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叫頸椎綜合征,是指由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頸椎管狹窄以及外傷等引起的一系列頸椎癥狀群。該病患者的主要表現是頭、頸、肩及臂部麻木、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嚴重時還可引起肢體酸軟無力、大小便失禁及偏癱等病癥。近年來,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有不斷升高的趨勢。有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大約有7%~10%的人患有頸椎病。由于頸椎病屬于人體機能的退行性病變,即使經過治療也很難使有病的頸椎康復如初。因此人們在平時應積極地預防該病,若被確診患有頸椎病應及早進行治療。專家認為,人們若每天做一套頸椎保健操,可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頸部的粘連組織,鍛煉頸部的肌肉和韌帶,對治療和預防頸椎病會有很好的效果。下面就介紹一套簡單實用的頸椎保健操,供讀者使用:
第一節 前俯后仰:患者可取站立位,雙手叉腰,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先將頭部后仰,雙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后緩慢低頭使下頜盡量緊貼于前胸,雙眼看地,停留片刻后恢復自然體位。該動作可反復做4~7次。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仰頭時應緩慢地吸氣,在低頭時應緩慢地呼氣,該動作應舒展、輕松、緩慢,以不感到難受為宜。
第二節 舉手轉身:患者可取站立位,雙手自然下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先將右臂舉過頭頂,手掌向下,抬頭注視右手心,并將身體和頭部慢慢地轉向左側直至無法再轉為止(在轉身時,要將腳跟轉動45度,將身體的重心向前傾),停留片刻后恢復自然體位,再向右側做同樣的動作。該動作可反復做2~5次。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旋轉身體和頭部時要緩慢地吸氣,回轉時要緩慢地呼氣,整個動作應緩慢、協調。
第三節 左右旋轉:患者可取站立位,雙手叉腰,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先將頭部緩慢地轉向左側直至無法再轉為止,停留片刻后恢復自然體位,然后再轉向右側。該動作可反復做5~10次。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者在旋轉頭部時應緩慢地吸氣,在恢復自然體位時應慢慢呼氣,該動作要輕松、舒展,以不感到頭暈為宜。
第四節 提肩縮頸:患者可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先將雙肩慢慢提起,并將頸部盡量往下縮,停留片刻后,雙肩慢慢放松,頭頸自然伸出。再將雙肩用力下沉,頭頸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后,恢復自然體位。該動作可反復做3~7次。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伸縮頸部的同時要緩慢地呼吸,在伸縮頸部后的停留期間要憋氣。
第五節 左右擺頭:患者可自然站立,雙手叉腰,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先將頭部緩慢地向左肩傾斜,盡量使左耳靠近或貼于左肩,停留片刻后,恢復自然體位。再將頭部緩慢地向右肩傾斜,盡量使右耳靠近或貼于右肩,停留片刻后,恢復自然體位。該動作可反復做3~7次。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擺動頭部時應吸氣,恢復自然體位時應呼氣,該動作應緩慢、平穩。
第六節 伸臂轉身:患者可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前臂重疊放于胸前,右前臂高于左前臂,雙手掌朝上,目光注視上面的手掌。先將右前臂緩慢地依次向前方、右上方和后上方伸展,并盡量將頭頸部和上半身向后旋轉,兩眼注視右手掌,然后恢復自然體位,再向左側做同樣的動作。該動作可反復做10次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旋轉頭頸部時應慢慢吸氣,在恢復自然體位時應慢慢呼氣,該動作應輕柔和緩,連貫有序。
另外,頸椎病患者在該病的急性發作期應以休息為主,不宜做此保健操。做此保健操時,動作應和緩有力,不可過快或過猛。在做某一動作時若出現病情加重(如疼痛、頭暈等癥狀加重)的情況,應暫停鍛煉,否則不但起不到治病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病情,增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