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夢想
徐凡,1983年生,重慶人。
讀中專時,徐凡學的是計算機程序設計專業。調皮的他雖然學起語文、數學什么的老是呵欠連天,但一上與計算機有關的課程就立即興奮起來,腦瓜兒也轉得飛快。你要是跟他聊計算機、IT話題,他可以唾沫橫飛地侃個三天三夜。⑴
就在同學們還在拼命背程序設計指令時,徐凡已獨立為自己所在學校設計了一套學生管理系統軟件。軟件得到校領導和老師的高度評價:實用性很強!最終軟件投入使用,徐凡獲得學校通報表揚,以及200元獎勵。
這年,徐凡17歲。⑵
初獲名譽,徐凡難免浮躁。“死讀書有什么意思?比爾·蓋茨不學這些,還不是成了首富?”他尋思著像比爾·蓋茨一樣開一家軟件公司。幾個鐵哥們兒為“蓋茨”描述的前景和“錢景”心動了,都發誓效忠。他也像老板一樣,擬了公司章程、工作分配表,還印了名片。同學不再叫他“蓋茨”,而改叫“徐總”了。而老師們卻苦口婆心地勸他以學業為重,一針見血地指出他現在的能力還差得很遠;家人更是連罵帶打,說他是個神經病。但他仿佛吃了秤砣——鐵了心,不僅帶著幾個鐵哥們印傳單、發傳單,跑寫字樓,還學著當時流行的信件營銷,寫了大量的信件到處郵寄。
浮躁付出代價,打擊接踵而來。稚氣未脫的幾個小崽兒沖進寫字樓,可跟企業負責人談不上兩句,就先被禮貌地告之“以后給你答復”,再禮貌地被“請”出辦公室;更有甚者根本就不讓他們進門,有時甚至被人懷疑是小偷。而寄出的信件大多石沉大海,偶有回復卻提出要看他們的經營執照和作品。執照,“徐總”壓根兒就沒有;至于作品,他尚可把自己的處女作(學生管理系統)寄給對方,結果大多猶如肉包子打狗,即便個別回復,但說要的是高級語言,而不是小兒科……幾經折騰,鐵哥們兒開始借口要認真學習,找點理由收回“創業基金”。“徐總”憤怒地罵道:軟蛋!這點挫折都受不了。并暗暗發誓,一定要堅持到底,不成功則成仁!⑶
徐凡整天跑學校傳達室,盼望收獲自己撒播出去的希望,擺脫目前的困境,但他收到的,除了打擊,還是打擊……
聽著有人再叫“蓋茨”、“徐總”,他沒了驕傲和自豪,有的只是刺痛和恥辱。看來,“蓋茨”不是誰都可以當的。⑷
爭一口氣
對自己計算機方面的能耐,徐凡喪失了信心,還私下發泄:“什么蓋茨、徐總,全是他媽的自欺欺人!”接著就整天窩在家里,默默忍受著家人的責罵。怕丟臉,學不能再上了,那又干什么呢?他陷入了極度的苦惱。⑸
家里人給他找了個去郊縣推銷手機的辛苦差事兒,猜想他會知難而退,再回學校繼續學業。沒想到,剛18歲的徐凡卻一口答應下來。每次去郊縣,瘦小的他都背著個大木箱,裝滿幾十斤重的手機樣品和配件。一個大男孩和客戶談生意,讓人覺得不可靠。他一次又一次吃著閉門羹,忍受著身心的雙重壓力。⑹
徐凡清楚自己已沒了退路:在學校失敗了,可以回家;而在家失敗了,還能去哪兒呢?
沒有退路的徐凡背著大木箱常常流連在泥濘的鄉村公路上。為了取得經銷商的信任,他厚著臉皮拜訪了一次又一次;為了等到經銷商談業務,他抱著大木箱在經銷商的店門口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日曬雨淋,稚氣的臉有了風吹的滄桑,再和客戶談生意,也不再雜亂無章;舉手投足間,顯現得從容不迫。贏得客戶的信任,他建立的推銷渠道水到渠成。
當時,手機的利潤很高。推銷兩年,徐凡靠勤勞苦干賺了七八萬元!⑺
又摔一跤
賺到第一桶金后,徐凡急切點燃再圓“徐總”夢的火焰,徐凡開始籌劃起自己的小店來。
2003年底,重慶永川,徐凡的手機店開張了。有以前建立起來的銷售渠道加上他豪爽、豁達的處事風格,業務發展很快。當又聽到人們喊“徐總”時,徐凡又飄飄然起來。⑻
但當老板和跑業務絕非一碼事兒。從跑業務到自己做老板,打理店子,起碼的規章制度等總得有吧,自己吃飽還要員工不餓。隨著業務的急劇增長和不規范的操作日益頻繁,徐凡在管理人已感覺到很吃力。店開營業1年多,徐凡已賺了近20萬!
一天,一位平時相交甚深的代理商找到徐凡,說有一筆大業務,能賺不少錢,但現在差點款,請求他借點錢周轉幾天。有平日的交情,再加上徐凡豪爽的性格,爽快地拿出16萬給了代理商。這位代理商感激涕零,自覺寫下了欠條,連連保證1個月內連本帶利還清。讓徐凡沒有想到的是,這位代理商老早就謀劃攜款潛逃了。除了徐凡,他還向好幾位商家借款或調貨。⑼
突如其來的變故搞得徐凡措手不及。沒辦法,徐凡只有放下店里的生意,四處尋找騙子。老板的焦慮逃不過店里的伙計的眼睛,人心開始浮動了。一天,他疲憊地回到店里只見一片狼籍,存貨早讓領不到工資的員工“搬”得一干二盡;打電話給平日哥們長哥們短的經銷商希望能回點款,此時有的不接電話,有的支支吾吾說沒錢,更有甚者干脆矢口否認不認帳……⑽
水滴石穿
關了店,徐凡帶著最后一點積蓄進入重慶大學成教院學習。他選擇了曾經讓他顏面丟盡的專業——計算機信息管理和企業管理專業。“我純粹是個莽娃兒(形容不善思考,只憑直覺辦事的人),什么都不懂,光有一股蠻勁能干成什么事呢?老天爺可以給我運氣,但不可能一直給我運氣。第一次創業那是不懂事兒,瞎扯;第二次創業還是不懂事兒,亂整。要想做好事情,就必須學習。我覺得我最想涉足的還是計算機、IT業。
這次既然決定要靜下心來好好學習,那就要爭取讓這個夢想不再遺憾。另外,我對企業管理和經營的無知是我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我還要開店,還要讓別人叫我‘徐總’,所以,我必須學習企業管理知識。”徐凡對自己的學習動因及決心詮釋道。⑾
一夜之間,徐凡仿佛長大了。
在學校,他一邊潛心學習,一邊深入思考自己的未來。2004年,他順利拿到大專畢業證書,也變成一個善于思考、穩重成熟的男人。隨即,這個男人進入重慶最大的電腦城,從電腦裝機、接單干起。他認為:“凡事應該從底層開始干,都了解透了,才不容易犯錯。”在電腦城,他干過5家,目的非常明確:“必須淘到如何管理一個企業的經驗,而不是賺錢。”⑿
2005年,初具經驗的徐凡離開電腦城,飛向更高的目標。在應聘重慶著名的電腦公司中,他清晰的經營思維和穩健的應答風格征服了老板。沒試用,他就直接進入產品批發部。兩個月的行銷員磨練,一雙耐克鞋被路磨爛,他的銷售業績達到每天兩三萬元,創下部門記錄;半年后,老板便決定讓他負責重慶市區縣市場的銷售。權利和挑戰相伴而至,人事安排、財務管理、經銷商維護、產品調度、市場開發……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每天早上9點鐘開始打電話一直打到下午3、4點,接著發貨,然后再回訪,他每天幾乎打接的電話都超過200個。徐凡告訴記者:“我現在右耳聽力明顯下降了,全拜那時所賜。”⒀
天道酬勤。徐凡把市場月銷售額做到了120萬元,公司此前絕無僅有!自然,他不僅獲得近10萬元的績效回報,而且掌握了大量關系融洽的顧客朋友,以及400多家經銷商的渠道資源。
2005年底,徐凡向老板辭去了令人羨慕的職位。⒁
沖擊百萬
當能量積累足夠大之后,爆發只是遲早的事。水滴石穿,當一切準備就緒,“穿石”一瞬的爆發,不就是成就大業嗎?
2006年6月18日,徐凡和一位朋友各出資3萬元,一家電腦公司即開張了。以個性化裝配電腦和批發電腦配件為主,多年經營的關系和渠道,公司經營僅三個來月,居然就沖到單月最高出貨超百萬元的高度!⒂
自古以來,國人似乎皆知“共苦易,同甘難”。一山不容二虎,更是自然規律。因出資相同,徐凡和合作伙伴誰也不服誰,在經營理念上,甚至還發生過多次不愉快的爭扯。“沒辦法,我倆脾氣都太倔了,誰也說不服誰,誰也不肯讓步。如果勉強維持下去,只會把公司搞垮。長痛不如短痛。”最后他們也只好分道揚鑣。⒃
2006年國慶節,徐凡的“重慶旭帆電腦公司”正式開業。旭帆以“誠信為本,用心周到服務”為經營理念,集計算機硬件批發、零售、組裝、軟件開發、周邊設備、網絡系統集成設計和施工為一體,設有銷售部、財務部、大客戶部、技術部和客戶服務中心,還代理AMD、INTEL、IBM、三星、聯想和華碩等多個知名品牌的產品。
環顧自己的公司,今日之“徐總”微笑道:“這次我投入了全部家當18萬元,將公司制度、部門規劃、營銷策略、人員配備等建設一步到位,并非貪大,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沒有規范、和諧、有活力的團隊,是不可能在這么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存活和發展的。”⒄
徐凡爆發出的經營管理能量,在公司隨處可見。例如,日常運作制度化,特別是對客戶的服務更是體貼入微。徐凡說:“我寧愿自己辛苦一點,也不希望聽到客戶的報怨。”
歷經兩次失敗的徐凡,像繃緊的發條,不敢有任何閃失。一次,晚上10點多鐘,他還在公司整理資料,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電腦出問題了,必須馬上解決。盡管客戶離公司至少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下車還有半個鐘頭的路程,但他馬上坐車直奔客戶而去。到了客戶的家,打開電腦一查,原來只是一個極小的操作失誤引起的問題。經他耐心講解,客戶滿意了,但時鐘卻跑到了第二天凌晨1點多。事后,他很有心得:“按照公司規定,電腦軟件問題不在上門服務范圍之內,但客戶如此緊急,肯定是有迫切的需要,如果我拒絕了,我想,從此以后,這位客戶,以及他的朋友都不會再認同我們公司了。”⒅
有客戶的認同,成功還會遠嗎?
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到目前,徐凡的銷售網絡已遍布巴渝大地,業績喜人。憑著自己的實力和魅力,上游供貨商放心大膽以先貨后款的方式給旭帆供貨,這讓徐凡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開拓渠道、市場;而下游的銷售代理也樂意和他打交道,總是不遺余力地推旭帆的產品。
2008年春節前夕,徐凡又投入20萬元擴大經營規模,預計3月將再投50萬元,以完善和擴大渠道建設。單算擴張這筆“小”賬,誰還懷疑徐總的身價已過百萬元!
……
“曾經我有一個夢,要做中國的比爾·蓋茨。現在這個夢,依然存在,而且我會一直為這個夢而打拼!”
——有夢才有精彩的人生!⒆
(責任編輯 黃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