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腎主骨”、“腰為腎之府”,骨質疏松癥屬于“骨痿”的范疇。因此該病的發生多因患者腎虛、脾虛及血虛所致。治療該病,應以補腎、健脾和養血為主。
1.補腎:臨床研究發現,通過中醫的方法補腎不但可以穩定和提高人體內的性激素水平,還能增強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的形成。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適當地進行補腎。腎陽虛者(有畏寒肢冷、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等癥狀者)可服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中成藥。腎陰虛者(有腰膝酸軟、面色潮紅、便秘、盜汗和五心煩熱等癥狀者)可服用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中成藥。
2.健脾:消化不良和胃腸功能減弱是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中醫認為,消化不良和胃腸功能減弱大多是由脾虛引起的,應使用健脾法進行治療。因此,患有消化不良和胃腸功能減弱的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可服用人參歸脾丸、參苓白術丸等中成藥。
3.養血:營養不良是中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療骨質疏松癥可采用養血的方法。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可服用當歸補血膏、桑葚蜜膏、阿膠補血膏、健血沖劑、延年益壽精、養血生發膠囊、歸芍地黃丸等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