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如何對有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等,對學生至關重要。因此,計算機教學中,要注重培養與鍛煉學生的信息素質。
1 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信息感受力、信息價值洞察力、判斷力等的綜合表現,決定著學生捕捉、判斷及利用信息的自覺程度。計算機教學中應從兩方面入手培養信息意識:一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意識的關系,讓學生明確,計算機、網絡等僅是一種信息工具與載體,掌握了這些操作工具與載體的技能并不意味著具備了良好的信息意識,還有待個人對信息技術的逐步內化,從而引導學生自覺加強信息意識的鍛煉。二是強化學生信息制勝的觀念,通過教學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握未來信息社會主動權,就必須掌握制勝信息權,從而強化信息制勝的觀念。
2 豐富學生的信息知識。信息知識是指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與方法。豐富學生的信息知識,除加強信息技術專門知識教學外,還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向其介紹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激活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信息知識與其他知識更好地融合;要向學生介紹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知識,注重計算機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銜接和貫通,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孕育、產生、發展的社會、科學文化背景,活躍學生的思維;要加大信息化設施的投入,增設校園網終端,構建網絡信息平臺,組織學生進行網上搜尋、分析、交流信息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信息知識。
3 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們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資源獲取、處理信息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教學中,需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層次和專業類別,不斷補充與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著力提高三個方面的能力:要著力提高學生有效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查找、判定、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有價值信息,并能跟蹤信息的變化,進行再次獲取;要著力提高學生及時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明獲取信息的種類、范圍與價值,及時對原始信息進行甄別、分類、整理、交流等;要著力提高學生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科學整合運用所掌握的信息,創造性地解決相關問題。
4 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信息開發、傳播、管理與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道德關系。與傳統道德相比,信息道德更加注重以“慎獨”為特征的道德自律。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核心是要培養學生批判性地分析、評價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分析習慣,及時對信息進行鑒別,去粗取精,真正地理解信息;要培養學生高度的信息安全意識,嚴格遵守保密制度,形成良好的保密習慣。
上述信息素質的四個要素相互聯系與作用,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四個要素都要重視,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1]翟佳影.大學生計算機教學的新思考.計算機科學教育,2007,(3):28.