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我在一所鄉村小學念書,父親是我的啟蒙老師。一次上語文課,我的父親叫我站起來讀課文,我嬉皮笑臉地站起來一聲不吭。他幾步跨到我的面前,用那根精致的竹制的教鞭狠狠地擊在我的臉上。這樣我便在充滿傷痛的教訓里念完了小學、初中、師范。
我初為人師時,也是父親退休之時。他把那根教鞭交給我說:“黃金棍子出好人哪!”這句千年古訓似乎在我心靈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記得我剛踏上三尺講臺,擔任小學5年級一個班的語文課,同時兼任班主任。一次作文課上,我布置了一道命題作文——《我的媽媽》。我批閱作文時,發現了一個“精彩”片段,那是班里一個最調皮的男生寫的:“我的媽媽真辛苦,每天早晚都要去跳(挑)水。一天,我做完功課便和媽媽一起去跳(挑)水……”我讀罷便忍俊不禁。顯然,他是將“挑”誤寫為“跳”了。“這可有理由剎剎他的威風了!”我沾沾自喜地想。
在作文講評課上,我一邊提高嗓門,抑揚頓挫地讀那個“精彩”片段,一邊把嚴厲的目光落在那位調皮男生的臉上。學生們笑得前俯后仰,都把嘲笑的目光投向了那位男生。于是我拿起父親給我的教鞭,在他的手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跡,以示教訓。他滿臉通紅,淚水奪眶而出,羞愧地低下了頭。從此,他在同學們冷嘲熱諷中抬不起頭來,一向活潑好動的他變得沉默寡言,見了老師畏手畏腳,如同老鼠見了貓。班里的活動,他也躲躲閃閃。上課時,常常低著頭,不敢正視我,學習成績大幅度滑坡。沒想到,那學期以后,他便自動輟學了。
雖然10多年過去了,這件事卻如同剛剛發生過一樣,時時縈繞在我的心頭,使我不禁反思:“黃金棍子出好人”的教育方法是自古以來認為的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嗎?難道不與“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理念相悖嗎?我故意用一個錯字,用一根教鞭釀成了一生不可饒恕的過錯。
我那時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給他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甚至粉碎了一顆純真的心靈。
我恨我自己當時為什么不采取另外一些方法,如采取寫評語,正面引導,讓學生明白寫錯別字會帶來很多害處;在平時的訓練中有意識地區別“跳”和“挑”字,讓學生自主發現,共同探究,糾正其錯別字,加深學生對其理解……這些方法不但奏效而且又不會傷害學生的健康心理。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令我后悔莫及!“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矣。”我精心珍藏著父親送給我的教鞭,因為它時時警醒我:教育無小事,千萬別傷害學生的自尊。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百安移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