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商務主要是圍繞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來開展的,企業供應鏈模型概括了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有關的主要角色和活動。從供應鏈角度研討電子商務的企業應用,就必須深入探討XML(可擴展標記語言),作為標準交換語言在電子商務中擔負起描述交換數據作用的相關技術以及電子商務所必需的軟硬件環境。
關鍵詞:電子商務;供應鏈;數據交換;可擴展標記語言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電子商務是指系統化地利用電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從事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活動的全過程。也可以說,電子商務就是指在Web上利用特定的信息技術來開展企業業務,即通過電子化手段來完成商業貿易活動的一種方式,包括任何在Internet上進行的商務交易形式或商務信息交流。
電子商務主要類型有:B to C(企業——個人,代表類型:網上書店、網上商店);C to C(個人——個人,代表類型:網上競價);B to G(企業——政府,代表類型:網上申領執照);B to B(企業——企業,代表類型:電子貿易)。其中B to B是最具發展前途的電子商務類型。它是一種將買方、賣方以及服務于他們的中間商(如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換和交易行為集成到一起的電子運作方式。而這種技術的使用會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生產、銷售和運行模式,甚至改變整個產業社會的基本生存方式。
二、電子商務企業應用
從事電子商務的主體是企業,電子商務主要是圍繞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來開展的,企業供應鏈模型概括了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有關的主要角色和活動。下面主要從供應鏈角度來考察電子商務的企業應用。
(一)企業供應鏈和價值鏈
各種企業的一般特征是:企業要向供應商采購原材料,經過內部的加工過程生產出產品,最后把產品銷售給顧客。即:
供應商→(采購系統→生產系統→銷售系統)→顧客
以上所示是簡化了的企業供應鏈模型,它概括了企業的基本經營活動以及有關的主要角色。其中的括號代表企業自身,括號外部是其主要交易伙伴:顧客和供應商。
模型的最終目標是向顧客“供應”其需要的商品或服務,而這些商品是由生產車間“供應”的,生產車間需要的原材料由供應商提供。從供應商到企業,再從企業到顧客,存在著從原材料到在制品、半成品、產成品的生產、供應過程,直到最后把產品賣給顧客。因此把它叫做供應鏈模型。
用企業供應鏈模型來考察電子商務應用的時候,價值鏈方法有很大作用,價值鏈方法把經濟實體的活動按照其流程和關系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具體環節,分析每一個環節對企業效益的影響,這樣,全部環節就構成了價值鏈。通過對各個環節加強管理,提高每個環節的效益,使企業整體的效益得到提高。
在供應鏈中,企業向供應商的采購就影響其效益。供應商抬高價格、交貨延期、質量低劣等都會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而企業和顧客的關系更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企業的產品價格高。質量次、售后服務差,顧客就不會購買企業的產品,企業的收入就會減少??梢?,在企業和供應商、企業和顧客的環節上,確實存在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也對經濟效益有影響。比如,銷售部門不向設計部門及時提供顧客需求信息,導致設計出的產品不能滿足顧客需要,產品就沒有市場。所以,企業供應鏈也可以被看作價值鏈。企業電子商務就是采用電子手段、信息化技術,把它們應用到企業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提高各個環節的價值,從而使整個企業價值鏈的總體價值得以提高。
(二)供應鏈下游的電子商務
如果把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環節叫做供應鏈的下游,而把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環節叫做供應鏈的上游,那么從在供應鏈上的位置看,供應鏈的下游就是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上電子商務的應用就是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電子商務。它和所謂的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有不同含義。B to C,B to B,B to G的劃分依據是和企業打交道的對象的類型,而這里是按照在供應鏈上的位置來加以區別的。
從價值鏈的角度,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環節對企業的價值是銷售收入。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顧客購買其產品所支付的價款。因此,實現和增加企業對顧客的銷售是這個階段經營管理活動的核心。
供應鏈下游的電子商務應用的特點是以銷售為主要目標,要發揮電子商務比傳統商務的獨特優勢來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為企業吸引更多的顧客,銷售更多的產品,從而得到更多的銷售收入。
1\\電子市場
電子市場(E-market)是企業網站上的一個專門的區域,其英文定義是:The electronic market is the place where shoppers and sellers meet。它只提供一個虛擬的場地,使買家和賣家有機會在這個場地上彼此接觸,除此之外,它并不提供其他的交易服務。它就像我國有些農貿市場、服裝和小商品市場,市場的所有者出租攤位,使顧客有機會和各個攤位的小販交易,但是市場本身并不參與交易。
電子市場的實例有很多。如我國許多電子商務網站開辟的個人二手商品交易市場、一些高校學生開辟的進行舊參考書、二手手機、MP3等交易的網站等。美國為了在全國調劑不同地區的電力供應,曾經創辦了網站,各個電廠的電力信息在網站上一目了然,電力過剩的電廠就可以與短缺的電廠自行調劑余缺。
和傳統市場相比較,電子市場的優點是:時空優勢、成本優勢和速度優勢。傳統市場只能白天開業,顧客必須親自到市場交易,而電子市場24小時運轉,顧客只需要在家里上網。電子市場的“攤位”租金少,很多是免費的,而且速度快得多。
電子市場的缺點是:它只是供應鏈下游活動中的一小部分,完成商品交易需要完整的過程包括報價、還價等談判過程,需要物流配送機制來從供應商處購得商品,把商品送到顧客手中,還要有付款、轉賬等資金處理過程,電子市場沒有涵蓋商品交易的完整過程,只是提供了虛擬場地,增加了供需雙方獲取信息的機會;它的技術要求低,有些網上二手商品交易市場甚至只能讓買家或賣家把自己的需求信息和聯系方式發布出來,實際的交易只能用電話等手段自己聯系,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應用類型,電子市場的設計與開發不需要包含交易的大多數內容,因而對它的技術要求和投資要求不高。
電子市場屬于電子商務應用的初級階段,一般應用于開發的單位或個人。
2、網上銷售
網上銷售也叫做網絡營銷、電子銷售。它的范圍主要是在供應鏈的下游,圍繞企業向顧客銷售其商品的活動。如美國的亞馬遜、我國的當當網上書店等。它們的電子商務系統包括了比較完整的針對最終顧客的交易活動。像網上的市場調研、廣告宣傳、產品介紹、顧客購物、電子支付、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和電子市場相比,電子銷售包括了交易的完整過程,在電子商務應用類型中,它的業務覆蓋面更大,其技術要求更高、更復雜。但是,它沒有涉及企業自身的采購,也不涉及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管理。在企業供應鏈上,電子銷售只完成了供應鏈下游的任務。
(三)供應鏈上游的電子商務
從供應鏈上的位置看,在供應鏈的上游,就是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環節。在這個環節的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主要內容是對原材料的采購,簡稱為網絡采購。
從價值鏈的角度,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環節對企業的價值是保證原材料供應的數量、質量和交貨期,降低采購成本。要發揮電子商務比傳統商務的獨特優勢來實現這些目標。如中國石油公司的網上招標系統,由于它能夠擴大供應商的范圍,公開公正,處理速度快,交易成本低,因而為中國石油公司帶來巨大效益,也受到供應商的歡迎。和供應鏈下游的面向銷售的電子商務應用比較,面向采購的電子商務應用有與其相同的地方,但是其業務更加復雜。企業在采購中面對的不是個人,而是其他企業,采購數量要比面向消費者的零售數量大得多。消費者的購買活動主要涉及價格、數量、品種等,相對簡單一些,而企業采購還要確定支付方式、運輸方式、交貨地點和時間、索賠條款等。所以,面向采購的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業務覆蓋面也很大,其技術要求更高、更加復雜。但是,它也沒有涉及企業的銷售,也不涉及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管理。供應鏈上,電子采購只完成了供應鏈上游的任務。
電子銷售和采購是目前多數企業電子商務的應用形式。
(四)涵蓋整個供應鏈的電子商務
如果把企業供應鏈的全部過程都包括進來,即將其延伸到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以及與企業有關的其他經濟實體和政府主管部門,就是更加徹底的涵蓋整個供應鏈的電子商務。國外有的把它簡寫為E-Business或EB,即電子企業。西方近年來涌現出在企業內部以及在企業和合作伙伴之間全面深入地采用信息技術的新型企業,他們把這類企業叫做數字化企業(Digital firm)。像通用電氣公司和沃爾瑪公司,它們就比較全面、徹底地進行了信息化的改造。我國的海爾集團實現了全球網上采購、通過網絡進行全球接力設計、自動化倉庫管理和運輸的信息化等,而且用網絡把它們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它也屬于這種類型。
數字化企業的業務覆蓋面和技術要求更加復雜。它的突出特點就是異構系統之間的連結,即要能實現在不同部門以及不同企業的各種不同的網絡、硬件、軟件和數據之間能順暢地通訊,實現不同部門、不同企業之間的協同商務。
目前在國內的中文文獻書籍中,對英文詞托E-market,E-Commerce,E-Business,Digital firm等沒有明確的區別,通常都統稱為電子商務。但是從它們的英文原意可以看出,它們是相互關聯但不同的概念。排在后面的詞匯所代表的電子商務應用類型在范圍和技術上都要更復雜、更龐大。如數字化企業所指的范疇就比電子商務(E-Commerce)大得多。不同類型的電子商務,其業務范圍、復雜程度和技術難度大不相同。
三、電子商務XML技術
(一)XML技術簡述
XML全稱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是互聯網聯合組織(W3C)創建的一組規范,以便于軟件開發人員和內容創作者在網頁上組織信息,其目的不僅在于滿足不斷增長的網絡應用需求,同時還希望借此能夠確保在通過網絡進行交互合作時,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與互操作性。
XML一方面作為一種元標記語言,是用來定義新的標記語言的;另一方面,在國際互聯網上,特別是在電子商務中,服務器與服務器之間、服務器與瀏覽器之間有大量的數據需要交換。這些要交換的數據,都要求對數據的內容和表現方式有所說明。應該說SGML擔當這個國際互聯網上數據交換標準語言的角色是再合適不過了,但是由于SGML對互聯網應用來講太復雜了,所以在這里需要一種既能像SGML那樣作為元語言使用,又能比較簡單地進行處理的標記語言。XML正好滿足這些條件。因此,在互聯網世界中,XML的用途主要有兩個,一是作為元標記語言,定義各種實例標記語言;二是作為標準交換語言擔負起描述交換數據的作用。
HTML在互聯網上已經很流行了,用HTML來進行數據交換不行嗎?答案是HTML擔當此任有些勉強,而用XML能更好地完成這個任務,原因在于:HTML無法描述數據內容,而這一點恰恰是數據檢索、電子商務所必須的。
1998年以前,Internet上沒有數據交換的標準,但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數據交換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各企業使用各種不同的數據格式不利于交換。同時,目前在Web應用的三層結構中,扮演穿針引線的數據標準角色的是HTML,但是由于HTML本身的缺點,使它越來越力不從心,而XML作為新的Internet上進行數據交換的標準,能夠更好地為電子商務服務。
在Internet上實現B to B電子商務的關鍵在于標準的統一化、服務的個性化、處理的自動化、交易的安全性和響應的快速化。
(二)電子商務標準的統一化
信息的無歧義性是電子商務的基本要求,為了買賣雙方之間精確地表示相互交換的信息,必須定義一種統一的標準格式。在電子商務出現之前,在商務伙伴之間交換電子數據采用的傳統技術是有幾十年歷史的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但Internet的出現向這一傳統技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制定基于Internet的非EDI信息交換標準和協議也就成為了必然。一些基于XML的電子商務標準即是對參與交易的各方在交易的規范性與合法性方面的一種約束。
(三)電子商務服務的個性化
—個成功的B to 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應當能夠做到提供一定的個性化服務。對于B to C網站來說,個性化服務就是根據訪問者的個人愛好、性別等做出相應的個性化定制;而對于B to B網站來說,則是針對不同的交易方的需求做出不同的響應,使得交易方有一種專為自己量身定做的感覺。而用XML可以很方便地識別用戶的特定信息,以便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四)電子商務處理的自動化
有時會需要在網站中加入一些自動化處理機制,比如訂單的批處理、信息搜集的自動化、信息發布的自動化等等。常用的解決方案包括服務器端的腳本程序以及基于代理的算法。CommerceNet的eCo系統就是一個將XML框架用于基于代理的電子商務的范例。
(五)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性
安全的電子商務必須滿足以下要求:有效性、機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賴性和可鑒別性。實現安全交易的手段包括:加密技術、數字簽名與數字證書、Internet安全協議(如SSL、HTTPS)。
(六)電子商務響應的快速化
一個好的網站必須是一個能夠對客戶提出的要求做出響應的網站。這主要是對網站軟硬件性能的一個考驗。采用多CPU的SMP系統或集群系統,以及在多服務其間平衡負載都是很好的方案。
從上面可以看出,XML可以更好地支持電子商務的關鍵特性,目前國外各行業基于XML的電子商務規范與框架層出不窮,例如微軟的BizTalk框架、IBM的tpaML、CommerceOne的xCBL等。XML技術的融入,使得電子商務可以在Internet上的不同系統之間交換信息,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數據的可持續性,保護了現有的投資。據有關權威統計,目前80%以上的電子商務都是基于XML,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XML的重要性。
四、電子商務軟硬件環境
Internet電子商務系統是一個由多種軟硬件構成的綜合系統或集成系統,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高性能電子商務服務器;虛擬電子交易柜臺;虛擬購物車;電子商務工具箱;數據庫綜合化管理系統(如Oracle、Sybase、Informix等數據庫可以集成到Web動態網頁上);在線目錄出版技術;電子商務安全交易軟件;電子軟件傳送(ESD)技術;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系統和可視化工具;電子商務在線交易處理系統(OLTPS);電子商務在線分析處理系統(OLAPS)等。
五、結束語
信息技術一日千里,不僅給商家帶來無限商機,更切實影響著每一個普通人。當然,說全面自由地將“電子商務”普及到千家萬戶還為時過早,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公路起步較晚的我國,在以下方面還需進一步創造條件:技術上必須做到安全可靠;國家在宏觀上要對電子商務進行立法和規范;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方面要有一個大的改變;付款機制的改變。為了健康地發展電子商務這一新生事物,很有必要規劃出我國實施Internet網上購物的運作模式,解決關鍵的技術問題,制訂出相應的標準和法規等。這需要廣大科技人員、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多發揮個人和企業的積極性,不能等,不能靠,先把工作做起來,進而再推動工作全面、深入地發展。電子商務最終必然是國際性的,需要大家共同打造它的繁榮與昌盛!
責任編輯:孫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