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華盛頓時,外國記者中心一位官員告訴記者,“華盛頓并不代表美國,如果沒有到過農村,對駐美記者來說就不算是真正了解美國”。日前,在美國農民協會的幫助下,記者到北達科他州河谷市的一家農場,與主人格雷格夫婦同吃同住同勞動,著實體驗了一次現代化的美國農村生活。
美國農民協會剛把聯系成功的消息通知我,女主人瑪茜就打來電話詢問記者的行程。她通過MSN告訴記者,她家的地址是北達科他州河谷市109大道3546號。記者注意到,她的網名叫“聰明狗的主人”。尚未啟程,與美國農民短暫的遠程接觸已讓記者大開眼界。
河谷市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沿途所見都是一望無際的農場和高大的儲糧罐,由于正值春季,地里沒長莊稼,露出黑黝黝的土地。記者按著行車路線圖的指引,循著109大道的標牌,在當地農民指點下,終于來到了格雷格家。與想象的不同,格雷格的家并不是農家小院,而是一棟普通的兩層民居樓,看上去跟美國城鎮里的大多數私人住宅沒有任何區別。
美國家庭都很注重廚房和餐廳的裝飾,格雷格家也不例外。廚具整齊地擺放在壁櫥里,操作臺整潔而明亮,冰箱、洗碗機、電磁爐、烤箱、微波爐等一應俱全。最讓人感興趣的是電動垃圾處理器,這臺機器能將大量的生活垃圾壓縮處理。格雷格家的餐廳寬敞明亮,可以看到外面的樹林和田園,突然有幾十只鹿闖入記者的視線,它們成群結隊嬉戲跳躍。格雷格說:“那是野生鹿群,我們已經司空見慣。”格雷格家每個房間都掛著具有濃郁田園色彩的裝飾畫。格雷格的辦公室與客廳相連,里面是全套的現代化辦公設備,除了打印傳真一體機外,還有一臺通過衛星連接上網的電腦。
有丹麥血統的格雷格47歲,生長在河谷市,比格雷格小3歲的瑪茜具有挪威血統。他們的女兒叫莎拉,今年23歲,在該州一個印第安保留地當老師。兒子叫亞當,今年21歲,在河谷市一家建筑公司當木匠。瑪茜在河谷市一家公司干了23年會計,公司已經為她全家購買了醫療保險。在美國,購買一般的醫療保險,每月需要支付800到1000美元,這對農民家庭來說不是一筆小錢,光靠農場的收入難以支撐,這算是“一家兩制”的好處。平時家里的農活都由格雷格承擔,休假時瑪茜就幫著丈夫干一些農活。瑪茜的父母就住在附近,也經營著自己的農場,都還沒有退休。跟美國城市家庭成員之間少有走動不同,格雷格全家雖然都已經分開過日子,但仍走動頻繁、互相照應。
格雷格夫婦的農場和牧場,加在一起大約有3000英畝(1英畝約合6市畝),農場的主要農作物是大豆、小麥、玉米和蕎麥。格雷格夫婦共擁有185頭母牛和8頭公牛,所有這些牛都是肉牛。牧場上,許多牛在悠閑地“散步”,每頭牛的兩只耳朵上都戴著一個橘黃色的塑料卡片。格雷格說:“這是牛的身份證,上面有牛的出生日期、親屬關系及編號等信息,所有信息都可以通過電腦一覽無余。”
格雷格說,他的全部家當包括農場、牧場、房屋、牲畜、農機具等在內,總價值約為120萬美元。為了打理這120萬美元的家產,他平時忙得不亦樂乎,需要同時扮演許多種角色:農民、經理、會計、機械師、焊工、木匠、獸醫、化學家、農藝師、教師(向幫工演示如何當農民)、市場營銷師、投資者、餐館老板(格雷格一家與別人合作在華盛頓開了一家高檔餐館,專門經營北達科他州的本地菜)、電工等等。格雷格根本就沒有時間休假。
僅占全國人口1.8%的美國農民,不僅養活了近3億美國人,而且還使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如果離開了高科技,這樣的農業奇跡根本就不可能!
格雷格的倉庫里堆放的農業機械令人眼花繚亂,早聽說美國農業機械化普及程度高,看來確實名不虛傳。聯合收割機、四輪驅動拖拉機、風鉆機、農用軌道拖車、捆草機、播種機……這些農業機械的總價值大約為22萬美元。很多大型農機是格雷格從別的農民手里買來的“二手貨”,小型農機具則大都是原裝貨,很多還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格雷格十分珍愛他的“秘密武器”——一臺安裝了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大型拖拉機。這套自動駕駛和衛星定位系統是他今年春天花7500美元買的,可以使拖拉機由電腦控制作業,無需人工操作,而且耕地質量高。在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方面,格雷格算是后來者。實際上,已經有20%的美國農場開始用直升機進行耕作管理,很多美國中等規模的農場和幾乎所有大型農場都已經安裝了GPS定位系統。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農業機械每個都有特定用途,正是它們把格雷格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格雷格告訴我,美國農業以市場為導向,農民根據市場信息獨立做出生產和銷售決策。美國農業的信息化程度已經高于工業,上網、讀報已成為美國農民生活的一部分。離開了準確、及時、權威的市場信息,美國農業將無所適從。(秦 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