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藝術(shù)(POP ART), 是一種想起來就讓人快樂的藝術(shù)——世界仿佛充滿了一種少女時代的明媚和快樂:迷你裙、松糕鞋、各種假發(fā),以及如夢幻世界中的各種鮮明色彩。
還記得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的片頭中那純色的線條和表現(xiàn)感極強的音樂嗎?還記得《銀河系漫游指南》中那漂亮而冷幽默的指南說明嗎?還記得1965年的007電影Thunderball那漂亮的海報嗎?所有這些都能說明,POP ART與娛樂精神密不可分。正是在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在戰(zhàn)后經(jīng)濟飆升的高點,POP ART顯示出了與以往藝術(shù)截然不同的氣質(zhì)——與商業(yè)合拍,與娛樂同行,與反叛和高貴同時做朋友。
Impasse de la defense
Anteprima
16歲少女般的妝容
具有高級感的時裝效果
Anteprima
Stella McCartney
POP頭巾的運用
Impasse de la defense
來自叛逆
POP ART是早期藝術(shù)家們對于無厘頭概念的一次演繹。正如Andy Warhol 所說——所有的事物都很美麗,而POP是所有的事物。POP ART首先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其次才被定義為是一種藝術(shù)。當我們的生活充滿著各種產(chǎn)品,而這些產(chǎn)品都需要用極為搶眼的鮮明色彩抓住我們的注意力的時候,POP ART的精髓就隨之顯現(xiàn)了。正像Claes Oldenburg 描述POP ART時所表述的:“我弄出了一種藝術(shù)形式,這種形式就像生活本身,它可扭曲、可擴展、可堆積、可滴落、可噴射。它沉重,粗糙和生硬,但是也甜蜜并且傻乎乎的,正如生活本身。”
當POP ART剛剛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中的時候,所有的經(jīng)典藝術(shù)都仿佛受到了一種冒犯。一些簡單的拼貼和如漫畫般的效果,有力地反諷了往日藝術(shù)的一種裝腔作勢的架子。一些藝術(shù)家們終于從工匠變成了思考者,或者不如說,從一個極力把自己偽裝成貴族的范疇中,跳到了極力具有游戲精神的范疇中。而這種游戲精神是多么符合商業(yè)利益。因此盡管有人批評POP ART是嘩眾取寵,卻攔不住眾多的商家和藝術(shù)家們的合作,最終更加刺激了波普藝術(shù)的發(fā)展。
也正是因為這些波普藝術(shù)家們參與到了實際的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中間,整個六十年代變得如糖果般甜美可愛,如彩虹般色彩迷離,如新生的塑料娃娃般性感卻又可以批量復制——也就是說,人人都能擁有一件漂亮的東西。與今天正相反,60年代的純棉是讓位給尼龍的,木頭是讓位給塑料和鋼材的,低調(diào)是讓位給明快和搶眼的。所有依賴科技的發(fā)明和新鮮的視覺享受,都是大眾趨之若騖的東西。如卡通畫般的假睫毛、金色的假發(fā)、緊身的迷你裙以及高純度的飽和色……所有的這些,都可以被拍攝下來加以復制、拼貼、再構(gòu),最終有誕生一輪新的POP風。正如目前,高純度的飽和色成為又一次流行的風向標,POP是從來不會寂寞的,任何一次流行趨勢里你都能看到它的影子。這再次印證了,POP即是生活本身。
覆蓋歲月的糖果
60年代無疑是公認的糖果時代。只不過這種甜味并不像兒童時代的甜味那么單純——時尚圈內(nèi)是永遠找不回單純的——糖果時代的甜味,帶有一種世故和精明,卻又第一次讓中性美出現(xiàn)得這么叛逆。整個糖果時代的形象,就像是一個16歲卻性別未顯的少女,聰明激進并且狡猾世故。而這個時期情也是必須要擁有天才的時期,時尚界首次前所未有地接受了許多具有天賦的年輕設計師,并且他們逐漸成為了設計界的領(lǐng)袖人物。他們提出了相當新銳和激進的設計風格,這些風格為今天的很多經(jīng)典設計奠定了基礎,其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
最能代表60年代形象的大概是英國模特Twiggy,她幾乎天生就要代表60年代,如男孩子般的臉和獨特的氣質(zhì),讓她立刻成為時尚界的寵兒,也成為今后一種帶有標志性的風格,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模特想要模仿她的氣質(zhì)和特征。
今天我們會想起60年代,大概會馬上聯(lián)想到迷你裙。不過事實上迷你裙直到1966年才真正地開始熱起來,而在世界范圍內(nèi)流行則要到1967年才實現(xiàn)。其時間已經(jīng)接近70年代了。因此60年代真正顯示出反叛的時期,是最末的幾年。但是這幾年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迷你裙的出現(xiàn)徹底顛覆了原有的審美標準,讓性感達到前所未有的極限。這種把性感作為首要設計目標的意圖,與商業(yè)的繁榮以及人們的心理變更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商業(yè)社會需要最快地速度把東西賣出去,因而格外鼓勵個人的欲望,只要當欲望被充分煽動時,人們的消費才會充分。
Andy Warhol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時尚圈內(nèi)的秘密:“有時候你會幻想那些比你富有得多的人,他們擁有你沒有的東西。他們擁有的東西比你擁有的東西好是因為他們有錢而你沒有。而他們所用的東西一定比你用的東西更好,因為他們比你更有錢。但是他們和你一樣喝可樂、吃熱狗,看同樣的電視節(jié)目和電影。你可以與這些富人一樣改變世界——你可以擁有與他們一樣的惡夢……所以這些就是真實的美國。”60年代的甜味正如迷你裙帶給人們的感覺——甜確實是甜的,但是這種甜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甜蜜的夢想,還包含著對無限復制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廉價感的反叛。一旦有誰意識到這種無限復制的深層意義,也就同時擁有了一種革命的姿態(tài):讓其他人去關(guān)注裙子的長短吧,自我形象的肯定才是60年代末年輕人所真正需要的。
波普還魂
如果要說波普還魂,還不如說波普從未死亡。當季所出現(xiàn)的所有包含波普意味的服裝,只能再一次證明,被抽象過后的商業(yè)快感,依然生活在這個物質(zhì)第一的世界。波普幾乎是一種具有無限生命的東西,在每一次的輪回中都能得到新的養(yǎng)分。2008年的波普保留了以往波普風格的性感以及各種高純度的飽和色,但是更具有一種清新怡人的態(tài)度,較之60年代那種夸張和激越,如今的波普顯得更加幽默有趣。
2008年4月9日,英國藝術(shù)家Damien Hirst與牛仔褲巨頭Levi's合作,在美國推出501限量版夸張顏料潑墨牛仔褲。這個501系列正是Warhol Factory X line中的一個系列,而這個系列充分體現(xiàn)了Andy的一種娛樂精神——鮮明而快樂。這種鮮明同樣也出現(xiàn)在了Anteprima十五周年的設計上。作為Anteprima創(chuàng)辦人兼設計總舵的Izumi Ogino(荻野泉),在品牌踏入十五周年的春夏季度,特意采用了一種60年代的色彩風格,將象征歡樂、趣味與脫俗的女性色彩,注入她的新作之中。猶如觀看萬花筒里的幻變圖像,不同的色彩拼湊、不同的角度演繹,透過質(zhì)感輕柔的衣飾,展現(xiàn)出絢麗糖果色調(diào)——紅、橙、黃、綠、紫、藍、桃紅,甚至若隱若現(xiàn)的半透明色澤等,配合自由多變的小菱形圖案以及輕柔的面料,讓束腰印花雪紡及膝裙、Batwing Sleeve珠片上衣襯以不規(guī)則剪裁及膝裙、Lurex針織上衣跟Pencil Skirt配搭、Low Cut針織連身裙或Off Shoulder上衣與超短褲等等,都具有了一種比以往糖果風格更加昂貴而快樂的氣質(zhì)。而這種氣質(zhì)正是現(xiàn)代女性想要的——多彩但不特別激進,只要能夠顯示出如16歲少女的俏皮和美麗就足夠了。
無邪妝容
60年代的妝容有著非常鮮明的特色。這種特色只要去看看《神探俏佳人》或者007系列電影就能總結(jié)出來——金色或某種色彩艷麗的頭發(fā),一般被梳理成蓬松卷曲的效果,或者在頭上高高盤起;濃密而夸張的眼睫毛,讓整個臉部仿佛只剩下眼睛;清晰的臉部輪廓,但是妝容的整體效果就是為了營造出一種孩子般的無邪和女人般的嫵媚。
要想能讓自己的妝容能夠和60年代波普風格的服飾搭配,則需要對自己彩妝的色彩有著清楚的認識。尤其是如果為了塑造一種略微卡通的效果,則更需要精確地控制色彩的運用。不過這種方法并沒有想象的復雜。有時候只要一條具有幾何條紋效果的頭巾就能馬上凸顯出60年代那種混合著波普和波希米亞風格的感覺。
另外一種萬無一失的手法就是把頭發(fā)梳理得具有男孩子的利落效果。就如當年的TWIGGY,有著一頭讓人印象深刻的俏麗短發(fā),讓她的臉部輪廓格外清晰。
當然,如果想要長發(fā)也具有波普的效果,除了戴波普感頭巾以外,還可以把發(fā)根梳理得更為蓬松,或者把發(fā)尾處理成看似隨意的大波浪卷。因為帶有波普風格的發(fā)型,一般都會具有一點夸張的效果,但這種夸張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臉部輪廓的較小,讓臉型更接近于少女。
Twiggy天生就要代表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