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工程是我們的最大工程。”——武漢市蔡甸區房產管理局局長朱韜常語重心長地告誡他的同仁們。
2004 年朱韜出任局長至今,對于民生住房安居的關注一直是他工作中的重點。前些年,蔡甸區房地產發展比較緩慢,樓板建設質量不高,小區功能尚未顯現,建筑市場缺乏領軍人物。因而,如何規范房地產企業的市場行為,形成合理、合法、守信、公平的競爭優勢,營造房地產市場較大的規劃、開發、建設局面,為全區經濟建設扛起大梁,這是朱韜首先思考的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周密細致的調查,以朱韜為首的房產局果斷提出開發商品房戰略決策。2004年底,房產局在蔡甸廣場東區征地 110 畝,著手規劃建設,精心組織施工,開發出了具有歷史和文化底蘊的“知音人家”樓群及商品房,形成了蔡甸城關地區有史以來的樣板工程和花園小區,小區物業管理迅速發展,推動了全區經濟的繁榮。到 2007 年,“千年美麗”、“東方夏威夷”、“知音人家”等項目分別獲得武漢市“優秀住宅小區獎”和“優秀環境景觀獎”。隨后,上海黃埔地產等外來大型房產企業登陸蔡甸搶灘,給全區房地產開發業增添了活力。
幾年來,蔡甸區房產管理局在關注房地產開發“軟硬”環境建設的同時,還特別重視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開發建設,把它作為惠民的一項重要目標。 2008 年上半年,蔡甸區房產局進一步加大對轄區市民經濟住房的建設與管理力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加強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2007年,蔡甸區房產管理局認真落實經濟適用房的各項目標,對首批 340 戶購房對象,通過嚴格的審核和電腦搖號程序后公示了 334戶,讓市民享受政府給予的溫暖,分享改革開放 30 年來的重要成果。第二期工程已于今年 3 月奠基,總建筑面積 5 萬平方米 。目前,經濟適用房正在抓緊建設,按公平、公正、透明的分配銷售原則,已完成了符合條件的困難居民的登記工作,下一步將陸續對核實后的購房者進行公告公示,發放“購房資格證明”,開展電腦搖號等一系列工作,相關資料交區紀委審查。
——深化房改,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今年上半年,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全局組織專班,歷時 2 個多月,對各街鄉鎮及桐湖的 30 個社區進行了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需求狀況調查,基本掌握了全區城鎮居民家庭住房保障需求動態,初步建立了住房保障信息檔案數據庫,并據此適時地建立起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促成全區低收入家庭住房“應保盡保”,有效解決了城鎮低保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了群眾的擁護。
——規范管理,提高公積金使用率。房產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積金歸集、管理、使用制度,管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確保住房公積金的安全運行。如堅持公積金實行微機繳存、記賬、查賬、支取手續,保證自動查詢系統完備,方便快捷;堅持日清月結的工作制度,做到銀行、財務、微機“三對口”,記賬、轉移、支取有憑有據;堅持每周一次備份,確保資料檔案數據的完整;堅持半年向公積金繳存人打印一份明細對賬表,做到與市資金中心的管理同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在繳存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簡化存取手續;在支取上,盡量簡化審批手續,經審查符合支取條件者,隨到隨取,為群眾提供方便。
——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規范房地產市場行為。蔡甸區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組織多個專班,對 32 家開發企業、54 個房產開發項目, 15 個營銷代理機構、房產中介企業和 12 個物業管理企業進行了全面整頓,建立和完善了檔案,理順了市場秩序,規范了市場行為;嚴格房地產開發準入制度,對開發企業資金申報審核、商品房銷售管理、銷售合同登記備案等進一步規范;引導房產中介市場合法、合理、誠信經營,確保群眾的利益得到切實有效的維護。
——加強“軟環境”的建設力度,提高服務效率和文明執法。一是嚴格房產權屬管理,嚴格辦事程序,完善產權發證服務,實行計算機網絡化辦證,局內聯網審批發證,二者準確率 100% ;二是政務公開,服務群眾,文明執法,上半年在去年投入 100 多萬元的基礎上又投入 10 萬元添加計算機網絡設備 ,擴大政務公開途徑,提高服務水平。值得一提的是, 2004 年, 蔡甸區房產局在武漢全市房產系統率先承諾,正常的房產辦證 3 天內辦畢,服務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作為與民心民意工程緊密相關的房產人,肩上的擔子很重,責任很大,我們將緊緊圍繞‘人居環境獎’的要求與目標,更好地規劃、設計、建設一批標準性建筑,營造一批安全、舒適、高雅、和諧的文明社區,構筑蔡甸市民美好的生活家園。”局長朱韜對此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