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辣椒的人,恐怕都會經常碰到這樣一個眾所周知而又非常經典的問題,那就是不斷會有買主問:“你這辣椒辣嗎?”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怕辣的,立馬走人;答不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喜吃辣的,生意還是不成。當然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把辣椒分成兩堆,吃辣的與不吃辣的各選所需。這是書上說的。
我一天沒事,就站在一個賣辣椒婦女的三輪車旁,看她是怎樣解決這個難題的。趁著眼前沒有買主,我自作聰明地對她說:“你把辣椒分成兩堆吧。”沒想到賣辣椒的婦女對我笑了笑,輕聲說:“用不著!”
說著就來了一個買主,問的果然是那句老話:“辣椒辣嗎?”賣辣椒的婦女很肯定地告訴他:“顏色深的辣,顏色淺的不辣!”買主信以為真,挑好后滿意地走了。也不知今天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人都是買不辣的,不一會兒,顏色淺的辣椒就所剩無幾了。我于是又說:“把剩下的辣椒分成兩堆吧,不然就不好賣了!”然而,她仍是笑著搖搖頭,說:“用不著!”又一個買主來了。賣辣椒的婦女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答道:“長的辣,短的不辣!”買主依照她說的挑起來。這一輪的結果是,長辣椒很快告罄。
看著剩下的都是深顏色的短辣椒,我沒有再說話,心里想:這回看你還有什么說法。沒想到,當又一個買主問時,賣辣椒的婦女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軟皮的不辣!”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被太陽曬了半天,確實有很多辣椒因失水變得軟綿綿了。
賣辣椒的婦女賣完辣椒,臨走時對我說:“你說的那個辦法買辣椒的人都知道,而我的辦法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忽然有所頓悟: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寫成書,但你卻不能簡單地照著書上寫的智慧去生活,因為生活是鮮活而靈動的!
多開一扇特別的生意窗
趙心銘
我女兒學校周圍有三家賣文具的小店。表面來看,幾乎沒有什么區別,賣的都是學生需要的各種文具。相似的門面,價格也大同小異。店主接待顧客時,臉上也都漾著謙和的笑容。每次我去給女兒買文具,隨便選一家店就買了,感覺沒什么不同。
我女兒有個丟三落四的毛病。那晚,女兒照常做完作業,正準備睡覺時,她突然大叫起來:“爸爸,我還差一道手工作業沒做。老師叫我們做一枚刻有自己姓名的印章,印在紙上,明天一早就要交上去。”這可怎么辦,做印章的毛料和雕刻小刀都沒準備,而且只有學校旁邊的文具店才有。當時已是晚上十點多,去敲店門,別人會理睬嗎?我也只能去試試運氣了。
趕到那,學校周圍的幾家文具店早已打烊了,大門緊閉。正失望時,猛然發現轉角處的一家文具店開著一扇小窗口,柔和的燈光透出來,讓人心頭一熱。驚喜地上前,發現窗口邊還掛了個小紙牌:夜間文具有售。
店主是位中年人,他對學校的“行情”熟悉得很,學生每天需要什么東西他幾乎都了解。我剛說出做手工幾個字,他轉身就如數把我需要的東西遞給了我。而且還把一盒印泥借給了我,第二天讓我女兒上學時帶回就行。隨口聊起,我是他當晚接待的第三名顧客。談及晚上營業的初衷,中年人憨厚一笑道:店的位置不佳,正常經營比不過別人。好幾次晚上碰到家長敲門,便萌生了這個“開小窗”的創意。雖然晚上總要熬夜,但為應急的顧客解了難,他們對店的印象會深一些。
從此以后,再給女兒買文具,我有了選擇。我還特意留心了一下,看見不少家長專門繞到這個店。他們都和我一樣,對這家店的“小窗子”有著特別的好感。無為變有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地雖不利但可創造人和。一扇不關閉的窗口,透著睿智和關照,溫暖了顧客的心,儲存著人氣。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也許你的生意經歷過不如意,也許你覺得你的小生意跟別人比很難有所作為。但看過了這個小故事,或許能打開你的思路,借助智慧、創新、勤快也為你的生意多開了一扇窗,讓你的生意在2009年獲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