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簡介
盛宣懷(1844年—1916年),出生于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龍溪,清末著名商人。在動蕩的晚清社會,他因能權力財富兩手抓,在亂世中成為我國第一代實業家,被譽為“天下第一官商”。
在晚清時期的中國商界,有一個人曾經創下11個中國“第一”:第一個商辦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家電訊企業——天津電報局;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個全國勘探總公司;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第一條南北干線鐵路——蘆漢鐵路;第一個內河航運公司;第一所工業大學——北洋大學;第一所正規師范學堂——南洋公學(中國五所交通大學的前身);上海第一個私人圖書館;中國紅十字會第一任會長。這個人就是曾被稱之為“中國商父”的盛宣懷。
盛宣懷于1844年出生在江蘇常州武進縣龍溪。在清末,盛宣懷身兼政治家、企業家和福利事業家三重身份。榮華極盛之時,有人說他是“一手拿十六顆夜明珠”,指他所掌握的那些國家經營的洋務企業等單位,也是在說他有著左右國家經濟的能力。
1870年,26歲的盛宣懷被李鴻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賞識開始發跡。1872年,他建議李鴻章用建造商船來提供建造兵艦的費用,被李采納,并委任他在上海辦理輪船招商局。該企業于1873年正式營業,這是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1875年,李鴻章又委任盛宣懷辦理湖北煤鐵礦務,從此他又開始插足礦業。1881年,盛宣懷被李鴻章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的總辦,進入了電訊業。
在盛宣懷所掌握的諸多領域的權力和產業里面,最重要的應該是鐵路。從1896年到1906年,盛宣懷擔任清廷鐵路總公司督辦大臣,共修鐵路2100多公里,超過民國成立至民國二十年所修鐵路總數。
盛宣懷一生的抱負,用李鴻章的話來說,就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但綜合來看,盛宣懷的一生雖成功于此,卻也是失敗于此。能以官促商者,必也容易因官毀商,盛宣懷當然也不例外,但他好在能及時轉向,找到另一根救命稻草。在甲午中日交戰之后,靠山李鴻章倒臺了,這樣他的處境變得很不利,很多人要彈劾盛宣懷。但盛宣懷洞察時局,注意到政治優勢轉化到了張之洞這邊,便抓住機會和張之洞做成了一筆交易。
當時張之洞所創湖北鐵政局,經開銷公項六百萬兩而無成效,部門切責。他正手足無措之時,盛宣懷來見,張之洞拿出兩個給皇上的奏折給他看,其中一個是要彈劾他,一個則是要保舉他。就這樣,盛宣懷幫張之洞接下重整漢陽鐵廠的重任,張之洞則幫他擺平彈劾一事,并保舉他擔任蘆漢鐵路督辦大臣。張之洞以自己的政治優勢換了一個經濟砝碼,而盛宣懷在漢陽鐵廠生產的那些鐵軌也不愁銷路了。
這其實是因為盛宣懷和張之洞具有互補性,此時的清政府沒錢辦事,張之洞從中央拿不到錢,而盛宣懷錢財極多。二人通過交易各取所需,并完成了對全國路礦行業的壟斷。
然而,時局的不平靜,使得盛宣懷很難當好自己的官,當不好官,則經商就更難。在1911年,盛宣懷以自己政治生命的終結,為自己以官經商的價值立場作了最好的注解。因為這一年,時任郵傳部尚書和漢陽鐵廠總經理的他發起了鐵路收歸國有運動。當時他面臨著各地鐵路自行商辦的勢頭。如果這一行動得以成功,各個省你辦一塊我辦一塊,他的鐵路和其他相關產業便被瓦解,漢陽鐵廠的鐵軌也將失去銷路。
盛宣懷愛獨斷專行,這個時候,他試圖以一貫的以官治商的方式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他要搞的鐵路收歸國有計劃如果成功,那么漢陽鐵廠的銷路問題就解決了,但他自私的行為直接導致四川等地爆發反對鐵路國有的保路運動,清政府便派湖廣總督端方前往鎮壓。結果使得擁有強大的湖北新軍的武漢軍事空虛,半年前集合全黨之力在廣州起義尚且失敗的革命黨人,這一次僅憑很少的力量就在武漢首義成功。接著全國效仿,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清朝的統治,民國建立,他的官商生涯也走到了頭。
盛宣懷一生都在官場和商場之間輾轉,有著在官僚和商人所具有的雙重人格。在經商時,他先是官督商辦,后來是官商合辦,最后是商辦。他的事跡有他的特殊性。因為在晚清時代,政治和經濟是連成一塊的,他的經商行為的背后多是政治力量的驅動,這固然造就了他的成功,但在依附權貴,甚至成為權貴階層的過程中,盛宣懷這類人從商的不利因素是:無法克服的體制性障礙,無法得到法制保護的產權,以及社會輿論的普遍不同情。在這種情況下,盛宣懷能官財兩旺,自有他超乎常人的能力,但他的最終失勢,也讓我們為之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