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一個與晶瑩剔透、品質純正有關的名詞。質量安全——印在雪花啤酒外包裝上的顯赫標志。瓶壁上的霉斑、扎啤里的紙片、黑色懸浮物、白色絮狀物、異味……擺在眾人面前難辨的事實。在“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500ml以下)”、“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光環的照耀下,發現了有質量問題的“雪花”啤酒,要么別聲張,以1瓶換10捆;要么隨你怎么樣!這是華潤雪花啤酒(甘肅)有限公司的售后服務人員出給雪花啤酒經營戶的一道選擇題。
經營戶方女士說,這很難選擇。選擇了以1換10,從表面上看,自己是沒吃虧,但“問題啤酒”往往是消費者在飲用時發現的,發現了問題的消費者一般不會二次光顧,沒有了顧客,換來的10捆啤酒賣給誰?如果選擇了主張權利,那就等于將自己置于很尷尬的境地,雪花啤酒的售后服務人員不會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他們會告訴你,愛咋樣咋樣”,有質量問題的啤酒等于“砸”在了自己手里。
7月4日,關于雪花啤酒質量問題的投訴調查之一《喝“雪花”還需擦亮眼睛》一文見諸報端后,接到了很多消費者及雪花啤酒經銷商的投訴電話,大家紛紛對雪花啤酒的質量表示了質疑。
一位姓劉的消費者說,他也有同樣的遭遇,他和朋友在蘭州一酒吧聚會,喝了十幾瓶雪花啤酒后,突然發現剛倒進酒杯的啤酒中有一指甲塊大小的黑斑,再仔細一看,該啤酒瓶內竟然還有一些塊絮狀雜物,特別是在瓶子的內壁最下部竟然還有一粘合牢固的霉菌斑。后經酒吧協調,叫來了雪花啤酒的售后服務人員。售后服務人員來了之后沒有積極認錯,而是百般挑理,上推下拖,毫無解決問題的誠意。他們居然說,“這種問題的處理方式大都是你喝了幾瓶就賠你幾瓶,再說你們也都沒喝出事來啊,又沒有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態度非常蠻橫無理。
7月4日下午,在金昌路光輝布料市場后面,記者找到了這個啤酒廣場。已近傍晚時分,本應在這時候門庭若市的“雪花啤酒廣場”卻冷冷清清,近600張桌子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聽說記者就雪花啤酒質量問題的投訴進行調查,數十位商戶紛紛拿出“砸”在自己手里的存在質量問題的雪花啤酒,訴說他們經營雪花啤酒的煩惱與無奈。
方女士是這個“雪花啤酒廣場”30多家經營戶中,拒絕以1瓶“問題啤酒”換10捆啤酒的經營戶之一,她因此被雪花啤酒的售后服務人員置之不理,既沒有處理措施,也沒有任何說法。方女士說,對于眾多的啤酒經營戶來說,5月至9月是啤酒經營的黃金季,而她自5月12日發現自己經營的雪花啤酒有問題后,屢屢找廠方討要說法,華潤雪花啤酒(甘肅)有限公司的售后服務人員不認為產品質量存在問題,認為這是正常的,并開出了以1瓶換10捆的條件,她謝絕了。方女士說,“那是喝進腸胃的東西,不能也不應該這么隨便,消費者喝出問題怎么辦?雪花啤酒的質量到底有沒有問題,不是換一下就能釋疑的,換來的啤酒就百分之百沒問題嗎?”面對“難纏”的方女士,廠方有關工作人員又開出以1瓶換16捆、換20捆的條件,方女士不接受這種處理方式。她說,“產品質量存在明顯的問題,雪花啤酒廠方賠付是必須的,但在賠付之前應該有個說法!”
在方女士出示的這瓶批號為2008051003:25LB2的未打開的雪花啤酒里,記者看到數十塊黑色片狀懸浮物,瓶壁上有大片黑色的類似霉斑的物質,隨著酒液的晃動,瓶壁上的黑色物質在慢慢脫落,在酒液里漂浮……方女士說,這瓶酒是在她這兒消費的客人發現的,那桌客人要了兩捆啤酒,在第二捆里發現了這瓶“問題啤酒”,當時,那桌客人拒絕買單。
而雪花啤酒的專營戶方女士關于產品質量問題的追問,被擱置了近兩個月無人處理。方女士提供了一份記錄,這份記錄很明晰地記載了自5月12日發現“問題啤酒”至今,她找雪花啤酒廠方的全過程,時間、地點、電話號碼、接待人等一應俱全。方女士說,一共5個月的經營時間,兩個月過去了,廠方沒有任何答復,她想不通,雪花啤酒憑啥這么“牛”。
和方女士一樣想不通的還有經營戶趙先生,因為他的客人居然在一罐剛剛打開的扎啤里,發現了漂浮的紙張。
當著記者的面,趙先生擰開了那罐批號為20080703的雪花扎啤,透過瓶口,記者看到了如趙先生所述的漂浮紙張,上面的字跡清晰可見。撈出來一看,雪花扎啤里居然漂浮著蘭大某高教班的招生簡章。
在眾多商戶提供的尚未打開的不同品種的有問題的雪花啤酒里,記者看到,有漂浮著大片黑色懸浮物的,有酒液里充滿大量白色絮狀物的,有瓶蓋處滲漏的,有沒打開就能聞見臭味的,有出現渾濁的,甚至還有很多看似沒有問題的雪花啤酒居然只裝著半瓶酒液。這些“問題啤酒”的生產日期全部在保質期之內。
一位經營戶告訴記者,扎啤中之所以出現“招生簡章”,估計是有客人喝完酒后,隨手將一些傳單、紙屑等塞進罐體,而廠家用未加任何清洗程序的舊罐直接罐裝新酒,致使大量廢紙等不潔物品出現在啤酒里。當然,一個企業不怕出問題,就怕出了問題沒人解決,比有問題的雪花啤酒,更可怕的是難請的售后服務人員。
另有一位金姓經營戶情緒激動地對記者說,“求求你們幫我們伸張一下吧,外面風傳我們這個雪花啤酒廣場銷售的全是假酒,我們真的很冤枉啊!”她說,現在每天都提心吊膽的,生怕有什么問題出現,消費者拒絕買單,甚至借機鬧事。“咱們也是消費者,也要出去消費,遇到這種情況不買單是理所當然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受“問題啤酒”的影響,來消費的人越來越少,“每家都在賠錢。”她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每個商戶的直接經濟損失在2至3萬元之間。
記者注意到,在所有雪花啤酒的外包裝上,都有一個很顯眼的“質量安全”標志,而這是食品市場準入的典型標志。加貼“QS標志”表明該食品符合質量安全基本要求,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只要購買加貼有QS標志的產品,就意味著購買了獲得國家認定的放心食品。同時,“質量安全”標志還代表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企業聲明,該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該產品經過國家核定,有市場準入資格。二是企業證明,這個產品是經過檢驗合格的產品。三是企業承諾,食用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企業承擔法律責任。
那么,對于出現明顯質量問題的雪花啤酒,華潤雪花啤酒(甘肅)有限公司是否追根溯源地探究過問題出現的原因?面對消費者或經營戶的投訴,雪花啤酒的售后服務部門為何如此漠視?在產品以質取勝的今天,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屢遭投訴的“雪花啤酒憑啥這么‘牛’”?
(肅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