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費納大戰與中美關系 otonal
從十歲起,我就在打網球,看網球,夢到網球,現在,我很高興加入到眾多評論費納溫網決賽的聲音中,在大部分人看來,這是他們有生以來看過的最偉大的比賽。
羅杰#12539;費德勒統治網壇很長時間了,很早就被認為是GOAT(歷史最偉大球員)的熱門候選人,但我總覺得此言為時過早。12個大滿貫在手,僅僅落后桑普拉斯的記錄兩個,但在我看來費德勒總缺了點什么,比耀眼數據更重要的東西: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

事情的確是這樣,直到他在周日輸給了納達爾,在一場溫布爾登中央球場經歷過的最長決賽中。那個真正的對手出現了。
大家都能理解遭受重挫的感覺,尤其是在一個保持多年霸權的地方,但費德勒賽后的言辭實在算不上高尚,似乎人生除了當世界第一其他事都沒什么價值。與此相反,被連扳兩盤并錯失三個賽點的納達爾說,“如果他戰勝了我,那么我向他祝賀,然后回家。這就是現實。”
很難不為納達爾鼓掌,不對他肅然起敬。費德勒本應該做得更好,至少謝謝納達爾聯袂奉獻如此非凡的比賽。有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這位常年的世界第一才能贏得更多認可和尊敬,自己也到達新的高度。納達爾已經證明了自己能在任何場地擊敗費德勒,讓我們期待兩人能繼續激發對方的潛能,展現自我的最佳水準。
現在,轉到日常生活,轉到我的正式職業——時事評論員。許多年來,美國扮演著和費德勒相似的角色,站在世界最高處,與最近的追趕者保持相當距離。國際事務領域沒有像溫網決賽那樣的競技臺,能直觀比拼實力,但有專家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在2035年超過美國。美國找到了自己的納達爾。
現在,美國再不能一國獨霸了,那么它能夠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繼續繁榮嗎?挑戰也許是苦味的藥丸,你不得不承受,但挑戰同樣是一個機遇,衡量一個強國的重要標尺就是他們應對新挑戰的能力。
從大多數方面來說,中國的崛起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不論是提高自身龐大人口的生活水平,或是對于全人類的發展。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已經是美國的強大對手,而以美國為趕超目標,中國在各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對兩個國家而言,競爭將異常激烈,但雙方不應抱著“勝利等于一切”的思想,而是互相學習,互相提高,挖掘出最好的自我,同時也激發對方做到最好。
這不是世界末日
費德勒上周在多倫多首輪輸給西蒙,進一步論證了一個事實:千真萬確,費氏王朝正在衰退。很不幸,我不得不承認那場比賽說明了不少問題:a)他還沒有從溫網決賽失利的余震中走出;b)他感到疲憊;c)在決勝盤遭到破發,輸給一個二流球手,說明他的自信不足,絕沒達到球王應有的標準。
費德勒高達90%的贏球率已經持續了四年多,無以倫比的四年。但不可避免的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凡事總有結束的時候,就像房市終于冷卻下來。我們希望繁榮永存,但資本市場就是這么運轉的,人類天性同樣如此。
兩個大滿貫亞軍,一次四強,和從前囊括三冠相比,今年的確是不小的衰退。不論這周的世界排名怎樣顯示,或者下周,美網之后排名如何,火炬已經交接到納達爾手中。
但是,有人敢懷疑費德勒重新奪回王位的能力嗎?你不能,就像房市總有反彈的一天,費天王也會回來的。他還沒滿27歲,他仍有著無限天賦,即使這個賽季有些黯淡,但如此戰績對于任何其他選手都有如夢幻。而關于他在北京奧運會退役的傳聞簡直是荒謬。
作為一個冠軍,面對失敗和逆境是必經之路。費德勒如何應對納達爾的挑戰,如何反彈,將是費氏傳奇的重要一章。敬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