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云商賈 皆為蕈來
初冬時分,“東南花都”花團錦簇,“中國食用菌名城’一漳州菇香馥郁,客商如潮。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之際,11月20日上午,與第十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2008年臺灣農產品博覽會同期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蘑菇節暨亞洲食用菌質量標準與國際貿易論壇在漳州花博園隆重開幕。
第二屆中國蘑菇節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農業部國際合作司、漳州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辦。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楊勝軍,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盧肖平,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劉一民,漳州市市長李建國,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及其產品學會副主席張樹庭,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李玉,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書記、副所長王道龍,國際蘑菇學會前主席馬克·沃克,越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局高級專員方洪久,福建省食用菌學會理事長黃年來等為開幕剪彩。漳州市政府副市長王耀泉主持開幕式。來自國內外食用菌行業近600名代表、客商參加開幕式。李建國、楊勝軍、盧肖平、馬克·沃克、方洪久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
李建國在致辭中代表漳州市委、市政府對各位領導、嘉賓以及國內外食用菌產業界的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并介紹了漳州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情況。此次節會的成功舉辦,必將為漳州食用菌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進一步提升漳州食用菌產業核心競爭力及在國內外業界的影響和地位,提高漳州乃至全國食用菌產業水平,造福廣大菇農。他希望,中國蘑菇節在漳州能一年一年辦下去,一屆更比一屆好。
市長李建國在致辭中說,中國是蘑菇生產大國,其中蘑菇罐頭生產、加工和出口絕大多數集中在漳州市,以蘑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己在漳州形成優勢產業,為漳州市贏得了“中國食用菌名城”、“中國菇城”等美譽。2007年,全市從事食用菌產業的人員達30多萬人,加工企業303家,食用菌產業總產值達46.95億元,食用菌鮮品及其加工品總產量占全國20%,出口量占全國40%,其中白背木耳、雙孢蘑菇及其罐頭制品出口量占全國的90%和80%。蘑菇節的成功舉辦,必將為漳州食用菌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提升漳州食用菌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漳州食用菌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據了解,近年來,漳州市把食用菌產業作為重點農業產業加以扶持、加以推動,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安全,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為漳州贏得“中國食用菌名城”、“中國蘑菇城”等諸多美譽。2007年,漳州食用菌產業總產值達46.95億元,食用菌鮮品及其加工品總產量占全國20%,出口量占全國40%,其中白背木耳、雙孢蘑菇及其罐頭制品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90%和80%。
以蕈為媒,合作雙贏
11月20日,在第二屆中國蘑菇節經貿對接活動中,漳州食用菌生產企業與來自國內外食用菌進出口企業簽下總貨值達17.2億元人民幣的食用菌產品購銷訂單,比首屆多出1.6億元人民幣。訂單中,蘑菇罐頭達20萬噸,貨值16.2億元人民幣;食用菌干鮮品達0.8萬噸,貨值1億元人民幣。
引領世界潮流
在第二屆中國蘑菇節展館內,一朵朵形態各異的蘑菇,多樣口味的菌類產品,吸引著國內外食用菌行業客商的目光,贏得國內外食用菌專家的贊賞。而漳州乃至中國食用菌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更是得到國際蘑菇學會前主席馬克·沃克的高度評價。
“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有其鮮明的特色,為世界食用菌產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是許多國家值得借鑒的成功典范?!瘪R克·沃克感慨地說。漳州是食用菌行業盛會最合適的舉辦地之一。第二屆蘑菇節比第一屆更為盛大,也增加了許多新意和亮點,讓人耳目一新。他感受到,漳州人民正用勤勞和智慧努力打造食用菌這一“21世紀的朝陽產業”,并開辟出一條走向世界的農業產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