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和蔣經國去世后,他們的遺體長期未能入土,而是將浮棺密置在兩座象征陵墓的賓館里,等待移靈別葬。宋美齡晚年,自知來日無多,再三囑咐子孫輩,要將兩蔣的靈柩移回大陸安葬。
移靈安葬在奉化的溪口老家
宋美齡關于移靈大陸安葬的主張,始于1996年3月。當時,蔣緯國對宋美齡談起臺灣政局的變化,尤其把李登輝將要把慈湖蔣介石和大溪蔣經國兩座陵墓的看守撤掉的情況向宋美齡作了匯報。她聽后表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看來,應該考慮移靈的事了。”
此后,宋美齡又把此事對孫子蔣孝勇重申了一次。宋美齡當時對蔣孝勇作了交代并說:“這件事我對你二叔已正式講過。此事你必須要和二叔蔣緯國一起去辦才行。”蔣孝勇這才感到祖母想做的事情非同一般。宋美齡神色悲憤地表示:“你祖父在世的時候,就多次對我談起他將來的靈柩安葬問題。從前一直都沒有合適的時機,現在既然有人連慈湖和大溪兩座陵墓的守兵都不派了,為什么還要繼續將兩具棺木放在臺灣呢?”宋美齡的話,使蔣孝勇忽然記起祖母最后一次為探視病重的孔令偉回臺,在慈湖謁陵時對他流露出的移靈之意。當時他沒有與之深談,以為老祖母只是一時之念,現在才感到事情嚴重,急忙問道:“移靈?祖母的意思是安葬在哪里?”宋美齡嘆息:“臺灣既然存不下兩位的靈樞,就只好安葬在奉化的溪口老家了!”

“奉化?”蔣孝勇初時誤以為聽錯了,見宋美齡面色嚴峻,方知祖母正向自己交代一件重要大事:“你祖父1975年去世后,靈樞一直暫厝在臺灣桃園縣慈湖。那里雖然山清水秀,可臺灣畢竟是臺灣,當局最近又撤掉了守陵兵,陵區將無人維護。所以我在想,你祖父生前對我交代的事,到底該怎么辦?什么時候才能辦?”
蔣孝勇默然。他知道宋美齡現在為什么重視移靈之事,是她自感在世時間已經不多了。臺灣方面發生的政局演變,讓她急于交代后事。但蔣孝勇畢竟清楚海峽兩岸的形勢,他表示:“移靈的事遲早是要辦的,只是有個時間問題,目前談這件事是不是合適呢?”
宋美齡不理睬蔣孝勇的話,仍然任自己思路馳騁,固執地說:“孝勇,我要告訴你,你祖父生前既有安葬奉化的打算,也有在南京紫金山下葬的愿望。如果在奉化不行,就去南京。你可聽懂我的意思?”
蔣孝勇應道:“祖母所言甚是。我父親生前也不止一次說過,將來他百年以后,也希望葬在浙江奉化,那里才是咱蔣家的故鄉。只是不知何時才能如愿?”
宋美齡發出長長的嘆息:“我想,現在是時候了。”蔣孝勇得到祖母的指示以后,馬上在臺灣開始了緊張地操作。
士林官邸開放讓蔣夫人如坐針氈
事隔一個月,宋美齡在紐約收到蔣孝勇從臺北寄來的信。其中有這樣的話:“祖母大人,您在紐約吩咐的事情,目前我在臺灣正加緊進行中……”宋美齡當然理解蔣孝勇這句話的含意,他是指“兩蔣”向大陸移靈之事。接到蔣孝勇的來信之后,宋美齡感到幾分不安。她曾寄希望蔣孝勇和蔣緯國去辦移靈之事,但她又預感到自己的希望可能因蔣孝勇突然患食道癌而化成泡影。盡管不久蔣孝勇又讓妻子方智怡給宋美齡捎來口信:蔣孝勇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全力促成移靈之事。但宋美齡對移靈計劃的實施仍然信心不大,因為臺灣的形勢令她十分擔憂。
宋美齡忽然提起“兩蔣移靈”大陸的主張,是因為她看到臺灣的局勢越來越動蕩。隨著蔣家淡出政壇,排除蔣介石、蔣經國時代遺留紀念物的舉動越來越頻繁,她首先不能接受的是,臺灣當局在她還在世的時候,就決定將士林官邸半公開地對普通民眾開放。對于宋美齡來說,士林官邸畢竟是蔣介石和她多年居住的家。臺灣媒體報道,陳水扁在競選臺北市長的時候,曾經提出向特權開刀的訴求,以博取選民們的支持。他當了臺北市長以后,果然把矛頭對準已經沒落了的蔣家勢力。他先是收回了蔣緯國的別墅。接著又要把象征蔣家權威統治的士林官邸對外開放,供民眾參觀且提供新的休憩場所。
臺灣當局開放蔣介石、宋美齡的士林官邸和陽明山行館,已經很使宋美齡震驚了。尤令宋美齡無法容忍的是,臺灣當局對蔣介石在臺灣各地銅像的損毀。宋美齡再三關照蔣孝勇要在她離開人世前,完成一件大事,那就是安排好移靈之事。但是讓宋美齡憂慮的是,臺灣方面始終沒有傳來任何信息。
蔣緯國提出移靈動議
宋美齡時刻關注臺灣的狀況,特別是她從士林官邸秘書寄來的報刊上,讀到蔣緯國已向國民黨中央提出把蔣介石、蔣經國兩人靈樞移往祖國大陸的申請函以后,她意料中的事情果然出現了:臺灣媒體一片嘩然。各報都以很大版面刊載了有關“兩蔣移靈”的消息、評論和國民黨要人的談話。
宋美齡發現最先出面向李登輝提出移靈的人,不是蔣孝勇,而是在醫院治病的次子蔣緯國。他是在一次國民黨重要會議上,正式提出這一動議的。臺灣《中央日報》披露說,蔣緯國在國民黨重要會議上提出其父蔣介石和其兄蔣經國移靈大陸的臨時動議以后,馬上引起了“朝野”震動。但是蔣緯國并不受輿論的左右,他始終認為移靈是合情合理的人之常情。蔣緯國是在初夏支撐著病弱身軀參加國民黨黨部直屬第6小組的例會,并當場為此拍案而起。蔣緯國提出國民黨中央應盡快成立一個蔣介石、蔣經國“移靈大陸籌備委員會”,早日使兩蔣入土為安。他聲淚俱下地說:“請諸位都設身處地想一想。不要說我是作為兒子和弟弟,即便作為一個同志,陵墓如有不測,也是要難逃其咎的呀!”
宋美齡從報上看到,蔣緯國提出移靈動議后,當場就有人發難,問他:“蔣先生有什么根據說慈湖和大溪兩座陵墓,隨時都有被人破壞的危險?”蔣緯國當即激憤回應:“有什么根據?有人已經下令讓兩座陵墓的守軍擇日撤退,就已經把兩座陵墓留下隨時讓人沖擊的機會了。高雄縣把我父親那么多銅像砸碎,不就是一個非常可靠的根據嗎?!”

宋美齡也注意到,國民黨當局某些高層人士對兩蔣移靈一事,公開出面表示為難。他們認為蔣緯國主張把“兩蔣移靈”大陸安葬一事,牽涉的問題相當復雜,“必須要考慮到現在的法律、政治現實及社會反應等各方面影響”。他們甚至還提出要尊重宋美齡和蔣方良兩位遺孀的意見行事,因此要進一步慎密研究。尤其是長年居住在七海官邸的蔣方良女士,她經常要到大溪蔣經國先生的陵墓去拜祭,如若把陵墓遷到大陸,很可能會讓健康不甚理想的蔣方良有所考慮。但是國民黨同意組成一個籌劃小組,對“兩蔣移靈”進行研究和分析。同時也可讓社會各界人士理智地思考這一問題,然后再想出一個處理的共識方案來。
當年7月下旬,住在紐約的宋美齡獲悉蔣孝勇悄悄離開了臺灣,然后經香港秘密訪問祖國大陸。向老夫人報告這個信息的,當然是在舊金山的孫兒媳婦方智怡,她也要在近日帶孩子從舊金山啟程前往香港,和等候在那里的蔣孝勇會合,然后一家人一同奔赴大陸內地治病和訪問。
宋美齡對蔣孝勇一家去大陸當然持樂觀其成的態度。她知道蔣孝勇的病情已到危險時刻,甚至再不回去將來就不會有機會了。蔣孝勇是帶著宋美齡的希望前往大陸的。與此同時宋美齡也發現臺灣當局對蔣緯國、蔣孝勇叔侄發起的移靈攻勢,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這是因為當局面臨的不僅是蔣緯國和蔣孝勇,還有更多同情蔣家處境的人士的輿論壓力。
宋美齡病倒了。她是因為臺灣的現狀導致心情不暢病倒的。就在這時候,她又獲悉7月22日,也就是蔣孝勇一家即將進入大陸的當天,國民黨中央決定組成一個“奉安研究小組”。此前宋美齡在美國已經得到臺灣發給她的確切信息,國民黨中常會特別為蔣緯國的提案開會討論。多數中常委認為把蔣介石和蔣經國的靈樞移遷大陸安葬一事,目前并無急迫性。都認為最恰當的時間,應在兩岸統一以后進行。李登輝主張盡快向蔣家家屬轉達中常會的意見。宋美齡得知國民黨當局這一決議以后,唯有嘆息,再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