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最新的醫學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現在已有數千萬的乙肝患者。大多數的乙肝患者起病都比較隱匿。人們只有掌握了相關的知識,才能對該病進行早診斷、早治療。過去,人們一直認為乙肝病毒是一種嗜肝性病毒,只能引起肝臟的疾病,并不侵犯人體的其他組織和器官。可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肝臟以外的很多組織器官中都能檢測到乙肝病毒抗原和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它們以免疫復合物的形式沉積于肝外的許多組織器官中,可使人患上很多疾病。那么,人們在患有乙肝后可出現哪些組織器官的病變呢?
1.可出現心血管病變:乙肝會使患者出現心肌炎、心包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等心血管病變。此類病癥可發生于乙肝發病的前驅期和急性發病期。
2.可出現腎臟病變:乙肝可使患者出現腎臟的損害。乙肝患者常會出現蛋白尿、血尿、顆粒管型尿及免疫復合物型腎炎等。
3.可出現關節病變:約有20%~40%的急性乙肝患者在發病的前驅期可出現關節痛或關節炎,其癥狀往往并不嚴重,因此易被人們忽視。乙肝患者發生炎癥的關節常為一個(有時也可為多個),以腕、肘、膝關節最為多見。這種關節炎與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非常相似,但很少出現劇烈的疼痛。
4.可出現胃、腸、胰、膽的病變:乙肝患者在患病的早期可出現胃腸黏膜的炎性改變(如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并可繼發膽管炎、膽囊炎、急性水腫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統的病變。此外,慢性乙肝患者若長期患有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還可因營養不良而出現皮疹、皮膚干燥、舌炎、口角炎和腸壁黏膜水腫。
5.可出現血液病變:急性乙肝患者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血液病理改變和骨髓再生不良,并可繼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病率男多于女),其病情進展較快。另外,乙肝患者體內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數量也會大大減少,因此較易發生齒齦和皮下出血等癥狀。
6.可出現神經病變:乙肝可使患者出現多發性神經根炎或多發性神經炎伴有上升性麻痹及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等病癥。這種神經系統的病變也叫做格林-巴利綜合征。
7.可出現內分泌系統的病變:乙肝可使患者體內的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逐漸增多,從而可使其出現尿量減少、浮腫等癥狀。男性乙肝患者還可出現乳房發育、睪丸萎縮及毛發脫落等病癥。女性乙肝患者還可出現痤瘡、多毛等病癥。
此外,乙肝還會使患者經常出現皮膚黏膜的病變,如黃疸、肝病面容、腹壁靜脈曲張、蜘蛛痣及肝掌等。人們若出現了數種上述病變,應考慮到自己可能患有乙肝,并應對肝臟進行相關的檢查,以免延誤了治療乙肝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