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和智慧搏擊時代潮流的人,他們的名字連同他們的故事,宛若一枚枚永恒的鉆石,在時空深處閃耀。他就是他們當中的一位。24年前,他組織策劃了“55位廠長經理呼吁‘松綁’放權”的驚世駭俗之舉;10年前,他向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建議為企業家立法維權并執著為之奮力。
盛夏的福州熱浪疊加。飄逸著陣陣茶香的客廳里,快速轉動的風扇給我們帶來了絲絲涼風;而他的思緒好似隨著轉動的風葉回到了24年前。那是1984年,中國改革進入第五個年頭。相對于農村的改革,作為國民經濟細胞的城市企業,仍然處在舊經濟體制的“五花大綁”之中。他叫黃文麟,74歲高齡的他,精神矍爍,思路清晰。
“這一年的3月22日,福建省廠長經理研究會成立大會在福州召開。
“會議的主要任務,一是選舉產生廠長經理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一是交流如何搞活企業。”時任省經委副主任、省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現為福建省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會長的黃文麟,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我代表經委在會上講工業形勢,講如何開動腦筋搞活企業。作為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大家都有干一番事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但都苦于企業無權,條條框框捆住了他們的手腳。企業處在只有壓力,沒有動力,也談不上活力的境地。
“參加會議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福日公司’的老總,應邀在會上介紹他們企業是怎么搞活的,總經理、董事長有這個權那個權,企業有活力,也有動力,職工也有積極性。他這么一說,大家十分羨慕,但也不服氣,‘如果我們也有你這樣的權力,也可以把企業搞活,甚至搞得更好!’會上,廠長、經理們激動起來,兩種體制相比較,壓力動力相碰撞,撞出火花,‘火花’就是要權,把企業應有的自主權要回來。”
與會的55位廠長、經理充滿著對政府為他們大干一番事業提供條件的期待;而在他們心底里,揮之不去的卻是對舊體制弊端的愁霧,滿心愁霧。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股斗膽的沖勁,沒有一種超常規的舉動,是萬萬做不到的。”他似乎觸摸到廠長經理的熱血沸騰,心內猛然頓悟,感應到了一種使命的召喚。
黃文麟用好幾個“馬不停蹄”來描述當時運作“呼吁信”那種緊張而高效的情景。
“馬不停蹄地起草呼吁信,馬不停蹄地找幾位廠長經理征求意見,馬不停蹄地提交大會討論通過,馬不停蹄地直奔省委辦公樓通過項南秘書把呼吁信呈送給項南書記。
“結果不到半個小時,項南秘書來電話說,項南書記不僅看了還有批示,轉給福建日報社了。”
第二天,福建日報頭版頭條新聞就是以爭要五條企業自主權為主要內容的《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信全文。項南親自為這條新聞寫導語,稱其“情詞懇切,使人讀后有一種再不改革,再不放權,就真是不能前進了的感覺”。
“黃文麟們”借廠長經理之口,以集體的、有組織的方式開展的超常規的“爭權”行為得到省委書記的超乎尋常的支持。
一石激起千層浪。“松綁”放權切中了舊體制的要害,呼吁信發表后立即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和連鎖反應。3月30日,《人民日報》全文轉載呼吁信,刊登了福建省委組織部、省經委領導支持松綁放權的談話,并在編者按中指出:“這封呼吁信提出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舊體制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狀況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與此同時,福建省直各有關部門紛紛在福建日報公開表態放權措施,省政府以最快的速度連續出臺9個擴大企業自主權的紅頭文件,企業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呼吁信發表兩個月之后,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這是對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一次重大突破。
有關資料顯示,“松綁”放權前5年(1979-1983年),福建全省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0.36%;“松綁”放權后5年(1984-1988年),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2.46%。
數字背后隱含的是企業自主權下放之后的活力。
如果說,24年前“松綁”放權的呼吁是黃文麟他們用膽識和智慧鑄造的一枚永恒的“鉆石”的話,那么,近10年來,他執著倡導為保障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立法的過程,則是他力求鑄造的又一枚永恒的“鉆石”。
1988年起,黃文麟先后擔任中共南平地委書記,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這些經歷的積淀,使他的企業和企業家“情結”日益濃厚。
“時過境遷,舊體制下那種‘五花大綁’的情況已不復存在,企業家有了較為寬松的經營環境。但是由于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利益的隨之調整,企業與外部的關系出現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企業與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建立,我國又加入世貿組織,企業面臨著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更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于是,他萌生了為企業家立法維權的想法。
1998年3月,作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黃文麟領銜向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關于制定〈企業家法〉的議案》。他在議案中列出了法律草案的框架,主要包括企業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企業家的責權利、企業家的任職資格和條件、企業家的合法權益保障等,他聯絡了31名全國人大代表簽名,超過法定人數,這是黃文麟又一次為企業和企業家吶喊影響全國的果敢舉動。
2001年3月,在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黃文麟再次領銜向大會提交《關于要求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議案》。這個議案突出保障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這個主旨。
這部“未果的立法”耗費了黃老大量的精力。盡管如此他卻毫無怨悔。
一次進京,他特地向長期在我國經濟界擔任領導職務、時任全國九屆政協副主席、中國企聯企協會長陳錦華當面討教。陳錦華說,這個問題很重要,我支持這個議案,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全國立法條件還不夠成熟,建議從地方先搞起來,到了一定時候再來推動國家立法。
2004年1月,福建省十屆人大第二次會議開幕當天,由新大陸集團董事長王晶領銜105名省人大代表聯名向大會提出《關于制定〈福建省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權益保護條例〉的議案》,引起媒體的廣泛注意。
其實,這個議案也凝聚著黃文麟執著追求的智慧,浸透著黃文麟持續運作的汗水。是他組織省企聯收集整理了十幾萬字的有關企業維權立法的資料,并組織對議案草案反復討論、斟酌、修改……
2007年底,福建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福建省企業和企業經營管理者權益保護條例(草案)》(送審稿),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這令黃文麟十分欣慰。
“其間省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每一次的調研、論證、座談等,凡邀請我參加的,我一次也不漏過。”黃文麟顯然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據悉,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已將這項立法列入2008年立法計劃,前期的調研和論證已經就緒,正待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
實際上,在10年前媒體報道黃文麟在全國人代會上建議為企業家維權立法之后,許多省市人大“捷足先登”。“從2002年開始,安徽、廣東、山西、武漢等省市,相繼出臺了維護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的地方性法規。”
黃文麟平穩的語調中透露著緊迫感。
在他豐富的人生歷練中,用他的勤勉,他的執著,他的智慧,他的勇氣,鑄造了兩枚“鉆石”并演繹它們的故事——松綁放權與立法維權。
(摘自《人民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