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開書報刊亭很賺錢,所以一窩蜂地想開。結合本人十多年開報刊亭的經驗,我認為應慎入這個行業。這個行當有三大特點:一是利潤特別低;二是審查比較嚴;三是必須能吃苦,不能吃苦的別干。所謂吃苦,一是能堅持長時間守侯報刊亭,二是能到處跑,愿意和報刊批發商打交道,不為瑣屑的搬運工作而感到煩悶。
2000年我辭職想自己單打獨干,免得給老板打工時常慪氣,所以我才想到這個在別人眼里是揀錢的行當。我投身報刊發行行業已經好幾年了,虧過,也賺過,表面看上去是坐著揀錢。實際上只有自己知道苦啊!
開報刊亭首先是要準備3萬元的保證金。這個是向省新聞出版局申請開辦的必要資金,當停辦的時候,可以再從省新聞出版局要回來。其實,每個地方的名額是受到限制的,所以要想申辦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調查,然后選址,之后所有的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關節,因為這是個微利行業,必須精打細算才能賺點。剛開始,我一直把這個當自己的事業一樣,細心呵護著、經營著。幾年來,無論下多么大地雪,刮多大地風,飄多大地雨,我毅然堅守著,和報亭同在。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利潤確實低,賣一份報紙才賺一毛錢左右,一天能賣上百份也只能賺十塊錢啊!我心里那個急啊,這時才知道擴大報刊品種至關重要。在后來的考察和經歷中,我才知道,要想真正賺錢,起碼要經營十幾種報紙,上千種雜志——假使每種雜志只賺一兩元的話,而這也是實際情形,許多雜志一個月一本都賣不出去。
如果不是我的堅持,可能我的前期投入就虧進去了,可是我咬牙堅持了,只好自己吃點苦,多進一些報刊了,盡量做到齊全。除此之外,我還堅決不賣盜版的、低劣的圖書雜志。因為報刊發行,也從屬于文化行業,一點點職業道德還是需要遵守的,何況一旦被查出來,也非常地麻煩。據我所知,許多老板就因為賣盜版猖獗而被驅逐出這個行業了。
除以上幾點外,我還覺得這個行業賺錢與否,與一個城市的文化含量有關。如果這個城市讀書人多,喜歡看報刊圖書的多,那么生意會好做。近幾年來,讀書風氣差很遠,大學生多了,而讀書的卻少了,所以這幾年生意反而還沒有以前好做。
在我堅持了兩三年之后,我開始穩穩地小賺一筆了,雖然以前也沒虧,只能說解決個人溫飽吧!這個時候,我很欣慰。尤其是許多人在我這里駐足,即使沒有買我的報刊,我還是非常地開心,因為從我這里流淌著文化信息,我不也在無形地為這個城市的發展做貢獻么?每每想到這里,我在精神上也很知足,我的選擇沒有錯,我不奢望賺大錢,經營好自己的這個小亭子,吃點苦無所謂,讓更多人讀到信息、獲取知識也是我心愿。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行業里,一定要和批發商和其他同行搞好關系。做任何生意都是這個道理,否則你難得混下去。大家是一條船上吃飯的人,應該互相謙讓、幫助,搞好各種關系,是一個商人財源不斷的基本保證。
我也有很多朋友或同行,最后嫌棄這個行業利潤太低而沒有持續下去。我只能感到遺憾。任何一個人,不管做什么生意,只要你選定了,認準了,就應該堅持下去,別人退出了,就是為你留了一個市場。終歸一句:堅持就是勝利!這里沒有太多的訣竅,也沒有太多的哲理,如果你想做,想入行,只要保持一般商人的吃苦精神、睿智頭腦、樂于奉獻就可以了。但我也不是沒有野心,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將許多報刊亭弄成一個連鎖形式,擴大影響,并兼賣更多的圖書、雜志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在人為。賺到錢了,說明報刊還是有它的市場空間,從事發行工作肯定要有人做,有人做就可以分享利潤。
這個行業,我會繼續做的,我相信它的市場空間,也希望更多人從我的經歷中了解更多行業信息,從而有參與的沖動。
記者感言:本刊曾刊載金建軍的文章,講敘他如何實現利潤的十倍增加。他能夠做到,你為什么不能?只要有市場的地方,你愿意做,花心思做,你就會賺到錢,剛開始是多和少的問題,最后就是事業擴大發展的問題了。有些行業,雖然不是暴利的,但能解決生存問題,能讓你開心地做著,這也不是人生一大幸事么?
(責任編輯 許舜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