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進入大學,他是北京理工大學電機專業一名普通的學生;23歲畢業,成為漢王科技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員工;25歲,抓住機遇,到新加坡繼續程序開發研究;28歲用自己的技術鑿開通向成功的通道;30歲,他站在通道的另一端,成為IT界標桿,創辦的Maxthon瀏覽器僅在官方網站下載量就突破了一個億。
現實名片:
1975年生,河南鄭州人。
Maxthon(網絡瀏覽器)首席執行官。
理想名片:
目前的現實即是曾經的理想;
今后的理想是讓Maxthon使人們的網絡瀏覽習慣發生變革。
關于“創業”那些事兒
創業要有興趣,有樂趣,才能堅持。
不要不擇手段,達到自我滿足的方式有很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過程中要有信仰和原則,否則極易迷失。
面對壓力和挑戰,可以單純些。
DIALOGUE創業者面對面
《風尚志》: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陳明杰:唱歌。
《風尚志》:你認為最值得做的社會活動是什么?
陳明杰:慈善,但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去做慈善。
《風尚志》:你所擁有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
陳明杰:審美的眼光。
《風尚志》:認為自己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是什么?
陳明杰:管理能力。
《風尚志》:你認為男士裝備中最能彰顯品位的是什么?
陳明杰:大腦。
《風尚志》:你最欣賞男性身上什么品質?
陳明杰:親和力和幽默感。
《風尚志》:你認為自己的心理年齡有多少歲?
陳明杰:21歲。
《風尚志》:你的成功“秘訣”是什么?
陳明杰:有所堅持,有所放棄。對那些常人看到很重要的東西有時候反而不會在意。
棉質T恤,米色休閑褲,拖鞋……像比爾·蓋茨那樣隨意,這就是陳明杰心中一個搞技術的研究人員應有的形象。所以,從大學畢業參加面試到現在面試別人,他都沒有穿過西裝,甚至是為著裝費過心,包裝就是偽裝,他拒絕偽裝。
見到陳明杰,一身休閑,笑容像個孩子。他的公司——全開放式的辦公環境,他的辦公桌竟然擺在拐角,不劃分獨立辦公室,和其他員工也沒有任何隔斷。這個廣闊的空間,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很通透,所有事務盡收眼底。設計這樣辦公室的人內心一定是開放、無壁壘的,而Maxthon公司布局的設計者,也是陳明杰本人。
當然,僅僅憑他那瘦小的身材,和異常白皙的雙手是不具說服力的,特別是在IT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圈子。所以他換了種方式讓人折服:2006年,他的產品入選了世界著名IT評論雜志Red Herring所評選的亞洲最具潛力企業Top 100,還作為唯一受微軟邀請的中國瀏覽器參加了CES2006展會。2007年,傲游被CNN評為2007年世界十大最震撼商業模式,并被Business 2.0和CNN評為聯手選出的非美國本土31最熱門的社區型初創網站。
2008年,擁有上億用戶和三十多名員工的陳杰明僅僅33歲。
第一伴侶
33年前,陳杰明出生的那個工人家庭并沒有做生意或是研究的傳奇,生活也沒有賦予他太多的優越感。小時候,陳杰明和其他孩子一樣喜歡打游戲機,那時的游戲機要投幣、帶把手,就是大炮打飛機。沒有錢去兌換“硬幣”,可他還是天天下學就往那兒跑,推開門,悄悄站在別人身后,目不轉睛的看著游戲機屏幕,直到牢牢記住游戲中的飛機何時出現,從哪個角度來,確信自己可以通關,再把來之不易捂熱乎了的硬幣,小心翼翼地投入游戲機那狹長的投幣口。
大多時候,他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從來不知道累,天黑才回家。為此挨過不少打,父母和學校的老師都覺得這個孩子要玩物喪志了。而十歲的他,卻沒在如何能痛痛快快玩一次游戲上花心思,他琢磨的是:我要自己設計出一個更好玩的游戲。
這個想法,竟在陳杰明上初二的時候就實現了。鄭州一中是重點中學,學校機房里有幾臺8086,他沒事就往那里跑,手里還捧著不知哪里借來的編程書。所謂處女作很復雜也很簡單:還是大炮打飛機的主題,只不過操作手段上更復雜了。陳杰明說游戲本身談不上好玩,而一遍寫程序一邊體驗游戲,才是真正享受的過程。
那時他15歲,成績穩定在前十名,算不上鳳毛麟角的聰慧,他的設計并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周圍人關心的還是:考入好高中、好大學,好好學習。
鄭州八中畢業后,他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報考的計算機學院,卻被分到了自動化專業。同宿舍有八個兄弟,大二那年,在他的號召下,每個人拿出相當于兩個月飯錢的四百塊錢,一起買了一臺286。無以考證是否因為這臺電腦,他有好幾門課程都亮起了紅燈。
這臺電腦陪著他們,度過大學后三年的時光。畢業的時候,沒人惦記這臺笨重又落伍的“大家伙”,陳明杰卻興致沖沖地把它抱回了家,因為他相信自己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運籌奇跡
有些人抬頭看路卻不能腳踏實地走路;有些人默默的走好每一步,腳踏實地的“運籌奇跡”距離目標越來越近,陳明杰顯然屬于后者。
大四經一個朋友介紹到中科院軟件所下的漢王公司做了程序開發員,一個從學校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歡欣雀躍了起來,原因是終于有了臺屬于自己的電腦。太眷戀那單位的586,所以他只要是他醒著的時候,都在公司,沒有上下班之分。娛樂方式是上清華的BBS軟件版,和網友們討論、分享,甚至是調侃、吹牛一些新技術。
2000年,他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新加坡國立大學下屬公司發布了在國內的招聘信息,陳杰明投出了自己的簡歷,兩個星期后通知他去面試。那時的他是一個專著于技術的單純孩子,沒有多想就敲開了面試官的門,比約定的時間早了四十分鐘,面試官狼狽的穿好衣服迎接這第一位面試者,可能就是歪打誤著的非正式,談話氛圍很輕松。
兩個月后,在他快要遺忘這件事時卻接到了錄用通知。事后才知道,前前后后被面試的有近百人,而只有他一個人被錄用,來到新加坡。“為什么會挑中我?”“因為你說你乒乓球打得好”。
如果非要說人生有轉折,那這無疑就是他的一個新開始。新加坡待了四年,從新鮮到寂寞無聊,電腦是他不離不棄的伴侶。在網上看到一個叫IEⅠ的程序下載量很大,卻因種種原因好久沒有更新,他拷貝了下來,升級處理了程序中存在的Bug,又放到網上,取名為IEⅡ,這就是Maxthon的伊始。
IEⅡ放到網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這些贊譽給他單調的日子添了些許色彩,他把工作以外的所有時間和熱情都投入到完善這個軟件上,沒多久,竟然有一筆瀏覽器使用者的匯款到他賬戶上。陳明杰瀏覽器最初的經濟來源就源于此,最多的有100美元,最少的僅有1美元,但不論多少,他都會回信表示感謝。
這股新鮮的血液注入到陳明杰血液中,他告別了新加坡一個人的孤單日子,到香港注冊了Mysoft科技軟件公司。Mysoft出生在香港,若不是網上有太多的支持者,和自己對編程的執著與熱愛,他不會冒然做這樣的決定,這些力量支撐他要把IEⅡ做大。
2004年,為了樹立一個全新的形象,杰明聽從一個網友的意見,將IEⅡ更名為了Maxthon, Max意味最大最好。他在香港待了幾個月后,就帶著IEⅡ回到了北京,因為這片土地他更熟悉,這里能幫助他的人更多。
技術型企業是個相對沉默的行當;IT卻是個創造神話的平臺,陳明杰的遨游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在順理成章中高調前進。他甚至沒有做過市場分析、行業調查,因為這個項目似乎像個已在母親懷里醞釀了許久而順產的孩子,外界環境和內在素質都用事實證明其可行性及潛力,而他要做的只是和這個“寶寶”一同成長起來。
回國后公司的發展很快,三年中,他得了無數的獎章,公司也從五環外的偏遠小樓搬到了三環的寫字樓。2005年得到WI Harper GroupMorten Lund 注資,現在有30多個員工,并在美國設有辦事處,這一切成績的原因很簡單:產品過硬。
潛意夢想
在電腦還只是一個神秘的符號時,他就無藥可就的為止著迷;當電腦有了步步升級的發展時,他義無反顧的做著一切與之相關的事情;今天,電腦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他想用更好的瀏覽器讓人們的視野發生質的變革。與其說,他是在創業,到不如說他在將自己的興趣進行到底。
陳杰明說公司哪里需要他,他就要出現在哪里。沒有學過管理,沒有讀過MBA,他用管理程序的方式管理和領導著員工,很平易近人:沒有封閉的辦公室,沒有單線的電話,他說在公司不需要秘密,只需要坦誠。
公司還在發展期,但產品卻很成熟,不用手忙腳亂,不用措手不及,陳杰明有一點一滴的積累,所以,他可以早上九點到公司,晚上六、七點下班,不需要填鴨式的應酬,周末待在家里享受假期。
今年,他33歲,他說他的生活中沒有遺憾、沒有失落、沒有與眾不同;即便是有,他也忘記了。唯一不同的就是這33年來從未間斷過的夢,每天晚上都會做不同的夢,外星人,太空大戰,英雄灑淚……12,045個不同的夢,他潛意識中的幻想都是夢中實現了;現實中,陳杰明只需要腳踏實地的做事,一步一步向前。
12,045個不同的夢,他潛意識中的幻想都在夢中實現了;現實中,他只需要腳踏實地的做事,一步一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