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銷量達到了1700萬部手機的天語(K-Touch),已經不能忍受外界給自己戴的“山寨機老大”的帽子了。進入2008年,天語手機的“幕后老板”榮秀麗頻頻露面于媒體報端,加強品牌包裝以及對“山寨機”名字的嗤之以鼻,向外界不斷聲明:天語被劃到“山寨機的領頭羊”實屬是一個誤會。同時,天語已經開始準備花費數億元打造品牌,扭轉被認為是山寨機代言人的局面,但另外一則消息似乎并不支持天語如此“折騰”。數據顯示,天語的銷量開始下滑,并有傳言天語尋求股份出售。這是否證明:山寨機的優勢就是“山寨”上,如果脫下山寨機的外衣,無疑優勢盡喪。
天語崛起之路
2007年對于過去的國產手機強者而言,都是一段難熬的日子。曾經的國產手機老大聯想(Lenovo)選擇了剝離出聯想集團,下嫁給幾家私募的PE基金,雖然志在重新走向輝煌,但市場已經給出了并不理想的答案;波導(Bird)2007年年報顯示虧損近6個億,從2005年~2007年,波導已經持續虧損了接近10.4億;同行夏新手機也殊途同歸,2007年年報顯示,夏新(Amoi)虧損了近8億元,甚至不得不靠“賣樓”來度日。
在正規國產手機眼中,銷量宣稱為近1.5億之巨的山寨機被認為是罪魁禍首。而天語手機背后的天宇朗通成了山寨機的代表人物。2007年,天宇朗通的“天語”手機出貨量達到1700萬部,單月最高超過130萬部,均創造了當年國產手機的最高紀錄。第三方調查機構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天語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5%,超越聯想位居國產手機第一,天語也一舉成為國產手機陣營中的新貴,備受各方面關注。
提到天語的成功就不得不提聯發科芯片(MTK),山寨機95%的產品均采用這家的芯片。聯發科提供的是全套手機解決方案,這意味著,手機企業只需要進行簡單研發,然后生產組裝就可以形成手機產品,大大降低了手機研發成本,加速了產品上市流程。正是因為這樣,采用聯發科芯片成為了“山寨機”賺快錢的生存之道。在制造環節,天語也采取了“低成本”的模式。至今天宇朗通銷售的“天語”手機,沒有一臺是自己生產,均外包給了富士康(Foxconn)、東信(Eastcom)等手機制造業廠商。同樣,在銷售環節,天語手機采取了獨特的“賣斷”模式,即天語將定價權交給代理商并不設促銷員,因此手機企業降低了人力成本、資金流成本、降價風險等,并把騰出來的利潤空間交給代理商。據了解,一部成本400元左右的產品,通常會以60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代理商,而代理商的最終銷售價格則高達1200元。巨大的差價,成為了代理商的主要利潤來源。同樣是這樣的市場推廣方式,讓黑手機的市場份額提升到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