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廣場相比,比利時大廣場就像深藏在深宅大院里的大家閨秀把嬌美掩藏。越是這樣越能激起人們一睹為快的欲望,這也許就是當時設計者的獨具匠心,是一種典型的建筑史上的逆向思維。

布魯塞爾早就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稱,又被稱為“歐洲的首都”,因為它處在歐洲的中心,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里云集和吸納了數不清的國際機構,從歐洲經濟共同體到歐盟,還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際原子能等諸多國際機構,都把總部設在這里。但是,這里濃厚的文化氣息卻與眾不同,鬧市中亦有恬靜的環境,花木扶疏,濃蔭夾道,高大的建筑物頂天立地。去何處尋這座古城的遺跡,初到布魯塞爾的我與眾多的游客一樣,總是心有疑問。行走在寬不過3米的小巷中,人來人往,人潮如流,走到盡頭,便豁然開朗。一個廣闊的空間就在里頭,被四周雕梁鏤棟、金頂銀垣、氣派十足的中古世紀的建筑群所包圍著,這里就是布魯塞爾著名的中世紀大廣場。
大廣場是布魯塞爾這座歷史名城的象征。大凡歷史總有它的滄桑,這座廣場曾經是一個市場,后被路易十四當政期間的法國軍隊炸毀,但殘垣斷壁的遺跡早已蕩然無存,戰爭的陰影早已云開霧散,很少有人提起。大廣場于1697~1700年之間重建。廣場被具有巴洛克風格的房屋包圍著。大作家雨果也曾于1852年在這里居住過,時至今日,布魯塞爾的居民還以這位文壇巨匠為這座城市增輝而自豪。目前,大廣場是市政廳和王宮所在地。有精美塑像的布拉邦公爵家族的房屋也在這里。

舉世聞名的布魯塞爾大廣場建于12世紀,是布魯塞爾的市中心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廣場之一。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魯塞爾大廣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廣場長110米,寬約68米左右。環廣場的建筑物多為中世紀所建的哥特式建筑形式。其建筑風格各異,使人有宛如置身于中世紀之感。 廣場的地面是花崗巖石塊鋪成的,與周圍古老的建筑非常和諧。大廣場上沒有汽車,但廣場邊上卻停著仿中世紀的馬車,高頭大馬配著華麗的馬鞍,拉著韁繩的馬車夫身穿黑色禮服、頭戴高高的禮帽恭敬地在等候客人。廣場四周的建筑,有人形容是一片有氣勢的“森林”,涌動著文藝復興浪潮的自由、隨意、奔放,飄逸著哥特式建筑藝術的輕盈、富麗、精致。每座建筑各不相同卻又彼此和諧,都有高聳的裝點著雕塑的尖頂,都是一個緊挨一個的細長桃形窗戶代替了墻面,拱廊、拱柱、門框都有多姿典雅的雕塑、鏤刻裝飾。
在大廣場的右側是坐北朝南、獨具風格、雄偉恢弘的布魯塞爾市政廳。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造型宏偉,空靈高聳,引人注目。市政廳大樓始建于1402年,1480年完工,它上面的廳塔高約91米,塔頂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魯塞爾城的守護神圣米歇爾的雕像。

市政大廳內裝修十分精美,天花板上繪制的圖案美妙絕倫,欄桿花紋雕刻精細,雪白色的大理石樓梯,像一條銀蛇蜿蜒而上。市政廳的走廊內布滿了壁畫。在眾多的肖像畫中有比利時的君主,有曾經統治過布魯塞爾的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國的國王。還有橫掃歐洲大陸、被稱為“一世之雄”的拿破侖畫像。這些壁畫和畫像其實就是比利時和布魯塞爾的歷史。
與市政廳相鄰有一座五層的建筑物,門上飾有一只振翅欲飛的白天鵝雕像,那就是著名的天鵝餐廳。這曾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居住和工作的地方。1845年2月,馬克思由巴黎遷居布魯塞爾,在這里居住。同年4月,恩格斯也從巴黎遷來。從此后,天鵝咖啡館成為他們共同創建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會的重要地方。
環繞廣場的其他建筑物是17世紀各種行業協會的會址,每個行業協會建筑的門上的雕塑是本行會的崇敬人物或象征性動物的雕塑。大廣場還是比利時許多重大革命事件的歷史見證。1830年革命爆發,就是在這個廣場發生的,可以想象那些激昂的人們高舉刀槍火把,曾是怎樣壯觀的場面。
大廣場保留至今,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具有中世紀風貌的城市中心廣場。它是布魯塞爾,也是比利時豐厚的歷史遺存。有了大廣場,布魯塞爾才有了鮮明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