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故,“猝死”忽然成為最潮最in的死亡方式,建筑工人于爬高爬低十小時后猝死,貨車司機于不眠不休駕駛十二小時后猝死,某明星于跳舞練習時心臟不適亦被醫生警告隨時猝死;至于美國著名主播猝死于新聞播報室內,更已成為國際新聞#65377;
死亡沒有預告,生命像一條細繩,拉得太緊,突然斷裂,站在繩索兩邊的人都跌個狼狽踉蹌;一邊,是死者;另一邊,是家屬#65377;
猝死之令人討厭,在于來不及準備,該分配的沒分配,該刪除的沒刪除,一直想交代清楚的話語,亦只好被帶進永恒的黑暗,無聲無息地消失于虛空#65377;
你刪除手機的短信了沒有?電郵呢?照片呢?那些你不希望被至親看見的種種數碼信息,每個0與1都代表著某部分的你:偽裝的你#65380;隱藏的你#65380;連你都不敢面對或承認的你#65377;當你猝死,極可能徹底暴露于至親眼前,你無所遁形,在你去后,至親才有機會清楚你是什么樣的一個生物#65377;
生前,在至親眼里,其實你是“平面”的#65377;唯有在猝死之后,打開手機打開電腦打開你的隱秘抽屜和神秘花園,至親才了解“立體”的你,但你此時已經無從駁辯或澄清或悔過#65377;一切頓成昔事,你死去,但在至親腦海留下了種種疑團,哦,原來他做過和想過這些事情而我竟懵然不知,一直以來所謂互相了解,原來只是互相欺騙的神話#65377;
死者已矣,但對生者而言,故事才剛開始#65377;這是偵探故事,這是推理故事,這是解密故事#65377;生者在生活里忽然多出了許多問號#65377;
但如果生者略有智慧,轉念想想,如果猝死的是自己,豈不也會留下如彼或如此的蛛絲馬跡以讓對方左思右尋?沒有秘密的關系往往是乏味的關系,隱瞞欺詐足以衍生罪惡的快感,生命里有一點點這種或那種的脫軌快感,是沒壞的,反更令人滿足珍惜于生活尋常的安穩快樂#65377;
萬一生者完全沒有秘密?那就應該替自己的單調平面感到傷心了#65377;別為猝死之人哭泣,在此情況下,每滴眼淚都為自己而流,因為,你錯過了太多生活的美好#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