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水資源匱乏問題十分嚴峻,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甚至在一些地區,已經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存環境。解決水資源的短缺問題,一是要開源,二是要節流。在我國,節約用水是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關鍵所在,是最快捷、最可行、最廣泛有效地維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
關鍵詞:水資源利用 節水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2-293-01
當前,世界性的水資源危機已經越來越引起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關注。嚴重的缺水問題將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同樣非常嚴峻。水資源的短缺,不僅嚴重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而且,在一些地區,已經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存環境。解決水資源的短缺問題,一是要開源,二是要節流。在目前我國開源不足或無源可開的情況下,節約用水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一、我國的水資源概況
根據資料統計,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僅為240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屬于13個最貧水的國家之一。而在全國水資源總量中,可開發利用的水儲量僅為1.1萬億立方米。可是我國目前全年的用水量已達5600億立方米,占到存水量的50%以上,而且仍以每10年約1000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按此趨勢,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用水量即將逼近可用儲量的極限。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已經威脅到我們的生存與發展,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我國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水資源浪費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究其原因,首先是對節水的認識不足,觀念滯后。由于長期不合理的水價格體系和計劃時代“福利用水”觀念的影響,養成了人們喝“大鍋水”的習慣。在生產和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隨處可見而引不起人們的重視。其次是用水方式和工農業生產設施落后導致水資源的浪費。例如,我國每立方米水生產糧食1公斤,而發達國家為2公斤。農業灌溉用水真正被有效利用的只占實際用水量的1/3左右,多半都損失在送水過程中了;工業方面,我國萬元工業產值耗水量是103立方米,而美國為8立方米,日本為6立方米。我國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工業用水重復率,我國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為75%-80%。長期的低水價政策還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即加重了供水設施投資上的壓力。許多城市由于資金問題而不能及時對供水設施進行更新改造。據統計,全國多數城市自來水管網跑、冒、滴、漏損失率達15%-20%,僅北京市一年因此就損失水36萬立方米。
此外,長期以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忽略對水資源的科學利用,存在重開發、輕保護、重發展、輕治理的現象。我國在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認真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對于保持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關于節水的幾點思考
合理利用水資源,是保證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而節約用水是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關鍵所在,是最快捷、最可行、最廣泛有效地維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增強全民的節水意識。水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它關系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安定和生產經濟的穩定。節約用水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性和區域性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做好節水工作,首要的是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要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介廣造輿論,深入宣傳節約用水的重要意義以及國家、地方政府有關節水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宣傳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和節水的必要性。正確引導人們從思想上真正認識節水的重要性,提高全民的節水意識,改變不良的用水習慣。并通過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掌握基本的節水知識和方法,以促進節水工作的落實,使節水成為大家生活中的自覺行為,形成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2、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水的綜合利用水平和效果。應該說,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節水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為保證工農業生產、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應該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的工農業用水方式、用水設施落后,科技含量低,造成生產用水居高不下,重復利用率不高。因此,加快技術改造,推廣和發展高科技節水技術,依靠科技進步,是實現節水目標的一個重要步驟。
3、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價機制,以經濟的杠桿作用推進節水工作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采取低水價的福利政策,改革開放以來,盡管各地對水價都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但水的價格仍不能真正反映水的價值。因此,利用經濟手段,制定合理的水價格體系,是實現節水、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1)當前水價體系存在的問題。一是情況不明、宣傳不力、認識模糊。一談控制物價就先想到要凍結水價。那么水價在生活消費物價指數中占多大比例?水費支出在居民生活支出和企業的原材料消耗中占有多大比重?居民和企業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心中無數。二是觀念沒有根本轉變,仍把自來水以公共事業而不是以商品來辦。三是缺乏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水的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客觀上助長了水的浪費現象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讓經濟規律發揮應有的作用,才是發展供水事業、促進節水,滿足用水需求的核心手段和關鍵性措施。(2)自來水價格承受能力分析。城鎮居民的承受能力分析。以太原市為例,據太原市統計局提供資料,每戶家庭每月用水量:1985年為8.3立方米;1990年為7.5立方米;1995年為5.39立方米;1996年為6.41立方米。經測算,每戶家庭年支出水費占其生活費收人的比重:1985年為0.21%;1990年為0.21%;1995年為0.43%;1996年為0.46%。與1996年同口徑相比,哥倫比亞的波哥大為0.95%,泰國曼谷為0.98%,菲律賓的馬尼拉為2.95%。(3)工業企業承受能力分析。通過對太原市工業耗水及產值在“七五”、“八五”期間的執行情況及“九五”規劃測算分析,太原市工業用水效益,水費所占比重分年度分別為:1985年為13%;1990年為6.65%;1993年為4.58%;2000年為3.87%。1985年-1990年工業用水邊際效益(即平均每增加一立方米用水量所增加的產值)為61-89元,若水費仍以3.79元/立方米計,所占比重為6.22%;1990-1993年為156.45元,所占比重為2.42%;1993-2000年預測為176.73元,所占比重為2.14%。可見,從一般意義上講,企業的效益遠大于水費負擔,用戶在經濟上是可以接受的。總體上看,適當調整水價,對居民的生活和企業的生產影響不是很大。(4)水價的分類問題。水價分類要能夠反映供水行業經濟運行的特點和用戶的特點,體現節約用水原則。既要有利于保護廣大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制止水資源的浪費。這就要求我們對科學的、合理的水價格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建立適合于我國實際的價格體系。(5)關于定價程序和制約機制問題。自來水涉及千家萬戶,自來水價格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必須慎重對待。必須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水價制訂程序和制約機制,增加水價的透明度。建立水價的公開審議制度,讓老百姓和社會各界參與到水價的制訂過程中來,爭取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使水的價格能夠按著商品經濟的規律正確反映水的價值,利用經濟的杠桿作用促進合理用水,節約用水,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生活改善對水的需求。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節約用水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單靠政府及職能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全民和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依法制水,科學管水,合理用水,加強節水。運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加大用水的管理力度,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水的綜合利用水平,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確保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責 編 小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