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給人打工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從事IT業程序員的工作者亦如是,“吃青春飯的”已經是這類人的一個共識。而且我還是一個在非IT專營企業里干程序員的,可以這么說,我在我們企業里只能算是“下人”,是為業務部門服務的,是一個不會創造利潤的人,我的利潤價值是需要由業務部門來體現的,這也就是說,業務部門就是我們的“爺”,所以,如何能夠走出我的打工之路?我覺得這是我在2008年最需要考慮的一件事情了。
現在,我覺得如果打工的話,這是一個學習、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創業準備的過程。如果想不打工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當老板。當然,我覺得在這里需要聲明的一點是,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老板的,人生的路有很多種:從政、從教、做研究、做專業技術人員、做管理。關于人生的路如何走,我想各人各異,沒有一個定論,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從一名教師走到一名程序員,這也是一個人生角度的轉變,現在,我將再次考慮一個新的突破,一個新的轉變。我認為,如果需要創業,這并不是一日可成的事情,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培養能力和創造性的過程。那如果考慮到以后需要進行創業,我們現在應該做一些什么呢?應該先考慮一些什么樣的問題呢?
首先,尋找一個創業模式。軟件開發講究“模式”,那創業也是有模式的,不是嗎?這個模式應該就是你的公司以后的靈魂,只有先有了公司的靈魂,才能慢慢的構造公司的骨架——組建團隊;然后就是填充血肉——進行業務運作。這個創業模式我覺得可以是一個構想,甚至是一個平時你在工作中碰到的一個靈感,這個靈感可以來自于你的工作、你的學習、你的生活。但是,這一切,要求你要有一顆時刻準備著的心,準備著這個靈感突然在你的腦海里降臨。如果你在工作中把你的這個信念放在心底的話,那么你就會發現,機會其實就是在身邊的。
其次,在工作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因為我們有了創業的想法,就把公司的事情扔到一邊,甚至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搶公司的業務,或者是在工作時間做私活。我覺得這是一個做人的原則問題,特別是作為一個未來的創業者,你現在就必須為你自己的信譽進行投資,也許在35歲之前,你維護良好的信譽只是投入而沒有產出的;但是當你到了35歲之后,你就能夠從你的信譽投資中得到豐厚的回報的,我非常相信這一點。
第三,學會“夾縫中生存”。當你有了創業的沖動的想法的時候,也許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實現,不管是做什么,你總是需要在周六、周日來回地跑,為你的客戶做分析、做實施;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到12點;每天在你坐車的時候做著你的工作上的計劃;每天上班的時候又要換一付腦袋來做你本職工作上的事情,需要有多點思維。當然,這一切,一開始肯定是很難的,我也承認,我原來就有這樣做過,但我做不到,所以我放棄了做SOHO了,但我現在第二次開始做的時候,我堅持下來了,所以我個人在本職工作上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各種任務。現在還要應付各種繁重的SOHO工作,但我覺得,我很快樂,因為我很充實。而且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工作方式也許是很累,但只有這樣,當你真正做老板的時候,你才能夠應付得來復雜的業務往來、開發等事務。這也是你在積累當老板經驗的時候,請千萬不要放棄!也許你做一段時間,覺得累了,可以放下一切,休息一段時間吧!休整好了,你可以重新再來。畢竟,你現在還有一份工作可以作為你避風的港灣。
第四,確定一個創業的期限。世界在不斷地快速變化,市場也是,人也是,所以,要不斷地跟蹤市場,不斷地進行技術與能力更新,給自己確定一個里程碑,一般來說,你要做一個項目或者一個產品,最好不要超過6個月,最多是一年,否則到時候市場離你的創意已經很遠了。
最后,找合適的人做適當的事。團隊非常重要,找能夠跟你合適的人更是重要,“不求最好,好用就行”!
當然,這是一個我們蛻變的過程,這也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寂寞、壓力、疲勞會時刻伴隨著我們,但如果你明白,我們作為一個打工人,我們在這個時期是沒有退路可言的,只有一直向前,才能看到陽光、藍天、白云!
(責任編輯 梅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