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初,從中國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任上,受命履新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的王毅,在海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亮相。面對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形勢,王毅表示要堅決貫徹中央確定的大政方針,恪盡職守,開拓進取,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而不懈努力。
知青~博士走向外交人生
王毅1953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77年秋考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此前,在東北建設兵團戍邊8年。
在建設兵團時,王毅興趣廣泛,善于思考,關心國內外大事,勞動之余,讀了不少文史和外語方面的書,同時他還喜好書法藝術。
畢業時王毅寫了兩篇論文,一篇是把中國歷史與日本歷史相比較,另一篇則是寫日本語言和中國朦朧詩的比較。導師秦明吾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贊他的視野開闊,論文獨樹一幟。日本的核心學術期刊《日語學習與研究》刊登了王毅的論文。

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畢業后,王毅進入外交部亞洲司工作。從科員一直做到副部長,他所經歷的每個職位幾乎都創下了“外交部該職位最年輕的紀錄”。
外交部工作期間,王毅在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讀在職碩士研究生,獲世界經濟專業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后,王毅又在外交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論文研究方向是當代國際關系。
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王毅在世界外交舞臺上開始嶄露頭角。作為發起國中國的代表團團長,王毅努力聚攏各方共同商討朝核危機,力爭“談起來,談下去,談出結果,談出和平”。他出色的斡旋能力和個人風采,贏得了各方面的稱贊,在國際上聲名鵲起,由此走進了公眾視線。
臨危受命 出任日本大使
2004年9月,王毅被任命為中國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外交是斗爭和妥協的藝術,并不總是溫情脈脈,王毅深知其中的道理。“恪盡職守,報國為民,開拓進取,不辱使命。”在離京赴任前,王毅以此來描述自己的心境。
一踏上東瀛的土地,王毅面對的是中日兩國自1972年建交以來出現的“嚴重的政治障礙”——從侵華日軍遺棄化學武器傷人到釣魚島事件;從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到日本修改和平憲法;從東海油氣開發主權到亞洲杯比賽中發生的不愉快,再到日本給李登輝發放簽證等等,一系列事件使中日兩國關系降到了冰點以下。出使日本的王毅深知勢態的復雜以及自己責任的重大。
初到日本,王毅“帶著滿滿的智慧”和“剛毅正氣”,給各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4月27日上午,王毅應自民黨外交調查會邀請到會場發表演講。這天到場的日本國會議員人數大大超過原定規模,場內座無虛席。
演講告一段落,與會議員的關注點就集中在中日關系上,連珠炮般地提出了各種問題,有的頗為尖銳甚至帶有相當濃的火藥味。王毅氣定神閑,一一應對,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與百名議員們展開了一場坦誠的辯論和有益的對話。
有議員提出,中方為什么如此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王毅說,問題的要害是那里供奉著承擔侵略戰爭責任的甲級戰犯。王毅介紹了1985年以來中日雙方處理靖國神社問題的經緯,強調中日關系的恢復和發展是建立在日方對侵略戰爭深刻反省基礎之上的。因此,能否妥善處理靖國神社問題,實際上已成為檢驗日本政府對歷史的反省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還是真正體現在行動上的試金石。
有議員提出,那場戰爭已過去60年,為何中方仍抓住歷史問題不放?王毅指出,中國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的最大受害國,無數家庭蒙受了苦難。時至今日,日本遺棄在中國的化學武器仍在對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傷害,強征勞工和慰安婦問題的訴訟仍在進行中。事實上,對深受侵略戰爭傷害的中國人民來說,那場戰爭實際上并不遙遠。王毅強調,中方一直主張在以史為鑒的基礎上,面向未來發展中日睦鄰友好,但令人遺憾的是,日本國內不斷出現美化侵略的言行,一再勾起中國人民對那段不幸歷史的回憶。歷史問題的根子在日方,解決問題的鑰匙也在日方手里。
有議員問,聯合國已成立60年,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多數國家贊成對聯合國和安理會進行改革,中國對日本爭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究竟持何態度?王毅表示,中國贊成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對聯合國進行必要改革,包括擴大安理會。但具體怎么改,需要各成員國通過民主協商取得共識。現在重要的是人心向背問題,日本應以實際行動去尋求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鄰國人民的理解和信任。
王毅還強調:“現在世界上都在矚目亞洲的振興。亞洲振興能否實現,關鍵要看東亞合作的進展。東亞合作能否順利推進,關鍵要看中日兩國各自采取什么政策以及中日關系向何處去。”這番話給在座的不少日本政治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毅在演講中,既澄清了許多事實,又闡明了中方的立場,這種坦誠的應對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和多數與會者的理解。一些議員最后主動發言表示,日本確應認真反省過去,更多地考慮中國等亞洲受害國人民的感情,不能一味煽動民族情緒。王毅離席時,議員們紛紛上前握手,不少人坦誠地說,王大使的談話很有說服力,解開了自己一些思想疑惑,受益匪淺。
王毅擔任特命全權大使三年期間,馬不停蹄地代表中國政府穿梭于日本各界人士當中。或邀使館周圍鄰居親切懇談;或登臺外國記者中心回答日本媒體尖銳提問;或探訪自民黨總部和日本議員坦誠交流;或與日本經濟界友好人士談笑風生;或勉勵華僑華人和留學生推動中日民間交流;或與一些日本政府高官唇槍舌劍,義正辭嚴駁斥日本保守勢力的錯誤論調……王毅始終站在中日關系最前沿的風口浪尖,感受中日兩個東亞大國間的磨擦碰撞,并在復雜的局面中盡力避開中日關系的消極因素,迅速尋找解決紛爭的線頭,凝聚中日友好力量。
有些報道分析說,觀察王毅在日本3年的活動路徑,體現出了4個特點:一是風度翩翩,禮遇日本各界賓朋,展示了中國大使形象;二是高屋建瓴,把握中日關系發展走向;三是滴水不漏,冷靜面對日本各界復雜局面;四是新招迭出,藝術高超地推動中日關系走出低谷。
2006年10月,王毅力促日本新內閣首相安倍晉三首訪中國,開始“破冰之旅”;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日成功,為王毅駐日大使的生涯平添了精彩的一筆。
日中友好21世紀委員會日方委員、日本慶應大學教授小島朋之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這幾年,中日關系經歷了種種曲折,王先生個人出色表現的背后,凸顯的是中日關系必須改善、中日友好不能倒退的歷史趨勢??陀^地講,中日之間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受國內國際政治氣候影響,一些矛盾還有可能會激化,但兩國關系向前發展的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p>
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的一位官員說:“公關能力,是每位外交官都該具備的素質。公關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了解受眾,并能在同一語境下展開交流,這很關鍵。王毅大使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p>
艱巨使命開創兩岸關系新局面
2008年6月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外交部原副部長王毅的新任命——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中臺辦)、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臺辦)主任。在隨后舉行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王毅發表了講話,他說,“在兩岸關系發展面臨新形勢之際,出任臺辦主任,深感責任重大,工作光榮,使命艱巨?!蓖跻阆Mf會在新形勢下承擔起推進兩岸協商談判進程的重要使命,并表示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協會的工作。
6月12日晚,王毅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了到訪的臺灣?;鶗麻L江丙坤和?;鶗韴F主要成員。王毅指出,海協會與海基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商談,標志著兩岸關系朝和平發展方向邁出了新的一步。兩會通過平等協商就兩岸周末包機以及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達成共識,為兩岸同胞辦了兩件實實在在的好事。
他強調,胡錦濤總書記就新形勢下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重要主張,寓意深刻,內涵豐富,高度概括了兩岸之間的共識。其中,建立互信是首要。而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礎是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F在,兩會商談得以恢復來之不易,需要我們不斷向前推進。進一步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利益所至。隨著兩岸關系走向和平發展,兩岸交流合作有望呈現寬領域和多層次的蓬勃發展局面。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兩會商談的工作任重道遠,大有可為。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履行好歷史使命,積極投身到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這一歷史進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