16日,我與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國旗班首任班長趙新風通了電話,商量向國務院建議下半旗志哀的有關事宜,包括降半旗的時間、場所、操作程序等。當晚,我就請新華社的一位記者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將我的《關于對汶川大地震遇難者下半旗志哀的建議》呈送國務院。
5月18日,當我看到國務院發布將5月19日至21日定為全國哀悼日、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志哀的公告時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是我國首次依據法律,以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發布政令的方式向自然災害中遇難的平民志哀。低垂的國旗,彰顯了共和國對逝去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默默的哀悼,是對失去親人和家園的所有蒙難者的告慰,這充分表達了國家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凸現了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展、政治的昌明,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一時間,《國旗低垂,舉國哀悼》的黑體字標題頻頻出現于眾多媒體的頭版頭條……
我一直這樣認為:在一個國家的歷史長河中,體現泱泱大國氣度與風范的,是她的人民。人民心中有國旗,整個民族有理想,這個國家與民族就有勇往直前的動力。有生之年,我要通過不懈努力,讓人們心中涌動的是五星紅旗的激情、眼前飄揚的是五星紅旗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