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患有高血壓20多年了。多年來他摸索出一條經驗并常常告訴別人說:“我的血壓一到夏天就自動降下來。每年過了‘五一’我就停藥,省事又省心。”今年老張也是如此,剛進5月份就不再服用任何降壓藥了。一個多月后的一天夜里,老張突然覺得頭痛得厲害。家人給他拿來止痛藥,卻發現他出現了嘴角歪斜、言語不清的癥狀。大家趕緊將他送往醫院。醫生為他測得的血壓為188/106毫米汞柱。經做CT檢查證實他患了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經過搶救,老張的命雖然保住了,但卻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
老張的經歷說明,高血壓患者在夏季不可麻痹大意。臨床研究發現,夏季是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腦血管并發癥的高發季節。由于夏季的氣溫高,人們會大量出汗,加上周身血管處于舒張狀態、血流緩慢,因此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有所下降。其收縮壓大約可降低12毫米汞柱,其舒張壓大約可降低8毫米汞柱。血壓驟降可引起高血壓患者發生缺血性中風。而高血壓患者在夏季的睡眠質量會有所下降,容易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入睡后血壓會升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腦出血。那么,高血壓患者在夏季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要注意監測血壓:在夏季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常常是降中有變。因此該病患者在夏季最好能經常在家中自測血壓。即每日定時測量晨起、午后及睡前的血壓,使血壓的變化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如果不能自測血壓,可以每隔3~5天到醫院測量一次血壓。如果發現自己的血壓隨著氣溫的變化發生了明顯的波動,則更要加強對血壓的監測。如果患者晝夜的血壓值相差較大或波動不規律,應去醫院進行24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
2.要多飲水:人在溫度正常的情況下每天排泄的水分約為2300毫升,在夏季高溫的環境下每天排泄的水分可達3300毫升左右。運動量大時人體每天排泄的水分則高達約6600毫升。高血壓患者如果體內缺少水分可使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發生心肌梗死或腦梗塞。因此,高血壓患者在夏季要多飲水,以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可以飲用白開水或濃度不超過l%的淡鹽水,或通過多吃水果、蔬菜等來補充水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要養成少量多次、定時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時才飲水,尤其是在睡眠前后更要補充水分。
3.要注意降溫避暑:高血壓患者在夏季更要注意降溫避暑。因為天氣炎熱造成的血壓波動會給該病患者的生命與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為此,高血壓患者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利用風扇、空調、沖涼等)進行納涼、散熱。其所處的室溫不要調得過低,可恒定在27攝氏度左右。游泳也是高血壓患者解暑的好方法。它可使人體散去過多的熱量,同時可起到降低血脂、減少脂肪儲備、強身健體的作用。
4.要根據血壓水平調整用藥的劑量:在夏季,多數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都會有所波動,因此要隨時調整降壓藥的用量。尤其是服用利尿劑的患者,更要注意調整用藥的劑量,否則易使血壓降得過低,從而出現頭暈、乏力、心絞痛、腦供血不足等癥狀,甚至會導致腦梗塞或腦出血的發作。還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在調整用藥劑量時不能自行其是,而要由醫生根據其血壓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5.對血壓的控制要適度: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在夏季雖有所下降,但仍然會高出正常的血壓值。對于那些患有動脈硬化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稍稍偏高些的血壓有利于其心、腦、腎等臟器的血液供應。此時,如果忽視個體差異,一定要把血壓降至正常的范圍,這不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而且容易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所以,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對血壓的控制要適度。
6.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即使在夏季血壓有所下降的情況下,高血壓患者仍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仍要注意消除那些可使血壓升高的危險因素。比如,早晨起床時的動作要緩慢、要控制飲食、堅持運動、堅持定時排便等。
總之,前文中老張的“經驗”不可取,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應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