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農村干部群眾存在信息意識淡薄、信息能力有待提高、信息素養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村干部群眾的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是一個關鍵因素。
關鍵詞:新農村;信息素養;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
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農村建設,農村干部群眾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農村干部群眾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培養、引導農村干部群眾逐步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對于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新農村建設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當前農村干部群眾信息素養現狀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我國目前的信息能力很低(約6.17分),僅為美國的8.6%、韓國的15.3%、巴西的40.2%,處于世界較低水平,特別是在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與人口素質、國家對信息產業發展的支持狀況等方面均為最低。
而據中國互聯網絡中心(CNNIC)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05年底,農村僅占互聯網用戶總數的14%,農村互聯網用戶的比例與我國農村人口的比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我國互聯網用戶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互聯網主要為城市人群所服務。
當前中國農民的信息素養具體是怎樣的呢?筆者于2007年7月對山東省17地市的部分縣(市)、鄉鎮、農村基層干部群眾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針對農村干部群眾的信息技能與信息需求方面作了抽樣問卷,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的電視機、固定電話的普及率較高,分別達96.3%和99.1%,但計算機的擁有量卻是非常的低,目前僅達到0.1%左右。而會使用、操作計算機的人員僅有1.8%,經常上網瀏覽信息的僅有1%,所以信息化離農村還很遙遠。他們獲取信息、收集資料的途徑以熟人或朋友的介紹居多,其次是通過電視而獲取信息,主動上網獲取信息的人很少。這也反應出經濟能力對信息需求的制約。在調查中我們看出,越是較發達地區、經濟收入越高者,對信息的需求量越大。
二、我國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的現狀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提出要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農業與農村信息化建設穩步健康地開展起來,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農業信息網站和信息中心建設取得很大進展,農業信息新技術的運用推動了農業信息化升級。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農業生產、科技以及管理和市場信息通過網絡得到傳播。衛星數據傳輸系統在農業領域得到應用,農業專家系統、模型系統、智能信息系統等得到開發和利用。
但是在涉農信息服務體系方面存在問題:一是網站遠離或者脫離農村,服務對象并不針對農村黨員干部;二是服務特色不明顯,針對性強的服務內容數量少,針對農村黨員干部需要的服務內容非常少;三是服務定位不準,農民需要的有效供給不足;四是服務深度不夠,服務增值量太小,信息的有效性低,信息的增值量太小。
當前農村干部的信息素養較低,涉農信息服務體系又不健全,造成農村信息服務不通暢。市場信息對于農業和農村的流通體系、服務體系和支持保護體系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農村經濟有不可限量的作用。因此,對農村黨員干部群眾信息素養的培養尤顯重要。
三、農村干部群眾信息素養與創新意識培養
1.建立高水平的農業信息服務人才隊伍。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指出,農民信息素養教育是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前提條件。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要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技能培訓和文化事業,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除重點培養高素質農業信息專業人才外,還要著重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業技術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
2.完善涉農信息服務體系。健全三級信息服務組織機構,尤其在村設立信息服務點,配備信息員負責信息的傳遞、交流、服務等工作。完善涉農網絡服務功能,提高涉農網絡信息服務的增值性,開發信息資源,拓展信息資源增值深度。
3.促進信息進村入戶。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網絡、廣播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多種媒體形式,為農民提供更舒適、更便捷及時的信息服務,涉農服務全面考慮接受者的實際條件,讓廣大農村干部群眾通過各種方式獲取信息。
4.建立面向新農村建設不同主體的信息素質教育體系。首先,利用覆蓋全國的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搭建農村網絡教育平臺,開展農村信息素質教育,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的信息意識和接受運用信息的能力。其次,通過政府的引導與教育培訓,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信息機構以及農業院校的優勢,開展針對農村科技人員的信息素質教育培訓,使農村科技人員切實掌握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合法獲取、篩選、組合、優化、共享網絡信息資源,創造科研新成果。第三,通過基層黨校和農業信息機構,加強農村基層干部的信息素質教育。第四,加強信息應用和服務力度,強化農村群眾的信息意識,培養和擴大農村干部群眾的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 佚名.信息化與三農問題研究. 2005-08-16.http://www.eagri.com.cn/show.aspx?id=661
cid=8.
[2] 夏正智.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進程. 2006-05-17.http://www.xxagri.gov.cn/asp/
showdetail.asp?id=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