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直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卻沒有取得期望中的成就,但有些人并不比別人更杰出,看起來貢獻卻大得多,這是為什么?也許你的心中有這方面的疑問,那么就讓我們研究一下——
在問題出現前就把它解決
我在公司曾實行“開門辦公”,就是除非我在開會,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進來和我交談。有一天,負責客戶服務部工作的小李跑進我的辦公室,她說這幾個星期以來,顧客的投訴電話響個不停,抱怨我們的貨物逾期不到,鑒于這種情況,她要求我出面向顧客解釋,否則她將辭職。“可以,”我像往常那樣回答:“我先去看看。”然后她表示感謝便離開了。
小李來找我的目的基本達到了——她找到了安慰和支持。實際上她所講的一切,不過在暗示一個意思:“我不愿意承擔責任,我來工作希望一切都順利。”這樣的員工,辭職了又有什么可惜呢?
假如小李這樣說:“我剛接到顧客的電話知道他們正向其他供應商訂貨,我有幾條建議,僅供參考……”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相當重要,我建議,從尋找問題著手,因此,“問題沒出現就不用管它”的格言應該改為,“在問題出現前就把它解決。”問題就是你施展才華和積累經驗的機會。
謹小慎微難成大事
某大公司總裁告訴我,他最近打消了提拔一位眾人稱贊的部門經理候選人的念頭,盡管這人很稱職。“我覺得一個人能受到眾人推選,這當然重要”,總經理說,“但這人也表現得太完美了,讓人覺得不可信。”許多人都以為如果上司發現了自己的弱點,他們的提升機會就會化為烏有,于是他們說話謹慎,避免冒險承擔責任,以免讓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
但大多數明智的老板都認為,如果一個雇員從不出差錯,只能說明他沒有創造力,沒有開拓精神,只知道機械地重復昨天的工作,卻不會為更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拼搏。所以,安于現狀、謹小慎微的職員肯定是不會有大的發展的。
提升不僅僅是獎勵你的過去
多年以來,一直有個問題令我迷惑不解,為什么越來越多的雇員認為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能獲得晉升。老板總是希望每位下屬勤勤懇懇,腳踏實地,但是,真正讓老板動心的是,某個員工的工作表現能超過老板的一般要求。
縱然老板會由于過去工作積極肯干而提升某位雇員,但他內心的希望是后者將來能干得更出色。從某種意義上說,老板不會把升職作為對雇員昨天工作出色的獎勵,而只會把它作為達到將來目標的手段。如果老板認為你不能勝任新工作,那么過去的一切努力對于你的晉升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所以,不斷提升自己,是力爭上游的員工的一項“日常工作”。
勇于毛遂自薦
一個好的雇員只會提建議是不夠的,他有責任以自己的成就、才干、技能和潛力來吸引老板,因此只要自己有能力,你就可以大膽自薦,這樣老板就不會小看你。
一天早晨,一位年輕雇員小王要求見我,要和我商談一件對于他和我乃至整個公司都至關重要的事情。他信心十足地對我說:“先生,請允許我直言不諱——我覺得自己有才華有能力勝任更多的工作和承擔更大的責任,現在我一切都準備好了。”
棒極了!只用了三句話,言簡意賅,直截了當,還恰到好處,他強調自己愿意承擔更多的工作,這也正是老板所期待的。正是借助這種方法,他后來一步步地升到了公司副總裁的職位,今天,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
為自己創造機會
你肯定聽說過“機會只有一次”的格言,不用相信它——機會沒有那么稀缺,它會不斷出現,但問題是它轉瞬即逝。你還記得嗎?你曾經有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但你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有人邀請你去演講,但你沒有信心就推辭了;還有某所房子,你本來要買,可最終猶豫不決,最后卻沒買,可轉眼間它的價格就上漲了一倍……
除非你確實知道自己真的力所不及,否則就應該樂意去承擔更多的工作和責任,相信自己能得心應手,不要期待事情會變得完美無缺。
你可能心里很害怕,暗自說:“我真的不行,現在都已經很吃力了,怎么還能承擔新任務呢?”對于那些將要承擔新任務的人來說,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但是這正如游泳——你也許并不是一個游泳高手,可你敢于跳進沒有超過自己身高的水池里,兩腿狗爬式地蹬水,很快就會學會蛙泳。如果是這樣,那就大膽嘗試吧!
廣交良友
我不會強調搞好同事關系的重要性,這是不言而喻的。最好的辦法是在企業內部廣交朋友,別把關系限制在與自己層次相當的同事之間。如果你交友范圍狹窄,表明你已形成了某種偏見,就是把管理人員當一種層次的人,把普通雇員當另一種層次的人。
培養和多層人士的友好關系有助于你了解公司管理階層,另外還應該與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人士搞好關系,這些人常常不但為自己,還為其他雇員和公司著想。
盡可能少發牢騷,牢騷只會消磨意志,即使真有怨言,最好找對傾訴的對象,并且一次性發泄完畢。千萬不要整天不停地嘮叨,令自己終日悶悶不樂,也把同事拖入惡劣的心境。
你不必為提升而變成工作狂,但也不要把工作時間限定在“朝九晚五”,有時如果老板有很多事,他會對能全力以赴,夜以繼日的雇員刮目相看。
也許,看過上述方法,你會對如何晉升心中有數了吧?希望你能夠在企業站穩腳跟,一步一個臺階,走向自己事業的巔峰!
(摘自《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