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婷收入并不高,每月大概有4000元的收入,但是,畢業4年多她卻獨立攢夠了買房子首期款,先于很多收入高于她的同學買了住房,令人大吃一驚。
省錢省成“記賬婆”
陳楚婷,湖北十堰人。1995年,高中畢業,她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會計系就讀。只身到廣州讀大學的陳楚婷開始了充滿幻想的大學生活:上課、泡圖書館、看電影、逛街、購物……不過,與同學不同的是,她做每一件事都很有計劃性——家里給她的零用錢并不少,但她仍然會把每一筆開支都記下來,到月末再總結一次,看看哪些開支不合理。
對于她的這種習慣,她的男友、就讀于暨南大學中文系的張賓又愛又恨,送她一個外號“記賬婆”。
節財 “滾雪球”計劃
參加工作后,陳楚婷就和男友商議,由她負責攢錢,爭取不需要家里資助就可以供房結婚。為此,她開始了“滾雪球”存款計劃。
畢業第一年,陳楚婷收入并不高,每個月稅后只有2400余元。她白天上班,包午餐,晚上坐公司的車回廣州,住公司宿舍。宿舍不是全免費,每月需要交200元的房租及管理費;從下了公司的車后,還需要坐3元的地鐵才可以到宿舍。算下來,她每月花在住宿和交通方面的開支大約350元。為了節約生活費,她晚餐一般自己做飯,或者到附近廣東教育學院的食堂里買飯票打飯吃,平均下來每天6元左右,一個月180元。
此外,由于她已經工作,和男友一起的開銷一般是她出,加上平時自己購物、交際費用,每月還需要花400到600元。
陳楚婷把每月的剩下1300元到1500元。在前兩個月置夠了一些生活消費品后,從第三個月開始,她每月發工資之前都將余錢存入一年定期。通過這種“滾雪球”存款的理財方式,到了2000年年底,加上她領到的年終獎,她的銀行存款就已經達到25000多元了。
習慣 不合理改掉
2000年9月,陳楚婷參加工作后一年,工資漲到了3000元,稅后可拿到2800多元。工資多了將近500元,陳楚婷又做了決定:除了每月定期存款增加300元外,給自己用于開銷的費用增加100元,再花1000多元為男友買了商業醫療保險,算下來也是每月100元。
和普通女孩子一樣,陳楚婷也有逛街或逛商場的習慣,不過,她很有計劃性,每次購物都是預先想好后再付諸實現。一次,陳楚婷買了一件冬天穿的外套,后發現衣柜和箱子已經放不下了。整理衣服時,更發現有很多衣服已經很久沒穿過。陳楚婷頓然醒悟,這是不合理的消費,她決定改掉。
財產 不斷增值
2001年7月,工作出色的陳楚婷被提升為財務副經理,月收入增加到了4000元。而這時,她的銀行存款也達到了35000元。
有了初步的積蓄后,陳楚婷決定給自己的存款增值。正好國家發行國債,她在咨詢銀行一些專家后,決定理財計劃分三步走:35000元存款全部購買三年期國債;工資增加后每月可剩下2600元左右,每月存1600元定期,剩下的1000元則購買定期定額的共同基金,直接從賬戶里扣除。
陳楚婷是這樣考慮的:銀行定期存款每月都有到期的,可以應付一些意外開銷;2004年買房子時,三年期國債剛好到期,而且買國債能夠保證收益;共同基金風險比較大,但平均收益比較高,可達到10%左右。三者結合起來,既能夠增值,又能夠降低風險。
到了2004年7月,陳楚婷的國債到期,加上利息收入一共有38000多元;銀行存款超過60000元;共同資金全部售出后,也有40000元左右。這時,陳楚婷攢房子首期款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了。
編后語:成功的理財講求理財規劃,理財規劃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花錢有計劃,每一筆開銷要合理,以杜絕不必要的開支,像陳楚婷一樣從“記帳”開始,不放過任何一點可以節省的費用,利用各種商業手段為自己的財產保值增值,從一分一厘開始累積財富,很多有名的富翁在創業過程中也是這樣一點一滴地攢起了財富的金字塔。(責任編輯 木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