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6點,某省糧食局辦公室的小劉終于將全省油脂儲存設施情況和儲存狀況數據上報給國家糧食局,結束了這項緊張忙碌了半個月的工作。
安徽省糧食局倉儲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國家糧食局于日前以“特急”函件的形式給各省糧食局下發通知,要求各省在8月25日下班之前必須把本省的油脂儲存設施數據上報國家糧食局。
國家糧食局通知文件中表示,此次數據調查是為國家糧食調控服務,各省要將包括非國有企業在內的全部油脂儲存實際罐容上報,各省所報數據必須真實,相關數據要主管負責領導簽字后才能發出。
全國油脂庫容摸底
上述安徽省糧食局倉儲處有關人士說,這次全國油脂儲存設施調查并非常規性調查,其調查的主要內容就是統計全國油脂儲存設施的庫容情況,要求各省對從事油脂庫容工作且單罐罐容在1噸及以上的油罐數量和總罐容進行統計。
北京市商務局會同北京糧食局共同開展了北京地區的油脂儲存設施的數據統計工作,目前北京市數據已經上報國家糧食局。
北京商務局一位熟悉情況人士也向記者證實,此次國家糧食局關于油脂儲存設施情況的緊急調查工作既非常規統計,也非無的放矢。
此次油脂儲存設施庫容摸底工作的組織單位為國家糧食局流通與科技發展司,該司司長何毅8月25日向記者表示,由于此項工作正在開展,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依據國家糧食局下發給各省糧食局的調查函,同時參與調查的還有中糧集團、中國華糧物流集團總公司和新疆建設兵團糧食局,這三家單位直屬企業油脂儲存情況由其分別統計。
上述國家糧食局下發的調查函中指出,這是為國家糧食調控政策提供數據支持的一項重要工作,所統計數據必須保證真實可靠,實事求是。
據悉,每年12月底前國家糧食局會組織一次糧油儲存設施情況的統計調查工作,但是今年專門在例行工作開展之前,進行一次油脂庫存設施情況統計,有其特殊原因。
今年上半年,全國豆油市場持續下跌,僅4個月時間,大連豆油就從每噸14000元下跌到每噸9300元。與此同時,我國大豆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60%。以豆油、大豆為主的油脂產品國際價格連續下跌,已經影響到國內豆油企業的生存。東北一些企業紛紛停產檢修,以抗拒持續下跌的油脂市場。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秦紅民等行業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恢復建立油脂儲存設施,保持適當量的國家油脂儲備,是擺脫油脂產品和原料過度依賴進口的有效途徑。
國家糧食局流通與科技發展司有關人士透露,此次全國油脂儲存設施狀況調查至少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去年上報的行業數據不準確,在今年制定相應宏觀調控政策時,國家有關部門發現統計數據與實際數據出入太大,這也是這次國家糧食局在調查函中嚴令各地如實上報數據的原因;二是與油脂原料和產品進出口政策調整和國家戰略儲備工作有關。
國家糧食局流通與科技發展司有關人士還表示,此次調查工作與進出口等行業政策調整有一定關系,但是具體作用目前還不好說。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國家糧食局希望借此次機會摸清全國油脂儲存設施真實情況,以便為制定合理的國家儲備量做基礎,并依據各地油脂庫存設施的狀況,在全國進行油脂庫存調配。
像注重糧食安全那樣
由于國家糧食局只負責此次全國油脂儲存設施情況調查,對于后續產業政策上是否會出現連續互動還不明朗。不過,上述國家糧食局流通與科技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調查數據將會為糧食調控作參考。
實際上,隨著今年前7個月國內油脂原料和油脂產品價格持續走低,有關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已經開始研究油脂行業的調控。
記者獲悉,日前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白美清向國務院上報了一份名為《有關專家對提高油脂自給率和保障食油安全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其中指出,近年來我國進口食用油等油脂制品連年快速上升,國內近半數大型油制品企業已經被外資控制。中國加入WTO后,國際國內食用油價格聯動效應擴大,國內油脂制品價格波動很大,對國家調控和穩定物價不利。
2007年,國產油料折油總計1050萬噸,進口油料油脂共折油1510萬噸,油脂總供給量約2560萬噸,食油自給率僅為41%,對外依存度高達59%。另外,國內精煉油企業比例過高,且產能過剩,對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穩定產生很大影響。
今年1-7月份,受國際油脂制品價格迅速下降影響,中國豆油市場已經蒸發掉了110億-130億元的財富。
“油脂產品價格下降并非壞事,其下降可以有效帶動CPI下降。”北京糧油信息中心有關研究員表示,國內企業和行業不怕油脂原料和產品價格下降,而在乎油脂原料和產品價格過快上下,這對國內油脂產品市場是個很大沖擊。
白美清等專家在日前遞交國務院的“建議”中表示,建議國家像注重糧食安全那樣注重食油安全,爭取利用5年時間將油脂進口依存度由59%降低到50%。
白美清等專家表示,在不與糧食爭地的情況下,應該綜合規劃和提高大豆、油菜籽、花生三大油料產量,提高油料自給率。
“建議”中還表示,為保障食油安全,建議今后在及時補足食油儲備庫存的基礎上,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食油儲備逐步增加到一個月左右的消費量,即儲備油料和油脂折油200萬噸左右。在南方和中西部缺油省(區、市),除需增加中央食油儲備和合理布局外,重點應增加地方政府食油儲備,以便在緊急情況下確保居民食油供應。
白美清等專家還建議調整油料油脂進出口政策。一是在保護國產大豆的同時,減緩大豆進口增長速度,使大豆進口保持穩中略升,以滿足國內食油和飼料的需求;二是花生和菜籽油力爭做到國內自給有余,并適當保持少量進出口調劑;三是調整油料油脂進口結構,繼續實行“多進油料、少進油脂”的方針,以保護內資油脂加工企業,滿足飼料業對豆粕、菜籽粕的需求,促進國內就業。據統計,2007年進口油脂高達866萬噸,大大超過了進口油籽的折油量。
另外,提高倉儲和物流基礎設施水平也是“建議”中提到的一項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