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章子怡憑借電影《2046》中的出色表現,一舉奪得最佳女主角的獎項,而在2004福布斯中國名人排行榜中,章子怡以3500萬元人民幣的年收入,1838次報紙報道以及超過140萬次的網絡搜索排在所有娛樂明星的第一位,被譽為最值錢的中國女星相信也是當之無愧。
章子怡自擁有國際知名女星頭銜后,最近的廣告酬勞已突破千萬元大關,成為中國女星廣告身價之最。章子怡打進國際市場后,其廣告酬勞穩站500萬元以上,之前由她代言的日本品牌廣告,價錢倍升至千萬元。而張曼玉的酬勞則以美元計算,她以影后的身份任代言人,獲得200萬美元酬勞也很合理。但是以此計算,章子怡的廣告身價已經直追張曼玉了。
表面上看,章子怡似乎比她的同班同學像梅婷、袁泉更幸運,能及時碰上張藝謀,從此一帆風順。實際上,幸運的背后是努力和心機,尤其在理財專家眼中,章子怡更是一位高明的理財師,只不過她的理財產品是她自己,所謂經營人生者也。
第一桶金的去處
小時侯,這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長得瘦瘦小小,因此章媽媽的同事建議她去學體操??墒切鋮^體校碰巧這年沒有體操班,于是體操班的老師就建議她去學舞蹈。就這樣,8歲的章子怡走進了宣武區少年宮學習舞蹈。
11歲,章子怡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了6年民族舞。正是在這個階段,她賺到了人生的第一筆錢,14歲時,她拍了一個護膚品的電視廣告。章子怡并沒有把第一次賺到錢揮霍掉,而是在演藝的道路上繼續深造。事后在她身上又一次證明,教育是人生受益時間最長、也往往是收獲最大的一筆投資,都說三歲看到老,這件小事已經顯示出章子怡對金錢的理性駕馭能力。
1996年,章子怡從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畢業,并順利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她進的這個班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戲明星班,名校賦予她一流的教育和社會資源,是人生收獲機遇和財富的的捷徑,從此她登上了人生快車。在同學們中間,章子怡年齡最小,也是最不起眼的,沒有人能夠預料她今后將踏上一條怎樣引人注目的路。
1998年,章子怡迎來了生命中的轉折點——她接拍張藝謀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并一舉紅遍大江南北。這是章子怡的成名作,也是她傳奇經歷的開始。這其中固然有天賦等外在因素,但看準機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一戰成名,的確是經營人生的成功之作。
看的更遠
然而,慢慢成熟的章子怡沒有落入盲目追求身價的浮華陷阱中,她深刻認識到,只有不斷上進,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始終站在中國一線女星的前列。
2001年,張藝謀導演《英雄》,請來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陳道明等一大堆腕級人物擔綱。明知自己就算參演也不過是片綠葉,章子怡還是以學習的姿態出演了如月這個角色。這部影片給李連杰的錢包裝入了2600萬元人民幣,給梁朝偉和張曼玉各約1500萬元人民幣,而給章子怡的卻只有別人的1/10——160萬元人民幣。但事實證明,這半年是章子怡最有收獲的一段時間。
她明白作為新人,要緊的是爭取更大的舞臺,積累自己的人氣和實力,做長線投資。就好比華山論劍,即使不能與頂尖高手并駕齊驅,但能來到峰頂,和頂級大腕一起亮相過招一番已經足夠令天下英雄側目了。
就在香港新銳導演馬楚成指責以章子怡為首的內地演員片酬要價太高之際,章子怡卻放下身價,公開表示愿意低酬支持國內有才華的導演,她實現承諾的第一部片子就是婁燁的《紫蝴蝶》。據知情人士透露,章子怡為拍攝《紫蝴蝶》自愿降低身價,基本算是友情出演,而且片酬絕對低于她出名后拍過的任何一部影片。第二部受益影片是《茉莉花開》,由第五代著名攝影師侯詠執導。這個曾為老謀子的《英雄》、《一個都不能少》和《我的父親母親》掌鏡的攝影師,也十分欣喜地以低價請動章子怡出演片中戲分最重的角色。
不能不提的影片還有王家衛的《2046》。章子怡接受《2046》的召喚已3年,但該片始終停停拍拍。令人稱奇的是,雖然檔期始終沒定,甚至連片酬也沒確定,王家衛卻幾乎以一己之力將華語影界的大腕全部收歸囊中,章子怡欣然接受里面的角色,一是她的學習姿態,二是她深知導演和演員的共生共榮關系。當年老謀子因為拍戲需要提攜她,是她的造化,是必然中的偶然,是無心插柳;而現在她支持新生代優秀導演,可以算得上真正的長線投資,完全是有心栽花,為日后無數的必然暗藏了伏筆。
名先于利
無疑,章子怡是個成功的女孩,但一直眷顧她的幸運女神和正處于巔峰狀態的事業卻沒有把她變得驕縱。雖然電影、廣告以及其他活動幾乎占滿了章子怡的全部時間,但她總會抽出時間來,為她心系的公益事業盡力。
章子怡明白,明星的核心價值在于公眾的接受程度和對公眾的號召力,即所謂的人氣。維護自己的人氣才叫真正的固本培源。就好比是可口可樂等明星公司,哪怕它所有的資產付之一炬,只要品牌還在,就能立即成為一架賺錢機器。
公益活動是展現明星良好公眾形象的絕佳機會,對此她毫不懈怠。她清楚地知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打著公益旗號的商業活動,她是絕對不碰的。而在能夠加深公眾印象的非常時刻,她會抓住時機,經營自己的良好形象的卓越品牌。
最典型的例子出現在SARS病魔瘋狂侵襲中國的時候。當時,中央電視臺決定拍公益廣告,通過電視教老百姓勤洗手、戴口罩以及對居家環境進行清潔消毒。當他們找到章子怡、請她代言時,章子怡一口答應。
其實,章子怡的公益行動,并非從非典開始的,
2002年2月2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援藏基金會理事長阿沛·阿旺晉美將手中的一條潔白哈達獻給章子怡,這也標志著2002年全面啟動的旨在協助政府為西藏掃除青壯年文盲、資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大學以上學業,培養各類人才的育人工程正式擁有章子怡做慈善使者。這個消息一見報,就有一個國家的使館給章子怡打來電話,愿意為基金會資助100萬元人民幣。
即便在國外,章子怡仍不忘為公益做點什么。在紐約的幾個月里,她最難忘的就是參與當地盛大的慈善演出,為艾滋病兒童籌款。當時,許多家長都帶著患病的孩子出席章子怡參加的演出,各界知名人士也對她表示了極大的支持。那次演出共籌到200多萬美元的善款,讓她的社會形象大大提升。
這是人生一筆巨大的資產,如果把演技比作專有技術的話,人氣可以稱之為商譽,兩者同屬無形資產。老子說:大謀不謀、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誠哉斯言。
經營自己
猶太人相傳著一個80%原則的古老理財觀念:世界上20%的人占有80%的財富,所以要圍繞那80%考慮投資,因此,猶太人多經營鉆石加工等。但這還不是最高明的,呂不韋問他老爹,做什么最賺錢,他爹說:絲綢。他問:有更賺錢的嗎?他爹說:黃金,玉石。他問:還有更賺錢的嗎?他爹說:人。所以呂不韋后來奇貨可居,販了一把人。
曾有媒體記者問章子怡,你怎樣評價自己的發展?章子怡對答:我只是在做自己,充滿生命力的去面對每一天和每一天來之不易的角色,而后的很多事情就順其自然了。理財專家告訴我們,理財講求長線投資,不投機、不跟風。成功理財,更多依靠的是你的態度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并非僅僅是技術。
現實中,人們往往把錢或財富當作原罪,認為一切罪惡之源是金錢,這實際上體現了人們對于金錢和財富駕馭的恐懼,是源于對財富管理的無能。我們一方面渴望金錢,而另一方面,很可能當巨大的金錢即將來臨時,我們又會本能的避讓,并引以為榮。而章子怡不會,面對外界對于自己戀情的種種猜測與胡思亂想,章子怡坦然面對:難道名人就沒有真正的愛情?難道明星一定要找一個窮人才是對愛情的忠誠?
就經營財富、愛情和人生來說,迄今為止,張子怡是成功的。這么巨大的投資,相信她自有她的理解,自有她的道理。我們期待她收獲得更多。
(責任編輯 倚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