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日送千噸蔬菜援災區
姜建軍
2月18日凌晨5點,筆者在有著“山東南菜園”之稱的山東蒼山縣看到,一輛輛滿載著新鮮蔬菜的汽車踏上征程,駛向南方受災地區。
蒼山縣有“山東南菜園”之稱。南方遭遇雪災后,山東蒼山縣政府積極組織貨源,調度車輛,配備人員,將大量的時興蔬菜源源不斷發往江南。
在魯南蔬菜批發市場,筆者看到一片繁忙景象,菜農的車里、筐里、攤子上擺滿了剛剛采摘的黃瓜、辣椒、茄子、西紅柿等時興蔬菜。菜農老劉對筆者說:“我已經包裝好了50噸辣椒和黃瓜,正準備裝車,馬上發往武漢。”正在忙著裝車的運銷大戶老王插話說:“咱不能蘿卜快了不洗泥,一定要保質保量,讓災區的人們吃上優質的新鮮菜。”
縣蔬菜局負責人介紹說:“半個月來,我們每天向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安徽、福建、湖南、湖北運送蔬菜近1000噸。”
與此同時,每天有40多輛車從南方返回蒼山,將南方因雪災積壓的橙子、蜜橘、香蕉等拉回來,投放本地的市場。(姜建軍)
錦州蔬菜今冬反哺南方
姜海濤
往年,錦州市民冬季吃的蔬菜多數從南方調補,地產蔬菜只占當地銷量的20%。今年受南方雪災影響,地產蔬菜一改以往“南菜北調”靠外地菜補充的形勢,形成了反補南方蔬菜供給不足的局面,開始“北菜南調”。
今年冬季,錦州地區晴天較多,日照充足,寒流也未對棚菜生產造成多大損失,所以錦州當地的反季節棚菜普遍長勢良好,許多蔬菜都較往年提早成熟,下架入市。韭菜、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角瓜、白菜、小菠菜、小油菜、香菜等蔬菜的批發價格都達到了較高價格。在北鎮市中安鎮,這個有著“中國韭菜第一鎮”之稱的鄉鎮,每天韭菜產量平均達到30萬公斤,最高峰時一天的產量可超過50萬公斤。90%以上的地產韭菜往年都銷往長春、吉林、沈陽、哈爾濱、佳木斯等北方城市。但據記者昨天從窟窿臺蔬菜批發市場了解到,由于受南方雪災影響,今年的情況發生了轉變,市場上出現了往年冬季很難見到的鄭州、武漢等中部和南方城市的長途蔬菜運輸車輛,這些外來蔬菜收購車輛的到來,抬高了地產蔬菜的價格。春節前,質量好的韭菜批發價曾達到7元/公斤,目前批發價還一直維持在4.5元/公斤左右。此外,小柿子的批發價格也達到了6元/公斤,黃瓜2.6元/公斤,西紅柿2.5元/公斤。
當地菜源輻射由窟窿臺鎮的2.7萬畝擴大到周邊45個鄉鎮的50萬畝。市場旺季,有300多位客商常駐市場經銷蔬菜,蔬菜銷往遼吉黑、冀京津、內蒙古等地260座大中城市,并通過琿春、綏芬河、滿洲里等遠銷朝鮮、日本、俄羅斯等國。此次,這些南方蔬菜收購車輛的“初涉”北菜,對窟窿臺蔬菜批發市場的銷售額起到了拉動作用,使當地農業種植戶獲得了更多的實惠。(姜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