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柱養老保障模式的出現既是社會保障發展過程中公平與效率平衡的結果,更是體現一種新的保障文化。
企業年金是企業發起、員工自愿建立的一個長期性福利項目,對職工福利和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使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障得以完善、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發展企業年金,完善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
多支柱養老保障模式的出現既是社會保障發展過程中公平與效率平衡的結果,更是體現一種新的保障文化。這種保障文化倡導國家責任、企業責任與個人責任的協調,提供養老保障不再是國家單方的責任。國家只負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維護適度的社會公平;企業提供企業福利制度,承擔有限的社會責任;個人必須明確自我責任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單一支柱的公共養老金制度使政府包攬了養老保障的全部或大部分責任,抑制了企業保障責任,窒息了個人自我保障的動力,擠壓了市場發揮作用的空間;并且由于個人過分依賴政府,政府保障責任無限擴大,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企業年金是由企業發起、員工自愿建立的福利計劃,如今已成為許多國家養老保險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支柱。對企業而言,一個完善的企業年金方案可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同時還可享受一定比例的稅收優惠。對個人而言,要填補退休前后收入的缺口,企業年金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在建立企業年金計劃前,企業首先要對自身的需求、員工的年齡結構、薪酬福利體系、現行退休制度等方面進行整理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明確企業年金建立的目標;其次,企業應根據所確定的目標,在現有的資源下,在保證員工利益公平性、無歧視性的前提下,建立企業年金計劃,實現最少的投入、最大的收益、最優的服務和最大的員工滿意度。
從社會層面來看,企業年金是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對于降低國家基本養老的負擔及管理成本,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企業層面來看,企業年金制度可以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作為激勵員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從個人角度來看,企業年金建立了退休保障基金,可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還能有效拉動個人當前的有效需求。
走向三支柱養老保障模式,最直接的影響是調動了政府、企業與個人三方面的積極性。企業年金的建立與發展將有利于將當前高達86%的基本養老保險實際替代率降下來,使政府養老保障責任從無限轉變為有限;有利于還原企業保障職能,解決當前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剝離國企養老保障功能與降低政府責任的矛盾;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增強企業與個人的社會責任感。
發展企業年金,完善和正確選擇管理模式
由于企業年金是對員工具有長期性的保障,需要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針對員工未來養老需求進行充分評估后做出相關決策。根據企業年金相關法規,企業在建立企業年金計劃時,可以選擇法人受托模式或者理事會受托模式。
企業年金方案作為企業年金計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建議企業應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慮:
一是依據相關法規制定企業年金方案。勞動保障部門出臺的企業年金方案指引既是對企業制定企業年金方案的參考,也是對企業年金方案的規范。
二是企業年金方案應包括:參加范圍、繳費方案、歸屬比例、利益領取、計劃轉移等方面的內容。
三是不同性質的企業需要考慮企業年金方案報備流程。一般來說,企業年金方案從制定到正式實施,需要經過企業內部(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和勞動保障部門報備。
四是企業年金管理機構的選擇。企業年金管理機構是確保企業年金基金安全、高效管理運作的關鍵,企業應結合時間要求、參加人員規模、管理機構市場發展等情況,采取適合自身的選擇方式:1.充分利用受托人的專業能力,為選擇其他管理機構提供有價值的意見或建議。2.盡可能選擇具有多個資格的管理機構,可以降低對管理機構以及管理機構之間的溝通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年金基金財產的收益。3.選擇賬戶管理人主要考慮安全性、企業信譽、賬戶管理經驗、賬戶管理系統的先進性和方便性、客戶服務系統、服務網絡覆蓋面等因素;選擇托管人主要考慮安全性、資本實力、信用風險、托管經驗和規模、機構覆蓋面、服務水平等因素;選擇投資管理人應主要考慮安全性、專業水平、資本實力、企業信譽、歷史投資業績等因素。
發展企業年金,提升企業競爭力
中國自2001年11月加入WTO后,預期大量涌入的外資和外資企業必將導致企業間競爭更趨激烈。國內企業所面對的是一種嚴酷的國際化競爭,是國際規則、國際慣例對國內企業的挑戰,而企業年金就是一種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通行的做法。因此,發展企業年金將促進我國企業激勵機制、收入分配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等微觀機制趨于完善,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利于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由于各自職責和利益取向不同,政府及主管部門制定和發展企業年金制度,比較重視其養老保障的功能;企業或雇主建立此項計劃,更加重視其收入分配和員工激勵的功能。企業年金作為一項企業與職工共同協商建立的制度,具有收入分配、員工激勵和養老保障等方面的功能。從激勵角度看,企業年金計劃將職工待遇與企業經營狀況緊密聯系在一起,員工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相統一,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吸引住高素質、高品位的人才,穩定企業人力資源,最終達到增強企業凝聚力、競爭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從收入分配角度看,企業年金制度的建立和企業年金市場的發育,是對傳統的企業福利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是一種新型的企業薪酬福利制度安排,它與企業年薪制、雇員持股計劃、期權計劃等企業薪酬福利制度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于完善初次分配形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意義重大;從公司治理角度看,規模日漸龐大的企業年金基金將從傳統的積極投資管理戰略轉變為消極投資管理戰略,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的企業年金基金將無法選擇“退出權”規避股票市場風險,不得不參與公司治理,從而將促進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從經理人控制公司為主要方式轉變為投資人控制公司為主要方式。
隨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國多層次或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將逐步得到完善,各類企業的企業年金計劃也將逐步推開并不斷擴大。
(作者單位:湖北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