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消費者對產品安全觀念不斷加深,產品安全認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認證機構更是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國內企業在利用認證機構打開海外市場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如何通過認證到達產品供應鏈的高效升級,這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進出口經理人》:作為一家以電氣類產品為主的專業檢測認證機構,您認為國內相關企業目前遇到了怎樣的發展瓶頸?
聶鵬翔:國內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更多的存在于研發和品牌建設上,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事實上包括一些國內大型企業在內,他們走出去,更多的首先是考慮OEM,固然品牌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但這種經營思維的慣性會制約企業的國際化道路。
歐美發達國家的產品質量體系已經非常完善,民眾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極其信賴。所以鑒于對國外產品質量體系的不信任,他們要求國外產品通過其信賴的認證機構的檢測,突破他們的心理防線是國內企業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進出口經理人》:面對眾多國際認證機構的競爭,“華德”的優勢在哪里?
聶鵬翔:就目前全球產品認證行業來說,我個人認為競爭并不嚴重,更多的還是幾個寡頭之間的競爭。
我們的優勢首先來自“華德”業務模式的創新,由于豐富的行業經驗,我們清楚地意識到目前認證領域真正欠缺的是什么。我們所追求的是真正幫助企業提升產品的品質,而不只是簡單的給產品貼個標志。作為“華測”和“德凱達(DEKRA)”兩家大型檢測認證集團的合資公司,從企業產品理念的提出,到生產出成品,直至出口,“華德”都會全程跟蹤,我們會充分利用“華測”在國內的檢測網絡,以及“德凱達”在德國的監控系統,把握產品從生產到出口銷售每個環節的品質安全,確保產品供應鏈的一致性。
從檢測認證機構的角度來說,目前,亞太市場沒有一個本土的認證品牌,無論是韓國、日本還是中國,所有的認證品牌都被歐洲公司壟斷,包括美國市場,其檢測認證機構也大都被歐洲公司收購。但亞太認證市場仍然很大,作為中國乃至亞洲的本土檢測機構,“華測”希望在此有所作為,但僅僅憑借“華測”本身的力量是比較難以取得歐洲市場的認證資格,并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因此我們與德國知名認證機構“德凱達”合資成立了“華德”,希望集兩家知名檢測認證機構的優勢,打造一個全新的本土品牌。
《進出口經理人》:針對不同市場的特殊性,“華德”如何幫助企業擴大市場份額?
聶鵬翔:不同市場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大多來自兩方面,一是地方的法律法規,二是采購商本身的要求。對于第一個要求,“華德”有專門的部門和人員關注不同市場的相關信息,同時“華德”也與當地市場的規則制定機構,如出口市場的標準委員會、行業協會、消費者委員會保持密切聯系,時刻關注最新資訊。
對于采購商的要求,檢測機構需要與采購商達成一致要求,很多采購商會提出比一般產品性能更高的要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幫助供應商達到更高的層次,使產品無論在價格上還是性能上都更具競爭力。
當然,在檢測成本方面,“華德”也會切實從企業方面考慮,節約企業成本,同時也提高“華德”的運營能力。我們希望“華德”的真正優勢在于性價比,而不是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價格就一定要高。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顧問式服務,和“華德”的一系列合作伙伴共同幫助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把產品的上市時間縮至最短,升級企業產品供應鏈效率,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真正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