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者是企業中堅力量,承擔著企業決策、戰略執行及基層管理的任務。然而,實際上中層管理者因為處于一個夾縫位置,在處理“上面有老,下面有小,中間還有兄弟姐妹”的關系上,常常因為兼顧不周而使自己陷于尷尬境地。
那么,中層管理者應該怎樣做才能既得到企業老板信賴,又獲得“同門”以及下屬員工贊許呢?
學會管理上司
用“300%”的組成結構來形容一位優秀的中層管理者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這300%包括:“70%態度+30%能力”、“70%機制+30%闖勁”和“70%宏觀組織+30%細節把握”。對中層管理者不僅要求“德才兼備”,同時也要求能夠了解上司意圖,做好“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需要中層管理者能與企業老板良好溝通,這之中就要求有一定智慧。“向上管理”不是中層管理者去如何領導企業老板,而是要求中層管理者能夠與企業老板保持正常溝通、協調,充分了解老板意圖,然后去影響及引導下屬員工工作,使企業老板意圖能與下屬員工工作協調一致。對于一個優秀的中層管理者來說,良好的“向上管理”對企業生產經營有著重要的作用:當企業老板作出錯誤決策時,中層管理者的“向上管理”能使老板及時扭轉錯誤決策。
中層管理者在“向上管理”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揚長避短。不同企業有不同類型的企業老板,不同的企業老板有不同的個性特點。中層管理者需要了解企業老板的個性特點,揚長避短,在適當的時候幫助老板做好企業管理。同時,在與企業老板保持溝通時,不僅要使自己的意見及觀點與老板保持一致,而且還要引導員工們理解與扶持老板的意圖,做好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察言觀色。企業老板也是人,也會有情緒上的周期。中層管理者作為老板與下屬員工的橋梁,應正確把握老板的情緒特點。企業老板情緒的高低與好壞,有智慧的中層管理者應該很好了解。在掌握老板情緒周期后,中層管理者應該察言觀色,及時做好該做的工作,以便為老板分憂。
忍字當先。在與企業老板溝通中,中層管理者同樣也應該把握好自己情緒,心平氣和地與老板溝通協調。而一旦出現自己想法與老板意圖抵觸時,一定不要義氣用事,隨心所欲,這樣往往容易與老板發生沖突,最后給自己埋下后患。最好的辦法是,少說為佳,但求無過。須知,忍得一時之氣,免除百日之憂。
學會管理員工
中層管理者管理員工最重要的手段是善于激勵,因為你的目標最終需要依靠下屬去完成。中高層管理者應該明白,成功管理的一大要素就是激勵。
三國時劉備的成功給了我們現代人很多啟示。論智慧,劉備絕對不如諸葛亮;論武藝,劉備自然也比不上關羽;論勇猛,他顯然也不如張飛。然而,他卻可以使一群優秀人才為其服務。因此,作為中層管理者,不需要太優秀,但必須懂得如何激勵下屬員工。
有這樣一件事:王先生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平常很吝嗇給人贊美或掌聲。有一天,在家吃飯時,他發現烤鴨只有一條腿,于是問太太:“為什么這只鴨子只有一條腿?”
太太說:“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們家的鴨子都只有一條腿呀。”
“我不信,所有鴨子都有兩條腿,為什么只有我們家的鴨子比較特別?”
“不信,你不會自己到池塘去看?”
于是王先生跑到池塘去看他家的鴨子。由于鴨子正好在睡午覺,因此都縮著一條腿,只用一條腿站立。因此看過去,好像所有的鴨子都只有一條腿。王先生靈機一動,朝鴨子棲息的方向很用力地鼓掌。鼓掌的聲音把鴨子都驚醒了,紛紛把縮著的那只腳放了下來。
“如果你想吃有兩條腿的烤鴨,也請來點掌聲吧!“太太無不幽默地說。
善于激勵,就會產生出意想不到的奇跡。
激勵的方式很多,主要有:
尊重。尊重是企業對個體或群體的崇高評價與認可,是滿足人們自尊需要、激發人們不斷進取的重要手段。根據一份調查顯示,高達78.2%的被調查者希望管理者工作時像領導,非工作時像朋友;52.8%的被調查者認為管理者對人才的尊重和認可是最能激發他們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因素。因此,尊重應當成為激勵人才的第一要義。
贊美。每個人都有優點,但也一定存在著許多缺點。中層管理者不能只看到下屬員工的缺點,卻發現不了優點。表揚和贊美下屬員工是企業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松下幸之助說:“激發部下發奮圖強的工作秘訣,就是信賴部下,讓他們自主自發地去工作。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對部下不聞不問。作為中高層管理者,該說的話還是要說,但必須注意說話方式,以免在批評時傷害部下的自尊心。這是我在長期的實踐中感悟到的一點心得。”
關心。關心員工是全方位的,必須是管理者想員工之所想,急員工之所急,切實解決他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困難和細節問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關心是一種情感投入,通過關心,營造一種相互關心、團結的氛圍,員工才能夠在愉悅的環境中工作。人心順,一切皆順!
學會管理自己
一個會經營自己的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干出一件偉大的事。善于經營自己的人,至少有兩大氣質:
“氣”
一個人,要有志氣;一個家,要有底氣;一個團隊,要有士氣;一個民族,要有骨氣;一個國家,要有朝氣。
一個人的志氣,首先來自于你生活和工作中的底氣。所謂底氣,就是家庭和諧、無牽無掛,使你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全身心投入事業中去。家庭是中國人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和諧,麻煩就大了。我們和外國人不同,就是家庭因素第一。老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家庭是中國人的最小單元,而不是企業。打理好家庭,這是底氣。
一個團隊要有士氣,而提高士氣的最好武器是企業遠景,有了遠景,團隊成員才能看到光明、增加希望,從而激發積極性。
對于一個企業,遠景管理要和員工一起分享。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個“老板”,籠絡百姓的旗號各不相同。劉備的創業旗幟是仁義,雖然有漢室宗親的幌子,但主要是靠仁義起家,諸葛亮、趙云這樣的人,都是沖著劉備的為人而來。孫權則不是,孫權的創業旗號是家園,江南六郡八十一州,都是自己的家園,發展自己的家鄉,是孫權的旗幟。曹操招攬人才的旗號是事業,戰將千員,雄兵百萬,很多是為了事業來的。希望事業有成的,找曹操;希望落葉歸根的,找孫權;希望追隨老板生活的,找劉備。事業這個旗號最大,所以曹操最后統一天下。
骨氣,之所以把它作為經營企業、領導市場的一大方略、一大功夫,就是因為沒有骨氣的企業,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有骨氣的企業,有自己的企業遠景,有永不言敗的拼搏斗志。
“容”
“容”是指中層管理者在企業中應該“知人善用”,學會“包容”,在“容”的過程中經營好自己,真正讓企業老板和下屬員工都能認可自己。
容人之短。中層管理者在用人時要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具有用人不疑的胸懷。
容人之長。中層管理者要善于容忍才能高于自己的人,把有能力的人團結在自己周圍,合力創造業績。
容人之過。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每個人都有可能做得不周到的地方,中層管理者要容人之過、容人之錯,誨人不倦,善于調教,使之改過自新。
容人之“犯”。中層管理者要學會容忍下屬的批評,包括那些有損尊嚴的批評,不去斤斤計較,處處以大局為重,就能以寬容之心,化“小人”之妒。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