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又叫復發性口瘡,是一種周期性反復發作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潰瘍病。該病患者的口腔黏膜上可反復地發生淺表性潰破,并有燒灼感和疼痛感。該病可發生于患者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頰、舌等處的潰瘍最為多見。大多數該病患者會隨著病程的延長而出現潰瘍的面積增大、病灶的數目增多、疼痛加重、發病的間隔期縮短等情況,并可影響患者的進食和說話。口腔潰瘍在中醫學中屬于“口瘡”的范疇。中醫認為,該病主要是由于情志抑郁等原因導致患者的心火上炎而引發的。在臨床上,一般將該病分為陰虛火旺型和心火亢盛型兩種類型。口腔潰瘍患者若能針對自己的病情選用一些食療方進行調治,可減少該病復發的次數,減輕疼痛的癥狀,使病情快速痊愈。下面就介紹十種治療口腔潰瘍的食療方,供該病患者選用:
一、治療陰虛火旺型口腔潰瘍的食療方
此類口腔潰瘍患者常表現為病情反復發作、潰瘍面呈淡白或黃白色、病灶周圍黏膜的顏色呈淡紅色、咽干口燥、眼睛干澀、大便干結、干咳少痰、骨蒸潮熱、盜汗、尿少色黃、午后或夜間發熱、男子遺精、女子夢交、舌質干紅或有裂紋、無苔或少苔、脈細數等。
【方1】 烏梅生地綠豆糕
原料:烏梅50克,生地30克,綠豆500克,豆沙250克。
制用法:將烏梅放入沸水中浸泡3分鐘后切成小丁。將生地洗凈、切成碎塊后與烏梅一起攪拌均勻。將綠豆用沸水燙一下,然后放在淘籮里擦去外皮。將去皮的綠豆放在碗中加適量的清水用蒸籠蒸3個小時后取出,在篩上將其擦成綠豆沙。將半數的綠豆沙放在盆中鋪勻,然后撒上烏梅丁和生地塊,再鋪上豆沙,最后將剩下的綠豆沙鋪在上面。至此烏梅生地綠豆糕做成。用手將此糕壓實,切成小方塊即成。此糕可作為點心食用。
功效:此方具有滋陰清熱、解毒斂瘡的功效。
【方2】 生地青梅飲
原料:生地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青梅30克。
制用法:將上藥洗凈、浸泡30分鐘后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煮20分鐘,除去藥渣即成。此方可每日服用1劑,分2~3次服完,應連續服用7~10日。
功效:此方具有養陰清熱、降火斂瘡的功效。
【方3】 鮮藕蘿卜飲
原料:生蘿卜數個,鮮藕500克。
制用法:將上述原料一起搗爛、絞取汁液即成。此方可每日頻頻含漱,應連續用藥3~7日。
功效:此方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
【方4】 綠豆粥
原料:綠豆100克,粳米150克,白糖15克。
制用法:將綠豆、粳米洗凈后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至爛熟,加入白糖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劑,分2~3次服完,應連續服用3~7天。
功效:此方具有健脾和胃、清熱除煩的功效。
二、治療心火亢盛型口腔潰瘍的食療方
此類口腔潰瘍患者常有的表現是:病情反復發作、潰瘍面呈鮮紅或暗紅色、病灶周圍的黏膜鮮紅灼熱、疼痛明顯、心煩失眠、面赤口渴、便秘尿黃、舌尖紅絳、苔黃、脈數等。
【方1】 生地蓮心湯
原料:生地9克,蓮子心、甘草各6克。
制用法:將上藥洗凈、浸泡30分鐘后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煮20分鐘,除去藥渣即成。此方可每日服用1劑,分2~3次服完,應連續服用7~10日。
功效:此方具有養陰清熱、解毒斂瘡的功效。
【方2】 蓮子甘草茶
原料:蓮子15克,甘草2克,綠茶5克。
制用法:將上藥洗凈后一起放入茶杯內加適量的開水浸泡。泡好后可代茶頻頻飲用。
功效:此方具有清心瀉火、解毒斂瘡的功效。
【方3】 竹葉通草綠豆粥
原料:淡竹葉10克,通草5克,甘草1.5克,綠豆30克,粳米150克。
制用法:將淡竹葉、通草、甘草剁碎后裝入紗布袋中。將此藥袋與綠豆、粳米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浸泡30分鐘,再用小火煮至豆熟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劑,分早晚2次服用,應連續服用3~7天。
功效:此方具有清心瀉火、解毒斂瘡的功效。
【方4】 蓮心梔子甘草茶
原料:蓮子心3克,梔子9克,甘草6克。
制用法:將上藥洗凈后一起放入茶杯內加適量的開水浸泡。泡好后可代茶飲用,每日飲1劑,應連續飲用3日。
功效:此方具有清心瀉火、解毒斂瘡的功效。
【方5】 地芩竹葉飲
原料:生地、淡竹葉各15克,黃芩9克,白糖適量。
制用法:將生地、黃芩和淡竹葉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調入白糖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劑,分2次服完,或代茶頻飲。
功效:此方具有清心瀉火、養陰清熱的功效。
【方6】 玄參蓮棗飲
原料:玄參90克,丹皮、炒棗仁各30克,柏子仁、蓮子心各9克。
制用法:將上藥一起洗凈后放入砂鍋中加300毫升的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0分鐘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劑,分3次服完,應連續服用3~4天。
功效:此方具有清心除煩、養陰降火的功效。■
相關鏈接
如何鑒別口腔潰瘍的良惡性
口腔潰瘍有癌變的可能。所謂良性口腔潰瘍是指不會癌變的口腔潰瘍,惡性口腔潰瘍則相反。那么,如何判斷口腔潰瘍是良性還是惡性呢?
1.可根據潰瘍愈合的時間進行判斷:良性口腔潰瘍一般僅需數天至數周就可以愈合。惡性口腔潰瘍則呈進行性發展,數月甚至一年多都不愈合。
2.可根據潰瘍面的形態進行判斷:良性口腔潰瘍一般形態比較規則,呈圓、橢圓或線條形,其邊緣整齊,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潰瘍面的基底部較平滑,觸之柔軟,疼痛明顯。惡性口腔潰瘍的形態多不規則,其邊緣隆起呈凹凸不平狀,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潰瘍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顆粒狀,觸之硬韌,和正常黏膜有明顯的區別,疼痛不甚明顯。
3.可根據病程規律進行判斷:良性口腔潰瘍經常反復發生。惡性口腔潰瘍常不會復發,而一旦發病就遲遲不愈合。
4.可根據患者對藥物的敏感程度進行判斷:良性口腔潰瘍患者一般在應用消炎防腐類藥物進行治療后效果明顯,愈合較快。惡性口腔潰瘍患者若應用此類藥物進行治療,療效常不甚明顯。
5.可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進行判斷:良性口腔潰瘍患者的全身癥狀較少出現,頸部淋巴結不腫大,或雖腫大但不硬、不粘連。惡性口腔潰瘍患者則相反,可出現發熱、頸部淋巴結腫大、食欲不振、消瘦、貧血、乏力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