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青人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帶來愉快的人呢?”智者微笑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第二句話是,把別人當成自己。第三句話是,把別人當成別人。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
細細品來,頗有一番感悟在心頭涌動。如果說智者的四句話里蘊藏著無限為人為事的道理,那么,筆者覺得這四句話中也同樣蘊藏著作為一名管理者所應具備的“修為”。
把自己當成別人——審視自身
把自己當成別人,就是需要我們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來審視自身。我們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管理中,都經常容易犯一個公認的“通病”,就是只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尤其是當我們作為主管,高高在上的時候更容易這樣。
企業中經常有這樣一種現象:領導者既是規矩的制定者,同時也是規矩的破壞者。一方面自己在不停的立規矩,而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不斷的違反規矩。所以就有了“只許周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抱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一個管理者要想“服眾”,首先就應該“率之以行”,做出表率的作用。
有人說:自己最了解自己。你也這樣認為嗎?事實上這并不客觀,當我們單純的把自己只當成自己來看時,我們所了解到的只是我心中的“自己”,而非別人眼中的“自己”。簡單的一個小實驗,請你在一張紙上用只用一句話來形容你自己,而同時又能保證所有看見的人一眼就可以認出紙上所寫的人就是你。我想很多人都無法實現。緣何?
當我們用挑剔的目光再次審視下屬的同時,也應該用同樣挑剔的目光審視自己,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清醒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更好的加以改進。切記當你批評下屬工作效率低下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回頭看看自己在工作是否也存在著拖拉的現象。
把別人當成自己——換位思考
把別人當成自己,就是要求我們會學換位思考,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作為主管我們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下屬犯錯是再經常不過的事情了,你將如何處理?當然是不會容忍和姑息錯誤的存在!我們一般都會要求下屬立刻改正錯誤,有時甚至還會加以批評和處罰。
筆者認為,優秀的主管是能夠影響下屬的態度和行為去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領導的影響力有三個不同的層面。第一,遵從。聽從你的命令并乖乖地執行,并非來源于意愿而是你所處的身份和地位;第二,認同。排除你作為領導這個客觀存在外,認同你的價值觀、管理理念和行事作風,積極地執行你的命令;第三,影響。身體力行地影響下屬的內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把你的價值觀變成下屬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為而治。
那么,這些都需要我們換位思考,把別人當做自己來看。不要讓表面表現,遮蓋了本質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切身的體會和認識到致使下屬兒犯錯的癥結所在,而后才可能對癥下藥,以收藥到病除之效。
把別人當成別人——尊重個性
把別人當成別人,強調的是一種尊重。每個團隊都由不同的成員組成,因為個體不同,其個性也必然不同。在管理中優秀的團隊,并非每個成員都表現出相同人個性,而是每個成員都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形成了互補。
兵法有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筆者認為管理也是如出一轍。人有一種通性,但同時也存在著個性。就拿新員工來講,當員工入職時,相信對于工作每名員工都有著非常強愿意去把工作做好,這就是新員工的“通性”。但對于人與人的個性不同,他們的表現形式也將不同。有的員工積極表現自己,有的員工默默無聞埋頭苦干,有的員工注意細結,有的員工善于學習,有的員工善于動腦,有的員工善于動手。由于表現形式的不同,產生的效果和作用也必然不同。而作為管理者我們要做的是充分利用新員工的“通性”,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而非完全“同化”,強行否定其獨有的“個性”。
就如我們常提到的“西游團隊”,每個成員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而且有著不可替代的一面。也正是恰恰因為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個性,使得個人優秀的團隊最終完成了“西天取經”的任務。
把自己當成自己——堅持自己
把自己當成自己,強調的是一種“自我”。相信看到這句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就如同管理中我們每位主管的風格和手法都有所不同,各具千秋。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筆者認為,對于管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有意識的不同而沒有本質的區別。在日常管理過程中,作為主管我們都會遇到林林種種的問題,有成功也會有失敗。而當失敗時,我們更多的應該是總結經驗教訓,正視問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而非懷疑或否定自己。著名的賓利車因近百年來始終堅持手工制作和精益求精的生產品質而文明于市,得到世人的認可與矚目,可見堅持“自己”的可貴。那么我們在管理中也應堅持自己的管理風格,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管理風格,從而得到下屬及同僚的認可。
這四句話中的“自己”和“別人”中,存在許多的矛盾和辨證,這就需要我們能夠把他們結合和統一起來。就如管理中有的“你”與“我”,相互依存,又相互獨立。
經典管理感悟
1.經常自我反省,檢視一下,在管轄范圍內的人、時、地、物、有沒有浪費資源,或無效運用的狀況。
2.不要在下屬面前抱怨工作,數落上司及公司的不對。
3.接受上司交待任務時,在沒有嘗試執行之前,絕不說“不可能”、“辦不到”。
4.當工作未能順利完成時,對上司要能一肩承擔所有責任,不在上司面前數落部屬的不是。
5.做任何事物以前,先花些時間思考一下目標與方向是否正確。
6.除非特殊狀況,交待事項只對下一級的直屬部屬,而不跨級指揮。
7.接受上級跨級指揮時,必定要及時回報直屬上司,讓其了解狀況。
8.下達指示時,著重要求目標的完成,對過程不需要太多的限制。
9.在計劃階段,要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借用別人的經驗與智慧,做好必要的協調工作,絕不可以閉門造車。
10.要盡力讓部屬了解狀況,與大家信息共享,不要存在“反正叫你去做就對了”的觀念。
11.解決問題時,一定要客觀的找出原因,不可憑主觀的直覺來判斷。
12.所屬員工接受Off.J.T(off job time)訓練時,要能夠全力支持,協助他排除時間與工作的障礙,使他專心接受訓練。
13.要充分了解部門內各項職位應具備的知識,技巧與態度條件,并設置《崗位說明書》。
14.要主動的找部屬聊天談心,不要只是被動的等部屬來找我說話。
15.養成每天說幾句好話的習慣,如“辛苦了”、“謝謝”、“做得不錯”等。
16.員工本人生病時,能拔通電話給予關心,如果員工家中有婚喪喜慶,盡可能去參加。
17.要求員工的事,自己也要能做到,凡事從自己做起。
18.不要只是靠權勢(力)要求部屬,而要展現自己的管理及專業上的才能,讓員工能夠心服口服。
(責任編輯 倚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