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母接進城的時候,父親說他還要種田的。這可是難壞了我們,城里哪還有田種呢?但想想,覺得父親的要求也并不高,父母種了一輩子地,能做的事情就是種地了,如果進城養老什么事也沒有,反而會更寂寞,老得更快,若是有塊土種著,時間混得快,人活得更快活。這樣,我們去城郊打聽,終于還是給父母討到了一畝半地。那是一個叫李佬的人的田,李佬年滿八十有余,比我父親大十來歲,我父親七十三。李佬多年前就沒種地了,那塊田一直給別人種著。但因為那種田的人太自私,種了李佬的田卻把他地里的柑桔樹給砍了,李佬一氣之下就把田要了回來。而這個時候正好還沒別人租種,我們找他一談終于談成,而且也說不要租種費用。但每年年終我們還是去他家給了他一些錢做為租種費用。
討好了田,父母進城來我們引著父母看了一下,父親也沒說什么。因為那塊地的土質并不好,怕旱,又缺肥,與老家的地是不能比的。而且他自己還有些嫌少,與當地的農民混熟后,他又找別人討了將近一畝地種著。還在一塊山上開墾出了二分多地的小菜田。同時還喂了一頭年豬。我問他“種這么多田種得了嗎?”
父親說:“慢慢種吧。能種多少是多少。”
第一年,他在那一畝半地上種上了苞谷和紅薯,因為不了解土質的屬性,第一年苞谷被早,年終只收了二多百斤苞谷籽,差點連投資的本錢都沒收回。最終還買了一千多斤苞谷籽才把年豬催肥。但第二年,父親知道那地的屬性后,就在怕旱的田里種上不怕旱的油菜、芝麻、花生等油料作物,在土質較好的地方種上苞谷、紅薯、辣椒,第二年的收成就好多了,喂一頭年豬的飼料基本可以自給。
有了這些土地,父母就過得充實多了。一年到頭基本上沒有空閑的時候。一旦有空閑,父親還打打工,一年也能掙千把塊錢。有好幾次我對父親說:“還打什么工呢?”
父親說:“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沒辦法,我只好叫父親不要做太付力的活,做得了的事就答應,做不了的事不要勉強。
母親一直是病人,多年都不能自食其力了,得靠父親照顧她。但她還能做做直把活,每次下地的時候,母親就跟著父親去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這樣進城只過了半年時間,父母的身體就比在老家時好多了。有一次我碰見一個叫方丙法的人,方丙法說:“你家老人的身體真好,做事做得。”因為我父親在方丙法家打過工。
聽了方丙法的話,我心里由衷地高興,因為父母的身體好是比什么都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