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列傳序
做買賣的行業叫“商業”,市場上用來交換的物品叫“商品”,做買賣的人叫“商人”。為什么凡是與買賣有關的事和人,都要冠以“商”字呢?這與我國的商朝有著直接關系,“商人”就是從“商族人”這個詞演變而來的。
原始社會后期,人類社會出現了以物易物的交換活動。到了夏代,社會上游離出一部分專門從事物品交換的人。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居住著一個古老的部落,他們的首領叫契。契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封地為商(今陜西商縣),他的部落便被稱為商族。契的六世孫王亥很會做生意,經常率領奴隸,駕著牛車到黃河北岸去做買賣。
商族到了商湯時期,手工業尤其是紡織業已相當發達。商湯為了削弱夏的國力,組織婦女織布紡紗,換取夏的糧食,把貿易作為政治斗爭的武器,最后滅了夏朝的統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建立后,商族人開始從事農業生產,其手工業也相當發達。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由統治者變成了周朝的奴隸,生活每況愈下。商族人為了過上好日子,紛紛重操舊業——做生意。久而久之,人們便有了這樣的看法:商族人就是做買賣的人。后來,人們簡稱商族人為“商人”,這一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為了讓讀者對我國商業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們特策劃了本期“古今商人列傳”專題。
我們選取的人物上至春秋,下至民國。選編的代表人物有范財神范蠡、儒商鼻祖子貢、商圣白圭、秦相兼大商人呂不韋、江南首富沈萬三、狀元商人張謇、紅頂商人胡雪巖以及官商盛宣懷等八位代表人物。他們是一群血液里奔騰著商業力量的“騎士”;他們是一群于政商間游刃有余的“大紅人”;他們是一群在民間廣泛傳誦的“財神爺”。他們一度呼風喚雨,左右行業經濟;他們曾經官商一體,操控國家財源;他們經歷起起伏伏,但始終延續著商業經濟血脈。
了解古今中國商人的經商故事,或許對想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你有所啟示和幫助,這也是我們策劃本期專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